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的区域性差异及协同发展研究

我国投资的区域性差异及协同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投资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行为,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发展的保障,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由均衡转为非均衡发展,在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过程中,东部地区在区位优势、政策优惠等有利因素的作用下,吸引了大量投资,累积形成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逐步成为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而中部和西部因各种条件的制约没有取得同步的发展,导致区域经济差距越来越大。本文首先建立投资模型,针对我国的投资模式,把投资分为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协调这三方面的投资给出我国东中西部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立区域投资差异评价指标,以东中西部的11个省市为代表,对我国东中西部的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差异分析,区域投资差异评价指标包括:三种投资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人均投资量、投资的增长指数和投资效率。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东部地区,民间投资逐渐转变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主导力量,而在我国西部地区,政府投资仍然是主导力量。在三种投资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最后,通过对美国和日本投资模式的借鉴,结合我国目前的投资现状和区域协同发展现状,给出调整我国投资的区域性差异的对策,实现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本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分析,分析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区域投资理论和协同发展理论;第二部分建立模型,从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投资的运作模式;第三部分建立投资差异分析指标,对我国东中西部的投资差异和协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通过对美国和日本投资模式的借鉴,结合我国目前的投资现状和区域协同发展现状,给出我国投资的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
  • 0.2.1 主要内容
  • 0.2.2 框架结构
  • 0.3 创新及不足
  • 0.3.1 创新
  • 0.3.2 不足
  • 1 投资区位及协同发展基础理论分析
  • 1.1 区域投资理论
  • 1.1.1 投资理论综述
  • 1.1.2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 1.1.3 区域投资的环境理论
  • 1.2 协同发展理论
  • 1.2.1 区域分工理论
  • 1.2.2 系统理论
  • 1.2.3 梯度推移理论
  • 1.2.4 大协调全息经济(运行)理论
  • 2 我国的区域投资的运作机制及发展模型
  • 2.1 区域投资的差异和协同发展模型分析
  • 2.2 我国区域投资的现状及评价
  • 2.2.1 我国区域投资的历史变迁
  • 2.2.2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投资状况的比较分析
  • 2.2.3 我国区域投资的现状评价
  • 2.3 我国区域投资的运作机制
  • 2.3.1 政府投资主导型
  • 2.3.2 外商直接投资主导型
  • 2.3.3 民间资本投资主导型
  • 3 我国投资区域性差异及协同发展实证分析
  • 3.1 我国投资区域差异的评价指标
  • 3.2 我国投资区域差异的数据分析
  • 3.2.1 投资的增长指数方面
  • 3.2.2 各项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方面
  • 3.2.3 各项投资的人均量方面
  • 3.2.4 通过估计方程比较投资效率
  • 3.3 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 3.3.1 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状况分析
  • 3.3.2 我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因素分析
  • 4 投资的区域性差异及协同发展国外模式借鉴及对策
  • 4.1 美国和日本模式分析
  • 4.1.1 美国模式
  • 4.1.2 日本模式
  • 4.2 我国投资区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及问题分析
  • 4.3 我国投资的区域性差异的调整——协同发展及对策研究
  • 4.3.1 我国投资结构的区域协同发展
  • 4.3.2 我国投资对象的区域协同发展
  • 4.3.3 建立跨行政区组织协调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 4.3.4 在宏观调控和协调指导下,重视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
  • 4.3.5 重点推动正梯度推移:通过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投资实现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带动作用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投资的区域性差异及协同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