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无奈人生的内心独白 ——浅析《围城》的艺术性与人物形象

中国知识分子无奈人生的内心独白 ——浅析《围城》的艺术性与人物形象

论文摘要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有着强烈个性风格的作家和著名学者。其长篇讽刺小说《围城》堪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围城》连载于1946年的《文艺复兴》杂志,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重新出版此作。其在海外的影响颇大,曾被译成英、日、俄、法等各国文字,受海外学者追捧。海外的“《围城》热”在20世纪80年代波及到了国内。对于《围城》,大部分研究者们的着眼点集中在其中的讽刺性人物形象和它的艺术性。本人不揣浅薄,也加入其讨论和研究一番。一、《围城》的艺术性《围城》中作者广博的知识无疑是对塑造人物、表达主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客观上也存在着堆垛知识的缺撼,甚至还有些文字的创作略显随意,作者在创作时没有太多地顾及到读者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过程。小说是靠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而不是用知识来教育人。我们阅读《围城》,会看到了很多譬喻警句和典故,但是作为一部小说,其生动的细节描写却不多,这一缺点无疑是《围城》不能回避的。《围城》中存在着许多的议论,这些议论有的是作者自己的想法,有点是从主人公方鸿渐的感叹中表达,显然这些议论在小说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造成了文本的叙述过于直白,读者的接受过程被直线化了的缺点。《围城》中的事件和人物,本来是具有很大的挖掘潜能的,读者可以从事件的自然发展中和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中的引发自己的思考,但作者在作品中的过分的议论不仅干扰了作品的情节和人物,也在干扰读者的思路,有时甚至是作家在代替读者思考,形成了《围城》一个特有的“创作——接受”过程:作者站在很高的位置采取俯视的姿态对小说中人物和时间渗透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观点,而读者在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平视的同时,由于大量议论的存在和议论本身的精彩绝伦,感受到的是这个无处不在的上帝在作品中的强烈的干预意识,于是自觉地进行仰视。这种干扰和替代在客观上会降低了《围城》的艺术水平,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其艺术感染力。二、《围城》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一般都倾注着作者对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体味,当然,也会从另外一方面体现作品的主旨。《围城》中的方鸿渐是贯穿小说情节始终的人物,是作品的“男一号”。小说表现的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正当日本的侵略已经深入到大陆腹地之时,方鸿渐从西欧返回了“外患内乱的祖国”。小说就此展开了对他的思想性格的刻画。在情场上,方鸿渐陷入了第一个“围城”之中。苏文纨竭力追求、百般纠缠他,却激不起他爱的激情。而他所追求的唐晓芙却不能如愿,最终和孙柔嘉结了婚,但二人的感情却不融洽。方鸿渐在这一“围城”中有着闯荡的欣喜,但同时也有被“围困”的苦恼。小说形象地表现了方鸿渐在情场争斗中的失意:在家庭中方鸿渐陷入了第二个“围城”,结婚之后,他马上感到是进入了“金漆的鸟笼”,小说用了百分之十五的篇幅描写了方鸿渐家庭的矛盾,形象地表现了他在家庭“围城”中的痛苦;另外,在事业上,方鸿渐陷入了第三个“围城”,他奔向的三闾大学,充满着人生的陷井,在这种互相诽谤、尔虞我诈、造谣中伤的生存空间中,“不是你刺痛我的肉,就是我擦破你的皮”,通过方鸿渐的人生感叹,可以看出他在这样的“围城”中无力挣扎的状态。整体来看这部小说对方鸿渐的刻画,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方鸿渐“忧世伤生”心态里面包含了太多作者自己的“忧世伤生”情愫。小说的结尾颇有寓意的,方鸿渐和太太打闹吵骂以后,太太抛下他而去,他“周身疲乏,肚子饥饿”,“情思弥漫纷乱”,而“落伍的”老钟非常适时的敲了起来,“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小说到这里,把一个无所作为也无力挣扎的在人生的“围城”中几乎要窒息的软弱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最后刻画。使整部小说的结尾让人意味深长。方鸿渐悲哀的人生道路正是整个时代悲哀的浓缩。三、身不由己的人生悲喜剧《围城》是一部相当严肃的作品,它写出的是“灰色知识分子”在人生、爱情、家庭等方面的身不由己的悲剧性命运,而这种悲剧似乎又能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作者没有给方鸿渐指明一条更积极的人生道路,因为他自身也在这样一种身不由己的人生悲喜剧的漩涡中挣扎着。正如作者在初版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体现的一种深切的绝望,甚至推而广之,是人类的一种深层次的绝望和悲凉。本人试图从分析钱钟书《围城》的创作的主题意蕴着手,引发我们对中国的读书人,特别是中国文人自身的文化人格的心理审视和道德批判。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围城》的艺术性
