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法律思考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法律思考

论文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200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全世界老年人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特别是城镇)的物质赡养问题基本解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精神需求就会凸现。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精神赡养问题上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本文借鉴许多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我国古代、外国有关制度的有益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国情,就我国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进行探析和研究。本文在对精神赡养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后,通过分析老年人在精神赡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其出现的原因:家庭结构的变化,异地就业人员的增加,传统的尊老敬老道德观念的弱化,法律功能的欠缺,老年人维护自身的精神权益也存在误区。本文在对中国古代和外国相关制度借鉴的基础上,从法律的角度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救济提出了一些思考,即完善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立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方面),完善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司法:明确精神赡养具有可诉性,坚持利益保护原则,确立精神赡养纠纷案件调解必经制度,重视《民法通则》第134条的合法运用,设置老年人法庭,妥善执行精神赡养案件,完善完备的精神赡养法律援助制度。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精神赡养的概念和特征
  • 一、精神赡养的概念
  • 二、精神赡养的法律特征
  • (一) 精神赡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 (二) 精神赡养的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
  • (三) 精神赡养内容具有丰富性
  • (四) 精神赡养方式具有多样性
  • 第二章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存在问题和原因
  • 一、精神赡养方面的存在问题
  • (一) 很少与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
  • (二) 不联系、看望老年人
  • (三) 不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 (四) 把老年人当苦力对待
  • (五) 漠视老年人的人格尊严
  • (六) 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甚至侮辱、虐待、遗弃老年人
  • 二、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出现的原因
  • (一) 家庭结构的变化
  • (二) 异地就业人员的增加
  • (三) 传统的尊老、敬老道德观念的弱化
  • (四) 老年人维护自身的精神权益存在误区
  • (五) 法律功能的欠缺
  • 第三章 中国古代和外国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若干制度及其借鉴
  • 一、中国古代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规定
  • (一) 传统孝道的内容
  • (二) 历代统治阶级的相关规定
  • 二、外国精神赡养的相关制度
  • (一) 西方国家的有关规定
  • (二) 亚洲国家的有关规定
  • 三、几点借鉴
  • 第四章 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救济的法律思考
  • 一、完善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立法
  • (一) 民法方面
  • (二) 刑法方面
  • (三) 行政法方面
  • (四) 经济法方面
  • 二、完善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司法
  • (一) 明确精神赡养具有可诉性
  • (二) 坚持利益保护原则
  • (三) 确立精神赡养纠纷案件调解必经制度
  • (四) 重视《民法通则》第134 条的合法运用
  • (五) 设置老年人法庭
  • (六) 妥善执行精神赡养案件
  • (七) 完善完备的精神赡养法律援助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法律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