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温阳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运用祖国医学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临床、实验研究两方面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认为阳虚寒凝血瘀为UA的主要病机,临床以温阳活血为治疗大法,并以此法拟定温心宁痛汤,旨在观察温阳活血法治疗U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观察以西医常规治疗加服温心宁痛汤为治疗组,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共观察60例患者(两组均为30例)。观察其临床症状、心电图、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CD62p、CD63等指标。动物实验采用Wistar大鼠70只,成功复制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0只,观察温心宁痛汤对其心电图、SOD、MDA、ET、TXB2的影响。结果: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血脂、血压,降低血液粘度和血小板活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温心宁痛汤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缺血性改变,降低MDA、ET、TXB2,提高SOD水平。结论:温阳活血法可改善内皮功能,缓解冠脉痉挛,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血液粘度和血小板活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论文目录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选择
  • (一) 诊断标准
  • (二) 纳入病例标准
  • (三) 排除病例标准
  • 二、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与分组
  • (二) 一般资料
  • 三、研究方法
  • (一) 用药方法及疗程
  • (二) 观察指标
  • 四、疗效评定标准
  • (一) 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
  • (二)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 (三)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 (四) 中医症状总疗效评定标准
  • (五)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六) 硝酸甘油停减率
  • 五、统计学方法
  • 六、研究结果
  • (一)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 (二)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 (三) 两组患者速效扩冠药物停减情况比较
  • (四)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疗效情况比较
  • (五) 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六) 两组患者血压疗效比较
  • (七) 两组患者血脂疗效比较
  • (八)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62P、CD63变化情况
  • (九)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 (十) 安全性检测
  • (十一) 不良反应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主要仪器
  • (三) 实验药品
  • (四) 主要试剂
  • 二、分组与方法
  • (一) 动物分组
  • (二) 给药方法
  • (三) 造模方法
  • (四) 统计学方法
  • 三、实验研究结果
  • (一) 温心宁痛汤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 2的影响'>(二) 温心宁痛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SOD、MDA、ET、TXB2的影响
  • 讨论
  • 一、西医研究现状
  • 二、中医研究现状
  • 三、UA论治探讨
  • (一) 年老体衰、元阳不振为UA发病之本
  • (二) 寒凝血瘀为UA发病之标
  • (三) 阳虚寒凝血瘀是UA的主要病机
  • (四) 治则治法探讨
  • 四、药物分析
  • (一) 方药分析
  • (二) 现代药理研究
  • 五、温心宁痛汤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 (一) 临床疗效分析
  • (二)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 (三) 降低血脂、血压
  • (四)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 (五) 对CD62P、CD63的影响
  • (六) 对动物心电图的影响
  • (七) 对SOD、MDA的影响
  • 2的影响'>(八) 对ET、TXB2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2)
    • [2].曲美他嗪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20(01)
    • [3].苏合香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2)
    • [4].观察尼可地尔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1)
    • [5].曲美他嗪联合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结果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1)
    • [6].匹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4)
    • [7].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J]. 空军医学杂志 2020(03)
    • [8].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探析[J]. 系统医学 2019(04)
    • [9].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11)
    • [10].曲美他嗪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17(03)
    • [11].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6(32)
    • [12].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处方药 2017(04)
    • [13].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探讨[J]. 中南药学 2017(04)
    • [14].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06)
    • [15].养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 2017(04)
    • [16].中西药合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06)
    • [17].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11)
    • [18].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04)
    • [19].补阳还五汤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07)
    • [20].麝香保心丸长期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耐受性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24)
    • [21].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对比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24)
    • [22].心血管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18)
    • [23].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0)
    • [24].不稳定性心绞痛与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8)
    • [25].使用养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22)
    • [26].瑞舒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5(06)
    • [27].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1)
    • [28].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6)
    • [29].心理护理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9)
    • [30].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03)

    标签:;  ;  ;  ;  

    温阳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