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这种疾病虽然属于良性疾病,但具有恶性肿瘤的特性,如增生、浸润、复发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结果却并不满意,无论经过何种治疗,除非根治性手术,其5年以内的复发率都在40%以上。目前该病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碎片(腺上皮及间质细胞)必须通过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方可以生存、生长,并引起病变和症状,这一过程中新生血管的建立是子宫内膜种植成活并发展成为EM的关键,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多种细胞因子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ut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作用最为明显,这些有血管形成活性的生长因子对刺激异位灶及其周围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素对抗VEGF或许可以阻断这一过程,因此我们推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素对EM可能有治疗作用。目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Endostatin ,ES)已在中国上市,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抑制肿瘤生长,我们推测该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有相似治疗作用。由此我们将人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裸鼠腹部皮下,建立子宫内膜异症的动物模型,局部注射血管内皮抑制素,以探讨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一)首先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裸鼠动物模型:取因妇科良性疾病切除子宫的人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3-4周龄雌性裸鼠的腹部皮下,种植后,立即给予苯甲酸雌二醇2mg/kg腿部肌内注射,并按每5天1次方式连续注射。4周后,处死裸鼠,肉眼观察皮下病灶的大小、血管生长情况,并取移植物病灶,分别做HE染色病理切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鼠抗人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鼠抗人单克隆抗ki-67抗体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检测,了解建模是否成功。(二)分组实验:按上述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于种植手术后第六天,将裸鼠分成二组:①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S组):移植物病灶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0.05ml,隔日一次,共10次;②实验组即内皮抑素组(恩度组,简称ES组):移植物病灶处局部注射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2.5mg/kg(稀释成0.05ml),隔日一次共10次。4周后,处死裸鼠,肉眼观察皮下病灶的大小、血管生长情况,并取移植物病灶,分别做HE染色病理切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鼠抗人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鼠抗人单克隆抗ki-67抗体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检测,了解E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无抑制作用。结果1、建模结果: 12只建模裸鼠全部成活,腹部皮下可见黄豆大小的移植物病灶,与裸鼠肌肉组织融合,呈隆起透亮的小囊状,表面可见血管,HE染色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腺体和间质,层次分明,结构整齐,病理证实为人体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免疫组化检查见腺上皮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基质细胞染色阴性,腺上皮细胞ki-67染色阳性率为17.68%,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为18.35±4.5。2、分组实验结果:生理盐水组成活12只,其中11只皮下可见3-5mm大小不等的移植物病灶,与裸鼠肌肉组织融合,呈隆起透亮的小囊状,表面可见血管增生,HE染色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腺体和间质,层次分明,结构整齐,病理证实为人体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免疫组化检查见腺上皮细胞角蛋白阳性,基质细胞染色阴性,腺上皮细胞ki-67染色阳性细胞率为18.48%,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为19.60±5.8,结果与模型组相似;实验组(ES组)成活11只,其中10只腹部皮下可见3-5mm大小不等的移植物病灶,病灶大小与NS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呈结节状,质地偏硬,色白,表面无明显血管增生,HE染色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腺体和间质,病理证实为人体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但腺体结构紊乱,部分腺上皮细胞萎缩,免疫组化检查腺上皮细胞ki-67染色阳性细胞率为3.6%,显著低于NS组(P< 0.01),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为7.28±3.6,低于NS组(P< 0.05)。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认为:①用人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裸鼠腹部皮下可成功建立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动物模型,且模型性状稳定,保留了原有的组织学特性;②移植物病灶局部注射血管内皮抑制素后,通过抑制异位子宫内膜Ki-67和MVD的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和微血管的生成,导致异位病灶腺体结构紊乱,部分腺体萎缩,达到治疗目的。

论文目录

  •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部分 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动物模型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图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腹主动脉分支型移植物在新型血管模拟装置中应用的腔内修复体外实验[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08)
    • [2].移植物内瘘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2)
    • [3].鼻内镜下应用三层移植物修补鼻中隔穿孔的疗效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9)
    • [4].肺原发性移植物失功的研究进展[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04)
    • [5].鼻内镜下应用三层移植物修补鼻中隔穿孔的临床疗效[J]. 河北医学 2016(08)
    • [6].富血小板血浆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成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0(04)
    • [7].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愈合的临床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11)
    • [8].椭圆形骨道与圆形骨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后移植物成熟度对比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8(02)
    • [9].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强度和弹性模量关系的实验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06)
    • [10].保留残迹对骨隧道封闭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关节内愈合的影响[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18)
    • [11].上海长海医院首创国际新型腔内移植物[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5(06)
    • [12].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研究现况[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04)
    • [13].保留残迹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愈合影响的组织学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20)
    • [14].慢性移植物肾病的研究现状[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8(03)
    • [15].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外侧副韧带解剖重建时移植物选择的系统综述[J].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03)
    • [16].不同移植物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11)
    • [17].小鼠睾丸组织移植物二次移植后的生长发育研究[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9(03)
    • [18].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J]. 当代医学 2016(29)
    • [19].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的心理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02)
    • [20].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J].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01)
    • [21].移植物抗肠道病的诊断与治疗[J]. 新医学 2009(03)
    • [22].心脑血管金属移植物与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和相容性[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8(02)
    • [23].大腿肌群等速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塑形的影响[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9(09)
    • [24].内侧髌股韧带解剖重建术中移植物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20)
    • [25].高有核细胞移植物中白细胞的确定[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24)
    • [26].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的疗效研究[J]. 器官移植 2012(06)
    • [27].慢性移植物肾病危险因素与治疗策略[J]. 福建医药杂志 2009(02)
    • [28].主动脉支架移植物感染的诊治体会(附4例报道)[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06)
    • [29].3T MRI基础与临床 第四讲 主动及被动移植物[J]. 中国医疗设备 2008(10)
    • [30].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的选择与固定研究进展[J]. 中国伤残医学 2014(04)

    标签:;  ;  ;  

    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