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症地震伤伤员开展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

对重症地震伤伤员开展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地震伤伤员开展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云南昭通鲁甸“8•03”6.5级地震我院收治的11例重症地震伤伤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统计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1例重症地震伤伤员经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病症均明显好转。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间9-75d,平均治疗时间(35.7±11.8)d。伤员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周、2周后血浆白蛋白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伤员住院治疗时间为30-91d,平均住院治疗时间(62.5±10.3)d。结论:个性化肠内营养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伤员营养状况,促进伤员机体营养供给充足,便于伤员恢复健康,可在重症地震伤伤员营养供给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重症;地震伤;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效果

地震是因地壳快速释放能量,引起地球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板块内部等产生错动和破裂,在振动中产生地震波,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本身就易引起一定的灾害,且地震还会引起许多次灾害,如火灾、洪荒等,引起灾民出现地震伤。地震伤重症患者伤情较为复杂,多出现多处骨折等,且施救时间过长也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此次研究中探讨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以期提高重症地震伤伤员的治疗效果。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发生6.5级地震,作为危重伤员救治中心,我院共收治地震伤员474人,选取了11例重症地震伤伤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中重度营养不良状况;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RS)>3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负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性6例,女性5例,伤员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3.7±3.8)岁;伤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折、感染等症状,骨折状况为:2例患者5处骨折,3例患者4处骨折,3例患者3处骨折,3例患者2处骨折,所有患者均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患者血浆白蛋白含量16.4-24.8g/L,平均含量(22.6±1.4)g/L。

1.2营养治疗方法

所有伤员均进行常规生化检查、伤情检查及营养状况分析,对伤员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由营养科根据伤员实际状况为伤员配置个性化营养液。所有伤员在常规摄食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营养液治疗。营养液中以短肽、乳清蛋白等氮源为主,根据伤员实际状况配置针对性的矿物质及维生素,部分伤员营养液中含有低聚果糖、中链脂肪酸等物质。所有伤员每天摄入蛋白质含量70-90g,总能量为1500-2900kcal(6276-12133KJ)。伤员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及家属加强与伤员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及时了解伤员的心理状况,并对伤员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缓解伤员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及家属针对性营养指导,促进伤员积极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伤员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记录伤员营养支持治疗时间及白蛋白水平状况。成人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5-50g/L,60岁后白蛋白正常值范围为34-48g/L。成人血红蛋白含量范围为110-160g/L[1-2]。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例重症地震伤伤员经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病症均明显好转。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间9-75d,平均治疗时间(35.7±11.8)d。所有伤员治疗前血浆白蛋白含量为(22.6±1.4)g/L;治疗1周后,血浆白蛋白含量为(27.4±1.2)g/L;治疗2周后,伤员血浆白蛋白含量为(31.2±2.1)g/L。伤员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周、2周后血浆白蛋白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较高,t=8.634,11.30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伤员住院治疗时间为30-91d,平均住院治疗时间(62.5±10.3)d。以下选取3例伤员具体治疗状况进行介绍。

伤员1:女性,年龄68岁,地震伤情状况为:全身存在多发性损伤,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征得家属同意后采取左大腿截肢术治疗,治疗过程中怀疑伤员存在气性坏疽感染,手术治疗后进行开放引流,对伤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前伤员血浆白蛋白含量为21.2g/L,血红蛋白含量为73.2g/L。经过20d治疗后,伤员血浆白蛋白含量为38.4g/L,血红蛋白含量为125.7g/L,恢复正常水平。患者经过62d治疗后出院。

伤员2:男性,年龄75岁,地震伤情状况为:腰椎压缩性、爆裂性骨折,右腿膝关节出现粉碎性骨折。伤员年龄较大,自我恢复能力下降,机体自我调节能力差,日常进食较少,出现重度营养不良症状。伤员治疗前血浆白蛋白含量为16.4g/L,医院营养科根据伤员实际状况,将短肽作为氮源配置高营养密度复合营养液。经过2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伤员血浆白蛋白含量上升为28.4g/L,恢复速度快,且食欲也得到了大大改善,治疗32d后康复出院。

伤员3:男性,年龄37岁,地震伤情状况为:全身多发性损伤,右股骨干骨折、左肩胛骨骨折,行左大腿截肢术,术后并发感染。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人血清蛋白及相关血液制品进行治疗,治疗后伤员血浆白蛋白含量为21.5g/L,血红蛋白含量为71.4g/L,仍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由于伤员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因此需尽快调整营养状况。医院营养科医生根据伤员临床表现及病症状况,在伤员自主饮食调理的基础上,另选择短肽作为氮源,配置高蛋白复合营养液,给予伤员肠内营养治疗,伤员每天摄取蛋白质含量为100-120g,热量值为2800-2900kcal(11715-12133KJ)。进行18d治疗后,伤员血浆白蛋白含量为37.3g/L,血红蛋白含量为134.6g/L,伤员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治疗31d后,伤员恢复正常饮食,治疗54d后出院。

3讨论

营养不良是指摄取不足、吸收不良、过度损耗营养素等引起的一种身体不良状态[3]。重症地震伤伤员患者常存在全身性及多发性损伤,伤员常出现多处骨折,病情较为严重,常需进行手术治疗。但伤员病症状况常引起食欲不振,且伤员机体损伤较为严重,机体热量消耗较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4]。长时间摄取不足、过度耗损等将引起伤员机体恢复变慢,影响正常生命活动,严重时甚至引起伤员并发感染、低蛋白血症、器官功能障碍等。且营养不良也易引起伤员血容量下降,导致手术耐受性降低,易发生出血,严重影响伤员治疗效果[6]。

此次研究中对伤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指经胃肠道为患者提供营养物质及相关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7]。伤员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周、2周后血浆白蛋白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说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显著。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营养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营养状况及病症状况,为伤员配置针对性个体化营养液,不仅能改善伤员机体营养状态,还能促进伤员食欲恢复,从而有效促进伤员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便于机体功能恢复,促进伤员早日康复出院[8-9]。

综上所述,个性化肠内营养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伤员营养状况,促进伤员机体营养供给,便于伤员恢复健康,可将其作为重症地震伤伤员营养供给的有效方法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袁园,李建伟,吴桂深,等.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6):12-13.

[2]李维勤.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07):533-535.

[3]钱平安,王碧炯,査芹,等.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175-1177.

[4]黄陈,王建,朱文艺,等.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效果观察[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06):59-61.

[5]王军,吴志峰.肠内营养乳剂在老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06(01):85-89.

[6]应佩秀.胃癌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07):669-670.

[7]马云飞,陈忠勇.肠内营养支持途径与并发症[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400-2402.

[8]赵蓉,王静,胡雪飞等.地震伤员的营养护理与管理[J].全科护理,2014,12(13):1229-1230.

[9]陈怡,李洁廉,张艳等.地震废墟掩埋100h以上饥饿伤员的营养治疗[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0,17(1):44-45.

标签:;  ;  ;  

对重症地震伤伤员开展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