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酵母色素生产及其性质研究

红酵母色素生产及其性质研究

论文摘要

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色素,其在人类生活、保健、医疗上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以β-胡萝卜素为代表,作为食品添加剂起色素和营养强化剂的作用。另外,其出色的抗氧化功能也在本研究工作中得到证明。通过对福建红酒酒糟中菌株进行分离,筛选到一株编号为B-5的产色素菌株,经过菌种鉴定,确定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 glutinis var glutinis)并对其产色素条件和色素性质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B-5培养的最佳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可知其产色素的最佳培养基:葡萄糖为0.30%、NH4NO3为0.25%、番茄鲜汁为5mL、活性酵母粉为6g。以红酵母菌体固体发酵产物为原料,研究了红酵母色素的提取工艺,比较了三种提取方法的效果,最终确定超声波提取为本实验最佳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超声波提取的最佳方案:提取溶剂为丙酮,提取温度为20℃,提取时间为3h,提取料液比为1:40(m/v),提取级数为2级。通过研究红酵母色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储存时的最适pH值、防腐剂(山梨酸钾)对其保存过程中的影响、色素的还原力同α—生育酚还原力的比较以及红酵母色素的抗氧化性质,得出以下结论:红酵母色素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较差,红酵母色素保存的最适pH值在6.0左右,保存时添加一定浓度的防腐剂对防止其氧化有一定作用。红酵母色素对3种氧自由基都有清除作用,其中清除O2-的能力最强,清除·OH的能力次之,清除H2O2的能力最弱。最后,我们通过薄层层析法分离出了酵母色素的四种不同组分,并用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其各组分进行光谱分析。可初步确定其中的3种组分为β-胡萝卜素类物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红酵母色素
  • 1.1 红酵母色素的概况
  • 1.2 类胡萝卜素
  • 1.2.1 类胡萝卜素的功效
  • 1.2.2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1.2.3 国内外研究开发状况
  • 2. 薄层色谱法及其在色素分离方面的应用
  • 3. 大孔树脂及其在色素分离提纯方面的应用
  • 第一章 高产β-胡萝卜素红酵母的筛选和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 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1.4 培养基
  • 1.2. 方法
  • 1.2.1 红酵母菌的分离
  • 1.2.2 色素提取、鉴定及含量测定
  • 1.2.3 红酵母菌株的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类胡萝卜素酵母的分离与筛选
  • 2.2 高产β-胡萝卜素酵母的鉴定
  • 2.2.1 形态特征
  • 2.2.2 生理生化特征
  • 3. 讨论
  • 第二章 红酵母色素的分离与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 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1.4 培养基
  • 1.2 方法
  • 1.2.1 色素提取、鉴定及含量测定
  • 1.2.2 用x-5大孔树脂法分离红酵母色素
  • 1.2.3 酵母色素的薄层层析
  • 1.2.4 酵母色素各组分的定性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展层剂对色素分离效果的影响
  • 2.2 活化条件对层析效果的影响
  • 2.2.1 活化温度对层析效果的影响
  • 2.2.2 活化时间对层析效果的影响
  • 2.3 红酵母色素各组分的波长扫描
  • 2.4 红酵母色素各组分的定性检测
  • 3. 讨论
  • 第三章 产β-胡萝卜素酵母培养条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 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1.4 培养基
  • 1.2 方法
  • 1.2.1 培养条件
  • 1.2.2 固体培养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1.2.3 色素鉴定及检测
  • 1.2.4 碳源对酵母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
  • 1.2.5 氮源对酵母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
  • 1.2.6 番茄鲜汁对酵母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
  • 1.2.7 活性酵母粉对酵母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
  • 1.2.8 正交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红酵母菌株固体培养的生长及色素积累情况。
  • 2.2 碳源对酵母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
  • 2.2.1 葡萄糖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2.2.2 蔗糖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2.2.3 D-果糖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2.3 氮源对酵母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
  • 2.3.1 酵母浸膏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4NO3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2.3.2 NH4NO3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3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2.3.3 NaNO3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2.3.4 蛋白胨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2.3.5 牛肉浸膏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4)2CO3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2.3.6(NH42CO3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2.3.7 尿素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4)2SO4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2.3.8(NH42SO4对红酵母色素产量的影响
  • 2.4 番茄鲜汁对酵母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
  • 2.4.1 番茄鲜汁对红酵母生产和产色素情况的影响
  • 2.4.2 番茄鲜汁和发酵产物中色素的荧光性质对比
