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研究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农业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之所以很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采用了高效率和规范的产业组织模式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的农业产业正在努力加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被确定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新疆处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的各类农业产业组织不仅发展程度与内地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在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改革和完善新疆目前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提高新疆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新疆农业产业化进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包括以下研究内容: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首先对本文所涉及的一些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包括农业产业组织的内涵、农业产业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关系、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分类;其次,论述了相关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利益分配理论,并运用各理论剖析了有关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兴起、发展和创新的相关内容。第三章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总体分析。介绍了新疆农业产业发展概况;回顾和评析了建国后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历史变迁轨迹和绩效;分析和归纳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绩效分析与比较。采用案例法、比较法等对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包括农户经纪人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公司企业带动型的运行机制、运行绩效进行了评析。其中,以不同利益联结机制下“公司+农户”模式为例,运用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述了不同利益机制下的组织制度的绩效存在明显差异。第五章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经验与启示。分别介绍了美国、法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也是大、中、小型世界农业的代表国家)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发展特点,从各国在不同条件下的主导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经验中得出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国外“农工商一体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各种利益机制的核心问题,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及其利益机制的选择、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等启示。第六章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思路和动力源泉。针对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在借鉴国内外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作为解决新疆农业产业组织问题的突破口和创新的关键点,讨论了合理利益机制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阐述了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政策框架,提出了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思路和原则,并探讨了农业产业组织创新过程中不同主体的动力源泉。第七章新疆新型农业产业组织目标模式的构建。构建了新疆农业产业化初级阶段复合型“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以及产业化成长阶段的主导模式——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对两类模式的优越性、形成途径、可行性进、适合阶段、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第八章提出了加快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本部分在阐述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和发展中政府职能定位和主要作用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加快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5.1 论文可能的创新
  • 1.5.2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范畴界定
  • 2.1.1 农业产业组织的内涵
  • 2.1.2 农业产业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组织
  • 2.1.3 农业产业组织的分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制度变迁理论
  • 2.2.2 交易费用理论
  • 2.2.3 不完全契约理论
  • 2.2.4 利益分配理论
  • 第三章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总体分析
  • 3.1 新疆农业产业概况
  • 3.2 建国后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历史变迁与评析
  • 3.2.1 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
  • 3.2.2 人民公社的形成
  • 3.2.3 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产业组织微观主体的重塑
  • 3.2.4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及给我们的启示
  • 3.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
  • 3.3.1 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转折点
  • 3.3.2 新疆主要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类型与发展特点
  • 3.3.3 新疆各类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 第四章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绩效分析与比较
  • 4.1 农户经纪人(农业大户)带动型:“农户经纪人(大户)+农户”模式
  • 4.2 专业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模式
  • 4.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
  • 4.4 公司企业带动型:“公司+农户”模式
  • 4.4.1 买断型“公司+农户”模式
  • 4.4.2 合同型“公司+农户”模式
  • 4.4.3 不同利益联结类型的“公司+农户”模式组织制度绩效比较
  • 第五章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经验借鉴
  • 5.1 发达国家主要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 5.1.1 美国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 5.1.2 法国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 5.1.3 日本农业产业组织模式
  • 5.2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 5.2.1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和选择要符合当地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 5.2.2 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有重要作用
  • 5.2.3 合作社对于小农众多的国家有特殊意义
  • 5.2.4 合理的利益机制是各种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健康发展的前提
  • 5.2.5 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是各类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健康发展的保障
  • 第六章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思路和动力源泉
  • 6.1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切入点
  • 6.1.1 农户追求经济利益加入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模型
  • 6.1.2 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是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切入点
  • 6.1.3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利益机制的影响因素
  • 6.2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政策框架
  • 6.2.1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
  • 6.2.2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方向要求
  • 6.3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 6.3.1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
  • 6.3.2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原则
  • 6.4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动力源泉
  • 6.4.1 农业宏观管理主体参与创新的动力—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
  • 6.4.2 农业微观主体参与创新的动力—利益驱动
  • 第七章 新疆新型农业产业组织目标模式构建
  • 7.1 新疆新型农业产业组织目标模式之一:复合型“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
  • 7.1.1 复合型“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的运行机制
  • 7.1.2 复合型“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的优越性
  • 7.1.3 复合型“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在新疆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7.1.4 复合型“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的形成途径
  • 7.1.5 复合型“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的适用阶段
  • 7.1.6 复合型“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的发展趋势
  • 7.2 新疆新型农业产业组织目标模式之二: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 7.2.1 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
  • 7.2.2 农业产业化初级阶段条件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优越性
  • 7.2.3 在农业产业化初级阶段条件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
  • 7.2.4 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在新疆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7.2.5 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 7.2.6 新疆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途径
  • 7.2.7 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前景
  • 7.2.8 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的适用阶段
  • 7.2.9 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
  • 第八章 加快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 8.1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和构建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和作用
  • 8.2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为各类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 8.3 加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给予政策支持
  • 8.4 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吸引二、三产业企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
  • 8.5 合理推进和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县域特色产业组织模式的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 2013(13)
    • [2].自然保护区周边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演进分析——以朱鹮保护区为例[J]. 生态经济 2016(12)
    • [3].美日国防工业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及借鉴[J]. 中国行政管理 2008(01)
    • [4].节地型分散化产业组织模式竞争优势持续性的对策探讨——以绍兴纺织产业为例[J]. 现代商业 2012(20)
    • [5].西部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探索与实践——基于文献综述的讨论[J]. 农业工程 2019(07)
    • [6].拉萨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6(01)
    • [7].“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产业组织模式转型研究[J]. 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 2020(01)
    • [8].基于主观博弈的产业组织模式演进:以汽车产业为例[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3(02)
    • [9].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式的演进及政策启示[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06)
    • [10].基于产业组织模式工业化的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J]. 四川水泥 2018(11)
    • [11].基于SCP范式下的我国钢铁产业组织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09(41)
    • [12].旅行社生存空间的典型产业组织模式研究——以宜昌大三峡、楚韵、阳光旅行社为例[J]. 旅游学刊 2008(06)
    • [13].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02)
    • [14].交易特性、农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增收效应——基于多元Logit模型和MTE模型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5].物流业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产业组织模式探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9(07)
    • [16].SCP范式的延边州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06)
    • [17].山东省茶产业组织模式与新常态下的经营策略[J]. 林业经济 2016(11)
    • [18].倒奶杀牛的原因在于产业组织模式不适[J]. IT时代周刊 2015(03)
    • [19].西部发展的一个创新性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西部地区生态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评述[J]. 经济研究 2011(05)
    • [20].六安市物流业绿色发展产业组织模式研究[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05)
    • [21].产业组织模式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以河北省、浙江省蔬菜种植户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9(07)
    • [22].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产业组织模式探索[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4(02)
    • [23].浅析产业组织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联系[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7)
    • [24].工业4.0趋势下的零配件制造企业产业组织转型[J]. 机器人产业 2016(06)
    • [25].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价值维度[J]. 特区经济 2011(07)
    • [26].山东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比较及选择[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03)
    • [27].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基于生态约束的分析[J]. 软科学 2012(06)
    • [28].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基于钱德勒学说的综述与分析[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8(26)
    • [29].倒奶杀牛的出路何在[J]. 中国畜牧业 2015(03)
    • [30].产业组织模式与食品质量安全——基于水产品的多案例解读[J]. 软科学 2014(11)

    标签:;  ;  ;  ;  

    新疆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