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引导HIFU治疗的永磁开放式MRI系统研究

用于引导HIFU治疗的永磁开放式MRI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永磁开放式MRI在HIFU治疗中的应用仍处在发展阶段,在系统软、硬件和成像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急需解决。本论文对术前、术中和术后等阶段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具有快速增益切换功能的数字接收机在HIFU治疗的术前诊断中,需要尽可能精确地对病灶进行定位和边界勾勒。这就需要获得高分辨的MRI诊断图像,而常规的数字接收机将会面临动态范围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增益快速切换方法来提高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并研制出具有快速增益切换功能的数字接收机。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数字接收机的动态范围。2.MRI的正交线圈数字合成方法为了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和边界勾勒,需要高质量的MRI图像。永磁MRI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图像信噪比比较低。提高接收通道的灵敏度对解决这一问题是十分关键的。本文针对现有正交合成技术的不足,提出了正交线圈数字合成方法来提高永磁MRI图像信噪比,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3.梯度系统延时的校正在HIFU术前诊断中,需要利用T2加权像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和边界勾勒。获得T2加权像一般采用的FSE成像序列。FSE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成像序列,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完善,一些仪器上的非理想因素逐渐成为影响FSE图像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梯度系统延时对FSE成像的影响,提出了多通道独立延时触发方法来校正梯度延时的方法,并研制了具有多通道独立延时触发功能的脉冲序列发生器。最后对梯度延时校正效果进行了验证。4.多层同步成像技术研究在临床诊断中,特别是在肝脏病变的诊断中,T1加权像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因此被作为常规扫描之一。在HIFU治疗中,T1加权像不但可以提供术前诊断信息,还可用于术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然而,在永磁MRI系统中进行T1加权成像需要较短的TR,这将导致在一个TR时间内扫描的层数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了采用多层同步成像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对现有的多层同步成像技术进行了必要的改进。论文介绍了多层同步成像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给出计算机模拟和成像实验结果。5.MRI在HIFU术中监控的应用研究HIFU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靶点及其周围组织的温度来决定所施加的热剂量。本文在永磁MRI系统上,对质子共振频率测温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采用导航回波技术和动态匀场方法来克服永磁系统磁场长期、短期波动,以及磁场的空间分布随时间改变等问题。在永磁MRI系统上进行测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导航回波技术和动态匀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永磁MRI测温精度。

论文目录

  • 附件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MRI在HIFU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
  • 1.2.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用于引导HIFU治疗的永磁开放式MRI系统
  • 2.1.系统结构
  • 2.2.硬件系统
  • 2.3.软件系统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具有增益快速切换功能的MRI数字接收机
  • 3.1.研究背景
  • 3.2.MRI数字接收机增益快速切换的实现
  • 3.3.实验及结果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MRI正交线圈数字合成
  • 4.1.研究背景
  • 4.2.正交线圈数字合成的原理
  • 4.3.实验及结果
  • 4.4.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梯度系统延时的校正
  • 5.1.研究背景
  • 5.2.方法与材料
  • 5.3.实验及结果
  • 5.4.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6章 多层同步成像技术研究
  • 6.1.研究背景
  • 6.2.多层同步成像的原理
  • 6.3.计算机模拟
  • 6.4.实验及结果
  • 6.5.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7章 质子共振频率法测温研究
  • 7.1.研究背景
  • 7.2.材实与方法
  • 7.3.实验及结果
  • 7.4.总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全文总结
  • 8.2.展望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磁共振成像》杂志2019年第10卷总目次[J]. 磁共振成像 2019(12)
    • [2].1.5T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2)
    • [3].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定量评估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02)
    • [4].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诊断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5)
    • [5].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0(01)
    • [6].探讨磁共振成像特点与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关系[J]. 名医 2020(05)
    • [7].《磁共振成像》杂志可以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有哪些[J]. 磁共振成像 2020(05)
    • [8].《磁共振成像》杂志可以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有哪些[J]. 磁共振成像 2020(07)
    • [9].阈下抑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0(06)
    • [10].《磁共振成像》杂志官网成功改版[J]. 磁共振成像 2020(08)
    • [11].氧化铁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J]. 化学进展 2020(09)
    • [12].磁共振成像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20)
    • [13].《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01)
    • [14].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患者行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安全性[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1)
    • [15].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评价[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07)
    • [16].《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06)
    • [17].《磁共振成像》杂志2020年征稿启事[J]. 磁共振成像 2019(09)
    • [18].3.0T磁共振成像的特点和技术对策[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1)
    • [19].《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12)
    • [20].《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01)
    • [21].《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S1)
    • [22].《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02)
    • [23].《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03)
    • [24].《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06)
    • [25].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0)
    • [26].《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6(12)
    • [27].《磁共振成像》杂志2016年第7卷总目次[J]. 磁共振成像 2016(12)
    • [28].关于开通《磁共振成像》编辑部办公手机微信号的公告[J]. 磁共振成像 2017(01)
    • [29].《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已出版[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02)
    • [30].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01)

    标签:;  ;  ;  ;  ;  ;  ;  ;  

    用于引导HIFU治疗的永磁开放式MRI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