  • 2.5 活性酵母粉对酵母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
  • 2.6 正交试验结果及其验证
  • 2.6.1 正交试验
  • 2.6.2 交试验结果验证
  • 3. 讨论
  • 第四章 酵母色素的提取方法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 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1.4 培养基
  • 1.2 方法
  • 1.2.1 破壁方法
  • 1.2.2 色素鉴定及检测
  • 1.2.3 提取条件对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红酵母细胞破壁方法的比较
  • 2.2 不同提取条件对色素提取效率的影响
  • 2.2.1 溶剂的选择
  • 2.2.2 超声波破碎法中两种不同溶剂抽提比较
  • 2.2.3 溶剂浓度单因素试验结果
  • 2.2.4 料液比单因素试验结果
  • 2.2.6 温度单因素试验结果
  • 2.2.7 正交试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五章 红酵母色素的性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试剂
  • 1.1.3 主要仪器
  • 1.1.4 培养基
  • 1.2.方法
  • 1.2.1 红酵母色素样品的制备
  • 1.2.2 色素鉴定及检测
  • 1.2.3 红酵母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 1.2.4 红酵母色素的抗氧化性
  • 1.2.5 红酵母色素的荧光性质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红酵母色素的稳定性
  • 2.1.1 光对红酵母色素稳定性影响
  • 2.1.2 热对红酵母色素稳定性影响
  • 2.1.3 防腐剂对红酵母色素稳定性影响
  • 2.1.4 pH值对红酵母色素稳定性影响
  • 2.2 红酵母色素的抗氧化性
  • 2.2.1 红酵母色素与α—生育酚还原能力的比较
  • 2.2.2 红酵母色素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 2.3 红酵母色素的荧光性质
  • 2.3.1 组分1的荧光光谱
  • 2.3.2 组分2的荧光光谱
  • 2.3.3 组分3的荧光光谱
  • 2.3.4 组分4的荧光光谱
  • 3. 讨论
  • 第六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 1. 创新点
  • 2. 下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枸杞色素微乳液的理化稳定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3)
    • [2].花卉中色素的提取与性质研究[J]. 现代盐化工 2020(01)
    • [3].南瓜色素的提取与稳定性[J]. 食品工业 2019(11)
    • [4].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昆仑雪菊色素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7(03)
    • [5].一株放线菌蓝色素的提取及相关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06)
    • [6].高产靛蓝色素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构建及靛蓝色素稳定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16)
    • [7].微胶囊化橘皮色素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15(05)
    • [8].“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与优化[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20(02)
    • [9].“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综述[J]. 中学生物教学 2020(12)
    • [10].“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初探[J]. 中学教学参考 2020(23)
    • [11].爱不加色素[J]. 词刊 2010(09)
    • [12].高原湖泊佩枯措湖周土壤中一株产蓝色素放线菌色素性质研究[J]. 高原农业 2019(06)
    • [13].一株产蓝色素放线菌筛选鉴定与性质初探[J]. 中国调味品 2020(06)
    • [14].紫甘蓝色素提取工艺研究[J]. 安徽化工 2020(03)
    • [15].探究“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教学[J]. 生物学教学 2014(12)
    • [16].“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拓展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6(08)
    • [17].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动态演示教具的制作和使用[J]. 生物学教学 2013(09)
    • [18].食品中10种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方法[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9].铜锤玉带草果皮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 凯里学院学报 2016(06)
    • [20].蔬菜中色素有效成分检测及提升卷烟抽吸品质应用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12)
    • [21].一株产蓝色素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色素稳定性初步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01)
    • [22].赖氨酸磷酸盐水溶液提取紫薯色素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5(12)
    • [23].产蓝色色素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工艺条件优化[J]. 药物生物技术 2014(06)
    • [24].天然色素的研究进展概述[J]. 农技服务 2015(09)
    • [25].寻根问底之“异常”色素带[J]. 中学生物教学 2015(02)
    • [26].色素会在哪儿?[J]. 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 2014(03)
    • [27].植物叶片色素提取方法的改进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2(08)
    • [28].绿叶中色素提取方法的改进[J]. 科学教育 2012(05)
    • [29].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蓝色素”快速检测方法研究[J]. 检验检疫科学 2008(05)
    • [30].色素辣椒真空脉动干燥动力学及品质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20(10)

    标签:;  ;  ;  ;  

    红酵母色素生产及其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