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法合成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沉淀法合成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最具发展优势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因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热稳定好,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倍受关注,近年来的大量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LiFePO4的电导率及锂离子扩散系数较低,较大地限制了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随着近年来对LiFePO4的研究越来越多,它的合成工艺和性能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对LiFePO4的合成过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沉淀法合成了LiFePO4/C复合材料,比较不同方法合成的磷酸铁锂的优缺点,并且对氧化沉淀法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会直接受到合成方法的影响。共沉淀法可通过控制材料的化学组成和颗粒大小,制备均匀分散的颗粒,与固相法相比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为水溶液中的沉淀反应不同导致不同的沉淀途径合成LiFePO4/C的性能也有较大差异。本文采用H2O2氧化沉淀法和NaOH调节pH沉淀法来合成目标产物。H2O2氧化沉淀法合成过程较为容易且合成材料的容量较高,但由于H2O2自身的不稳定性,导致合成材料具有批量生产不稳定且合成材料的振实密度较低。NaOH调节pH沉淀可以使其获得较高的振实密度,但由于在沉淀pH范围内,容易生成杂质沉淀,因此合成目标产物容量不高。此外,通过充放电性能测试和物化性能测试对H2O2氧化沉淀法合成LiFePO4/C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的优化研究,选择工艺条件为:双氧水用量为理论用量的0.98倍,即n(H2O2):n(FeSO4)=0.49:1;溶液浓度为0.5 mol/L;搅拌时间为6h;水浴温度为50℃;掺葡萄糖量为16%;煅烧温度为650℃。对所选条件下制备的材料进行XRD、SEM等性能测试后,得出该材料为橄榄石结构,具有较好的充放电容量和倍率循环性能,颗粒细小均匀,粒度分布窄,前躯体D50为1.288μm,目标材料D50为0.995μm。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1.2.1 锂离子电池的产生和发展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
  • 1.2.3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组成
  • 1.2.4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 1.3.1 Li-Co-O
  • 1.3.2 Li-Ni-O
  • 1.3.3 Li-Mn-O
  • 1.3.4 Li-Ni-Co-Mn-O 型
  • 4'>1.3.5 LiFePO4
  • 1.3.6 其他正极材料
  • 4/C 复合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1.4 LiFePO4/C 复合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 1.4.1 固相法
  • 1.4.2 沉淀法
  • 1.4.3 溶胶凝胶法
  • 1.4.4 水热合成法
  • 1.4.5 碳热还原法
  • 1.4.6 其他方法
  • 4 材料存在的问题和改性研究进展'>1.5 LiFePO4材料存在的问题和改性研究进展
  •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2 实验
  • 2.1 主要化学试剂
  • 2.2 主要的实验设备
  • 2.3 实验的工艺流程图
  • 2.4 试验步骤
  • 2.4.1 材料的制备
  • 2.4.2 模拟电池的制备
  • 2.4.3 充放电测试
  • 2.4.4 材料的物性表征
  • 3 不同的合成工艺合成目标产物及对比
  • 4/C 的途径概述'>3.1 共沉淀合成LiFePO4/C 的途径概述
  • 3.1.1 加入碱调节pH 沉淀
  • 2O2 氧化沉淀法'>3.1.2 H2O2氧化沉淀法
  • 3.1.3 一步沉淀法
  • 3.2 试验工艺选择
  • 2O2 氧化沉淀'>3.2.1 H2O2氧化沉淀
  • 3.2.2 NaOH 调节pH 沉淀
  • 3.3 两种沉淀工艺的对比
  • 3.3.1 工艺流程和使用沉淀剂对比
  • 3.3.2 两种工艺合成材料性能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4/C 的条件优化'>4 氧化沉淀法制备 LiFePO4/C 的条件优化
  • 4.1 前躯体合成条件的选择
  • 2O2 的用量'>4.1.1 H2O2的用量
  • 4.1.2 溶液浓度的选择
  • 4.1.3 水浴温度的选择
  • 4.1.4 搅拌时间的选择
  • 4/C 复合材料的合成条件研究'>4.2 LiFePO4/C 复合材料的合成条件研究
  • 4.2.1 加入葡萄糖量的选择
  • 4.2.2 烧结温度的选择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磷酸铁锂粉碎烘干包装及输送成套生产线在流能粉体研制成功[J]. 中国粉体工业 2016(05)
    • [2].磷酸铁形貌对磷酸铁锂倍率性能的影响[J]. 电池 2020(01)
    • [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J]. 无机盐工业 2020(04)
    • [4].磷酸铁锂电极的路径依赖[J]. 电源技术 2020(10)
    • [5].水分对磷酸铁锂的电性能影响分析[J]. 电源技术 2019(08)
    • [6].用电池级纳米层状磷酸铁制备磷酸铁锂研究[J]. 电源技术 2019(09)
    • [7].工业级硫酸亚铁制备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J]. 广州化工 2019(18)
    • [8].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7(24)
    • [9].磷酸铁锂改性技术的专利信息分析[J]. 电池 2016(06)
    • [10].东风压倒西风?——叫停三元锂电之后的思考[J].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6(03)
    • [11].云南曲靖经开区年产2万吨的磷酸铁锂项目将投产[J]. 中国粉体工业 2020(01)
    • [12].羟基磷酸铁铵的制备与表征[J]. 无机盐工业 2019(05)
    • [13].分析磷酸铁锂化学特性及在化学电池中的应用[J]. 化工设计通讯 2018(02)
    • [14].磷酸铁锂优缺点及改性研究进展[J]. 无机盐工业 2018(06)
    • [15].磷酸铁前驱体纳米孔洞结构对磷酸铁锂电性能的影响[J]. 现代化工 2017(11)
    • [16].选择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J].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9(11)
    • [17].新疆理化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制获进展[J]. 人工晶体学报 2011(02)
    • [18].纳米磷酸铁锂低成本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项目[J]. 中国粉体工业 2012(02)
    • [19].用铁粉制备电池级材料磷酸铁的试验研究[J]. 湿法冶金 2019(02)
    • [20].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对磷酸铁锂性能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17(02)
    • [21].锂电池:磷酸铁锂存在预期差[J]. 股市动态分析 2020(23)
    • [22].两步法制备镍掺杂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J]. 电池 2011(06)
    • [23].磷酸铁锂材料——电动汽车电池新的解决方案[J]. 今日科苑 2010(15)
    • [24].磷酸铁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 江西化工 2019(01)
    • [25].硫包覆改性磷酸铁锂材料的性能研究[J]. 河南化工 2019(08)
    • [26].球形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及其18650电池的测试[J]. 无机盐工业 2019(08)
    • [27].两种晶体类型的磷酸铁的制备及应用[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9(08)
    • [28].气流粉碎干燥制备超细磷酸铁锂粉的工艺[J]. 中国粉体技术 2018(03)
    • [29].宁波一民企2500万元买来磷酸铁锂技术求转型[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1(08)
    • [30].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0(04)

    标签:;  ;  ;  

    沉淀法合成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