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时差定位技术及应用研究

无源时差定位技术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无源定位是指测量站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通过接收目标辐射源所辐射、反射和散射的电磁波来确定目标的位置。相对有源定位,无源定位可以更有效地抗击电子干扰、隐身技术、反辐射武器等威胁,且无源定位可以对干扰源、手机、电台等辐射源进行定位。现在无源定位中的时差(TDOA)定位技术尤其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其具有精度高、易组网实现、能对付宽带低谱密度信号等优点。本文对时差定位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包括定位算法、精度分析、模糊无解、应用系统设计等内容,最后还对外场初步实验的情况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对基本时差定位技术中的定位算法、精度分析、模糊无解进行了研究。给出了TDOA双曲线模型,对Chan、泰勒级数展开、AML等几种主要的定位算法进行了推导分析,并通过仿真得到了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定位性能,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时差测量误差和站址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了多种布站形式下的GDOP分布,并专门分析了目标高度对平面三站时差定位精度的影响,得出了计算定位误差模和方向的表达式;研究了平面三站情况时存在的定位模糊和无解问题,得出了其分布区域。其次,对TDOA定位技术在卫星对地观测定位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集中在受地球面限制的TDOA定位技术,分别介绍了正球体和WGS-84椭球体两种地球模型下的几种定位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在WGS-84模型下已知目标海拔高度信息时的新定位算法,对各种算法的定位性能进行了仿真;对于影响星载受限TDOA定位精度的各种因素本文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误差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接着,针对当前的无线电监测定位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采用TDOA定位技术,并基于小型接收机网络的无线电监测定位系统,对系统方案、小型接收机设计及处理流程进行了介绍。最后,做了外场三站时差定位初步实验,对实验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1.3 常用定位技术介绍
  • 1.4 时差定位技术的优势
  • 1.5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本时差定位技术研究
  • 2.1 到达时差估计
  • 2.2 定位方程求解算法
  • 2.2.1 TDOA 双曲线模型
  • 2.2.2 Chan 定位算法
  • 2.2.2.1 三个测量站
  • 2.2.2.2 四个及以上测量站
  • 2.2.3 泰勒级数展开法
  • 2.2.4 AML 定位算法
  • 2.2.5 协同定位算法
  • 2.2.6 其它定位算法
  • 2.2.7 算法性能仿真
  • 2.3 定位精度分析
  • 2.3.1 基于时差测量误差与站址误差的定位精度分析
  • 2.3.2 目标高度对平面三站时差定位精度的影响
  • 2.3.2.1 定位误差向量模分析
  • 2.3.2.2 定位误差向量方向分析
  • 2.3.3 仿真分析
  • 2.4 平面三站模糊无解研究
  • 2.4.1 模糊研究
  • 2.4.2 无解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星载受限时差定位技术研究
  • 3.1 星载时差定位基本原理
  • 3.2 星载受限定位方程求解算法
  • 3.2.1 地球正球体模型下的定位算法
  • 3.2.2 WGS-84 地球模型下的定位算法
  • 3.2.2.1 迭代算法
  • 3.2.2.2 解析算法
  • 3.2.3 已知目标海拔高度时的定位算法
  • 3.2.4 仿真分析
  • 3.3 定位精度分析
  • 3.3.1 零海拔高度假设带来的系统误差分析
  • 3.3.2 基于时差测量误差与星址误差的定位精度分析
  • 3.3.3 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时差定位在无线电监测定位上的应用
  • 4.1 提出新系统的必要性
  • 4.2 系统方案
  • 4.3 小型接收机设计
  • 4.4 处理流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外场三站时差定位实验
  • 5.1 实验方案
  • 5.2 实验系统组成
  • 5.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5.3.1 数据有效性判定
  • 5.3.2 数据处理方法
  • 5.3.3 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对称构型多站时差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分析[J]. 遥测遥控 2020(01)
    • [2].三站时差定位下的目标时差与高度关系研究[J]. 信息技术 2019(09)
    • [3].短基线时差定位技术研究[J]. 舰船电子对抗 2014(06)
    • [4].多站时差定位性能试验评估技术[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02)
    • [5].大气折射对高程约束下时差定位误差的影响及修正[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0(03)
    • [6].一种多站无源时差定位系统内场模拟测试方法[J]. 舰船电子对抗 2020(04)
    • [7].一种时差定位系统模糊分析[J]. 舰船电子对抗 2017(05)
    • [8].基于半定松弛的到达时差定位算法[J]. 航天电子对抗 2016(02)
    • [9].多站式时差定位系统的误差空间分布特性[J]. 测试技术学报 2015(04)
    • [10].由相差定位方程直接导出的双基时差定位公式[J]. 现代导航 2015(05)
    • [11].基于多通道矢量信号源的时差定位系统性能测试[J]. 现代雷达 2015(10)
    • [12].附加几何条件所得到的平面时差定位解析方程[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05)
    • [13].基于双时刻联合的多辐射源时差定位解模糊方法[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8(02)
    • [14].低精度时统的星座时差定位系统中的时差修正方法[J].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6(03)
    • [15].北斗系统时差定位报告选星方法研究[J]. 导航定位学报 2014(03)
    • [16].空间三站时差定位的模糊及无解问题[J]. 信息与电子工程 2010(02)
    • [17].关于站间距离对无源时差定位精度的影响[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15)
    • [18].时差定位模型与定位精度分析[J]. 电子测试 2013(Z2)
    • [19].三星时差定位系统欺骗干扰效能评估[J]. 现代防御技术 2013(03)
    • [20].基于Wi-Fi的室内测时差定位方法[J]. 移动通信 2012(S2)
    • [21].三星时差定位系统四站标校的布站方式研究[J].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1(04)
    • [22].时差定位模型与定位精度分析[J].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10(03)
    • [23].基于统一信号的多站无源时差定位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12)
    • [24].无源雷达时差定位性能研究[J]. 航天电子对抗 2008(04)
    • [25].同步卫星无源测轨中的时差定位与精度分析[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2(11)
    • [26].运动TDMA系统目标时差定位算法[J]. 电讯技术 2011(04)
    • [27].三星时差定位系统的主要系统误差分析[J].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0(01)
    • [28].四站三维时差定位模糊分析[J].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 2009(05)
    • [29].高精度四站无源时差定位方法及精度分析[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2(09)
    • [30].对运动目标多站时差定位和被动跟踪方法[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6(04)

    标签:;  ;  ;  ;  ;  

    无源时差定位技术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