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后认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一是要克服视角主义、理想主义、拿来主义和历史主义等四种倾向,并对为何要克服这四种研究倾向逐一进行阐述。二是要正确理解四对关系,即现代大学制度与社会的关系、传统大学观与现代大学观的关系、大学功能与现代大学制度功能的关系、国外大学制度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关系。三是要确立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策略。本文认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必须采用“问题导向型”策略,以是否有利于发挥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为判断标准以识别我国大学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对策。我国大学存在的制度性问题主要包括:(1)政府的职责落实不到位,职能转变不够;(2)中介组织和中介机构不完善,机制不健全;(3)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滞后,法治程序不完善;(4)高校的章程建设较为落后;(5)教师和学生的权力没有完全落实。克服我国大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相应地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转变政府的职能和管理方式,切实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问题;(2)提倡社会参与和监督,完善中介组织和机构,在大学与政府中间发挥协调作用;(3)尽快完善高等教育的法律和法规,健全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4)注重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切实明确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明晰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权力;(5)坚持正当的程序原则,实施民主管理,完善决策机制,注重加强教师和学生参与决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概念的界定
  • 1.3.1 制度
  • 1.3.2 现代大学制度
  • 1.4 文献综述
  • 1.4.1 现代大学制度的含义
  • 1.4.2 现代大学制度的层次和特征
  • 1.4.3 现代大学制度的特性
  • 1.4.4 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基础
  • 1.4.5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功能
  • 1.4.6 对文献的总体评述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2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克服的四种倾向
  • 2.1 需要克服视角主义倾向
  • 2.1.1 何谓视角主义研究倾向
  • 2.1.2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为何要克服视角主义倾向
  • 2.2 需要克服理想主义倾向
  • 2.2.1 何谓理想主义研究倾向
  • 2.2.2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为何要克服理想主义倾向
  • 2.3 需要克服拿来主义倾向
  • 2.3.1 何谓拿来主义研究倾向
  • 2.3.2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为何要克服拿来主义倾向
  • 2.4 需要克服历史主义倾向
  • 2.4.1 何谓历史主义研究倾向
  • 2.4.2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为何要克服历史主义倾向
  • 3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需要正确理解四对关系
  • 3.1 现代大学制度与社会的关系
  • 3.2 传统大学观与现代大学观的关系
  • 3.3 大学功能与现代大学制度功能的关系
  • 3.4 国外大学制度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关系
  • 4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策略
  • 4.1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型”策略
  • 4.2 如何识别我国大学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
  • 4.3 我国现代大学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
  • 4.3.1 政府的职责落实不到位,职能转变不够
  • 4.3.2 中介组织和中介机构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 4.3.3 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滞后,法治程序不完善
  • 4.3.4 高校的章程建设较为落后
  • 4.3.5 教师和学生的权力没有完全落实
  • 4.4 如何克服我国现代大学中的制度性问题
  • 4.4.1 进一步转变政府的职能和管理方式,切实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问题
  • 4.4.2 提倡社会参与和监督,完善中介组织和机构,在大学与政府中间发挥协调作用
  • 4.4.3 尽快完善高等教育的法律和法规,健全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
  • 4.4.4 注重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切实明确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明晰大学教师和学生的权力
  • 4.4.5 坚持正当的程序原则,实施民主管理,完善决策机制,注重加强教师和学生参与决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国古典大学观之“寂寞”对我国大学的影响及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 2019(01)
    • [2].大学何为——解读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观[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3].德国古典大学观的启示[J]. 教育 2013(08)
    • [4].再论柏林大学的成功创建与德国古典大学观[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 [5].德国古典大学观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 学园(教育科研) 2012(21)
    • [6].雅斯贝尔斯的大学观及启示[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3)
    • [7].理念之争——德国启蒙大学观与德国古典大学观之比较[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 [8].关于大学本质观与大学观体系的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01)
    • [9].高中生应树立积极的大学观[J]. 中国教育学刊 2010(05)
    • [10].我的大学观[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9(01)
    • [11].论纽曼的理想大学观及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 喀什大学学报 2017(03)
    • [12].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观的哲学解读[J]. 广西社会科学 2012(10)
    • [13].浅析洪堡大学观对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 科技视界 2013(22)
    • [14].柏林大学观的当代价值——纪念德国柏林大学创建200周年[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10)
    • [15].研究型大学“质”“量”的契合——亨利·菲利普·塔潘的百科式大学观[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16].探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之路——评《我的大学观》[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01)
    • [17].略论“四美”大学观[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1)
    • [18].大学阶段应做什么:读书、考证、创业抑或社团活动——以W大学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33)
    • [19].洪堡的现代大学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的使命[J]. 教育探索 2009(03)
    • [20].关于地方高校发展的“新模式”探讨——评杨延东教授的《我的大学观》[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1].功利主义大学观及其当代适切性——基于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的考察[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07)
    • [22].大学理念: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张力[J]. 新视野 2011(03)
    • [23].克拉克·克尔的现代大学观[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7)
    • [24].民国初期“学术本位”现代大学观——基于《大学令》的法律表达[J].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6)
    • [25].独立学院学生“正确大学观”之建构[J]. 世纪桥 2012(19)
    • [26].纽曼大学观对“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改革的启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28)
    • [27].略论德里克·博克的现代大学观[J]. 鸡西大学学报 2013(12)
    • [28].浪漫主义与现代性——对德国古典大学观兴起的社会历史分析[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29].克拉克·克尔与约翰·丹尼尔巨型大学观之比较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08)
    • [30].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观的历史考察及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 2012(09)

    标签:;  ;  ;  

    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