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治疗的比较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治疗的比较

彭立军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骨一科412000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中柱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共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共有效率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柱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结果比较分析发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患者的恢复情况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1]。本文主要观察比较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9岁到75岁,平均年龄(59.89±2.53)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8岁到76岁,平均年龄(58.14±2.21)岁;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X线、CT对骨折处进行检查,判断患者骨折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入院后患者需要平躺在平板床处,患者的骨折的位置用软垫垫高10cm左右,平躺7天,并逐渐进行腰背部的锻炼,直到患者达到出院目标。观察组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采用腰硬膜外麻醉,在C臂机的辅助下确定手术入路,并用穿刺针距患者骨折脊椎1/3的地方采用单侧穿刺,气囊置于骨折椎体中段,调节气囊,对椎体实施复位牵引,复位成功后向椎体中空部充人骨水泥进行充填,复位后对骨折部位缝合修复,采用止疼药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中柱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的变化。

1.4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效果判定依据中国伤残医学对治疗的判定: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消失,各项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程度较比治疗前有减轻,各项功能部分恢复,判定为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肢体功能无改变或加重,影像学检查预后效果不理想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52.08%,有效39.58%,无效8.33%,总共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31.25%,有效43.75%,无效25%,总共有效率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2]。患者由于年龄较大,骨质疏松,硬度小,所以临床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临床保守治疗使患者的骨折部位不易准确复位,对患者后期预后的躯体功能性有一定的影响[3]。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目前临床近期效果较好,但是应用于非陈旧性骨折[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共有效率91.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共有效率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中柱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柱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恢复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柱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结果比较分析发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患者的恢复情况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所以进入中老年阶段应注意补钙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由于随访时间有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远期恢复效果尚无研究依据,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对远期效果进行随访。

参考文献:

[1]陈男.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7):23-24.

[2]于庆茜.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253.

[3]赵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4):45-46.

[4]张保龙,尤笑迎,尹万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33-34.

[5]周梦雷.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5)21-22.

标签:;  ;  ;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治疗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