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体会

癌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体会

余秀兰(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湖北武汉430400)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8-0257-02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癌症已成为一种慢性疾病,而不是终极性疾病[1]。癌症康复期间,由于疾病本身及其后续的康复治疗,导致患者应激失调的发生率高,常出现心境恶劣,负性情绪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社会功能。

癌症病人的康复期,包括身体恢复和精神恢复两个方面。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让病人的各种治疗得以巩固;心理行为干预有利于改善癌症康复期患者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癌症作为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康复期的患者在持续应激作用下,易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这些体现为以下主题[2]:①消极情绪;②家庭社会角色的改变;③消极应对方式;④康复的信息需求;⑤医疗费用负担过重;⑥生命价值的体验。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情绪疏导根据患者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宣泄负性情绪的方式,内向患者可采取“情绪日记”的方式记录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选择听音乐、广播、下棋等形式转移注意力。外向患者可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晨练、联谊活动或郊游等,增强自我情绪的调节和管理能力。

2.行为训练采用一对一模式,教会患者及家属放松训练的方法。以语言引导为主,音乐背景为辅的放松磁带进行指导,从头部开始,顺次对各组织肌群进行放松练习,直至双脚,最终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应用意象想象治疗,如同瑜伽里的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可以使患者学会用意念来改变植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调节能力,达到降低患者生理唤醒水平,减轻不良情绪体验的效果。

3.情感支持康复期癌症患者对病情总是采取回避态度,常出现情绪低落、自卑等情绪反应。情感支持可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情绪危机,增强应对能力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康复后重返岗位,扩大与外界的交流,寻求社会的支持,使患者获得精神安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家属应避免谈及经济费用问题,消除患者成为家庭包袱的心理压力,心理压抑比主要治疗现状更容易使人虚弱。

4.告知策略医护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重要理论精髓,寻找最佳的癌症告知策略,将癌症诊断直接、完全告知患者及家属,达到既尊重他们的权利和意愿,又不对他们造成伤害的目的。护士要以自己对癌症的乐观态度去影响病人,使其对治疗抱有信心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在综合型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患者多以抗肿瘤治疗为目的,更多的是关注其肿瘤的控制情况,而忽视其症状的评估和处理。这些症状主要有乏力、失眠、焦虑、疼痛、抑郁、恶心呕吐、厌食等,主要是由于患者面对肿瘤诊断的一种应激表现[3]。只有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才能缓解其症状,强调身心方面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护理人员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应用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才能使患者达到最高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林文娟.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新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5):228-230.

[2]张慧,周郁秋,等.乳腺癌病人康复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15-18.

[3]陈凤菊,邱红.住院肿瘤患者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护理学杂志,2009第15期(24-25).

标签:;  ;  ;  

癌症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