  • 1. 辛辣尖刻的议论
  • 2. 深刻独到的比喻
  • 3. 幽默高妙的讽刺
  • 二、《围城》的人物形象
  • 1. 生活上的抑郁
  • 2. 性格上的悲哀
  • 3. 围城的束缚
  • 三、身不由己的人生悲喜剧
  • 1. 恋爱、婚姻的"围城"
  • 2. 知识分子的"围城"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身份认同视角下的方鸿渐悲剧探析[J]. 名作欣赏 2018(12)
    • [2].异性之围——浅析方鸿渐身边的女性形象[J]. 新乡学院学报 2018(07)
    • [3].论《围城》中方鸿渐的性爱食谱[J]. 名作欣赏 2015(08)
    • [4].方鸿渐的“困境”——试论围城中四位女性的象征意义[J]. 青年文学家 2020(29)
    • [5].中西合璧的新儒林代表——试论方鸿渐形象[J]. 学语文 2009(06)
    • [6].方鸿渐的女人缘为什么那么好?[J]. 美文(上半月) 2018(08)
    • [7].《围城》病态社会人人生价值的沦丧——以方鸿渐为例[J]. 唐山文学 2016(10)
    • [8].在路上的“城里人”——方鸿渐形象初探[J]. 明日风尚 2016(21)
    • [9].围城“二生”像[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16(12)
    • [10].方鸿渐也有优点[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16(12)
    • [11].围城兵法[J]. 少男少女 2016(06)
    • [12].悲情方鸿渐[J]. 明日风尚 2017(01)
    • [13].斯文的“鸡肋”——读《围城》有感[J]. 作文通讯 2017(10)
    • [14].“围城”中的局外人——方鸿渐与默尔索形象对比[J]. 青年文学家 2017(05)
    • [15].“巨婴男”是如何炼成的[J]. 高中生之友 2017(18)
    • [16].笨蛋是如何练成大师的——方鸿渐先生的新传奇[J]. 中学时代 2012(05)
    • [17].方鸿渐形象之我见[J]. 山东文学 2008(01)
    • [18].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解读方鸿渐形象[J]. 新丝路(下旬) 2016(03)
    • [19].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J]. 文苑(经典美文) 2019(11)
    • [20].也论方鸿渐的人生围城[J]. 山花 2011(06)
    • [21].方鸿渐的“围城”与“围城”中的方鸿渐[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22].走出围城后的方鸿渐[J]. 青年文学家 2019(11)
    • [23].从语境角度看方鸿渐与鲍小姐的“爱情”[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08)
    • [24].从《围城》中的女性形象谈方鸿渐性格的多面性[J]. 南都学坛 2012(03)
    • [25].方鸿渐的男女关系——兼谈“教授小说”的两重标准[J]. 小说评论 2019(04)
    • [26].方鸿渐留学生活之细考——《围城》探秘之一[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7].从方鸿渐的“西洋文化观”谈起[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09(12)
    • [28].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无用”[J]. 北方文学 2019(17)
    • [29].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简析《围城》中方鸿渐的悲剧形象[J]. 科技视界 2016(25)
    • [30].基于生成性理论的方鸿渐悲剧人生成因探析[J]. 昌吉学院学报 2019(02)

    标签:;  ;  ;  ;  

    中国知识分子无奈人生的内心独白 ——浅析《围城》的艺术性与人物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