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含氮药物的研究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含氮药物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回顾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电化学发光的主要反应体系及其反应机理,评述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法与流动注射、高效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盐酸麻黄碱、苯海拉明及青霉素类抗生素等药物测定的新方法,摘要如下:1.基于盐酸麻黄碱(EPH)对三联吡啶合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ECL)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FIA?ECL)分析法测定EPH的新方法,并将本法应用于药品中EPH含量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pH10.0的0.1 mol/L Na2B4O7-NaOH介质中,在电位1.10 V下进行恒电位电解,当Ru(bpy)32+的摩尔浓度为1.0×10-4 mol/L时,EPH对Ru(bpy)32+ECL强度的增敏效果较好。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本法测定EPH的线性范围为2.40-24.0 mg/L(r=0.9995),检出限为1.20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60%(n=10),加标回收率为97.0-105%。2.胺类物质对Ru(bpy)32+ECL强度的增敏能力,与胺本身的结构有关。对伯仲叔胺而言,由于它们氨基的第一级电离化所需能量为伯>仲>叔胺,使得它们增敏Ru(bpy)32+ECL强度的能力为伯<仲<叔胺。盐酸麻黄碱(EPH)和苯海拉明(DPH)结构式中的胺基分别属于仲胺和叔胺,即DPH增敏Ru(bpy)32+ECL强度的能力强于EPH。从而应用FIA?ECL分析法,实现了无需先分离,即可直接选择性测定含有EPH的复合药剂中DPH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DPH的线性范围为2.00-40.0 mg/L(r=0.9995),检出限为2.00 mg/L,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6%(n=5),加标回收率为98.0-106%。此方法较之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势在于:分析速度快、方法简单、经济、安全。3.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发光(HPLC?ECL)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青霉素、青霉素V、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四种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新方法。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水解产物相比于其本身而言,对Ru(bpy)32+ECL强度有更强地增敏能力。这为实现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青霉素类抗生素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方法是通过同时测定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水解产物,实现对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本身的间接测定。首先将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NaOH溶液加热至其完全水解,再用流动相将其稀释至适当浓度进行HPLC?ECL分析。实验中采用XBP-C18色谱柱反相柱洗脱,以PBS缓冲溶液(pH值为8.0)-甲醇(85∶15)为流动相,于263 nm处检测,分离并测定了上述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水解产物均可在20 min内完全分离,且最低检出限低于0.1μg/mL。将本法用于尿样中药物含量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在尿样中的回收率平均为100.4%。实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复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尿液中多组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确认和准确定量测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发展历史
  • 1.2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
  • 1.2.1 概述
  • 1.2.2 电化学发光的光谱学基础
  • 1.2.3 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基本路径
  • 1.2.4 电化学发光反应的热力学要求
  • 1.2.5 电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要求
  • 1.2.6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定量基础
  • 1.2.7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的优点
  • 1.3 电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应用
  • 1.3.1金属配合物电化学发光体系
  • 1.3.2 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发光体系
  • 1.3.3 簇离子
  • 1.3.4 醇类化合物
  • 1.4 电化学发光的机理
  • 1.4.1 自由基湮灭电化学发光
  • 1.4.2 偶合反应电化学发光
  • 1.4.3 氧化物修饰的阴极发光
  • 1.4.4 其它类型的电化学发光反应
  • 1.5 电化学发光与其它技术的联用
  • 1.5.1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技术
  • 1.5.2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发光技术
  • 1.5.3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技术
  • 1.6 电化学发光研究的发展趋势
  • 1.7 本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麻黄碱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电解电位的选择
  • 2.3.2 缓冲溶液的选择
  • 2.3.3 三联吡啶合钌浓度的选择
  • 2.3.4 流速的选择
  • 2.3.5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 2.3.6 干扰实验
  • 2.3.7 样品测定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复合药剂中苯海拉明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2.3 ECL 机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电解电位的选择
  • 3.3.2 缓冲体系pH值的选择
  • 3.3.3 三联吡啶合钌浓度的选择
  • 3.3.4 流速及进样量的选择
  • 3.3.5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 3.3.6 干扰实验
  • 3.3.7 样品测定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HPLC-ECL 法同时测定尿液中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
  • 4.2.2 试剂与样品
  • 4.2.3 色谱条件
  • 4.2.4 ECL 检测条件
  • 4.2.5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水解时间的选择
  • 4.3.2 缓冲体系pH 值的选择
  • 4.3.3 流动相配比的选择
  • 4.3.4 最佳ECL 检测条件的选择
  • 4.3.5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精密度
  • 4.3.6 尿样中四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含量的测定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题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含氮药物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