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论文摘要

2007年,在中国宏观经济迅猛增长以及政策层面的强力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延续了自2005年以来全面复苏的态势,并且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更加完善,投资者的信心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资本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10月15日股市总市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而此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也跃居世界第四,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回眸中国资本市场,一切恍若隔世——仅在两年多前,中国股市指数跌至不到1000点,总市值不到3万亿元,流通市值萎缩到7000亿元,由此可见资本市场远超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巨大影响力。资本市场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从美国的发展过程中便可以得到答案,以证券市场为主旋律的金融体系是美国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崛起的核心基础。我们可能认为科技创新、技术革命才是美国过去两个世纪的主要优势,从表面看这当然没错,但从更深层看,如果不是美国资本市场所提供的激励催化器,大家看到的美国创新与创业文化是难以持续的①。股市给创新者、创业者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将未来收入预期提前变现的机器,这种提前变现亦即“退出机制”催化创业、创新,所以,才有盖茨、戴尔二十几岁即成为亿万美元富翁;也因同样的原因,到今天中国的李彦宏、江南春三十几岁也成为亿万美元富翁。没有美国式资本市场,美国社会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中就没有那些千千万万个年轻的创新财富故事;正是这千千万万个盖茨故事激发了一代一代的创新者、创业者,以至于让创新、创业精神内化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贯穿到大学、中学、幼儿园的教育中。资本市场如此重要,如何发展好资本市场自然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角,投资者通过自己的判断决定买卖上市公司的股票,那些优质的上市股票将得到市场的追捧,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那些质量差的公司将逐渐成为市场的弃儿。而投资者判断的重要依据便是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从中获取公司质量的信息,其中赢利能力,特别是持续赢利的能力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因此上市公司便有了进行盈余管理,包装自己的动机。本文在全面总结盈余管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环境和动机着手,深刻剖析财务报告产生过程的各个环节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的各种情况,并结合案例指出常用的操作手法以及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发生的变化。论文分为五章。首先,根据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和已有盈余管理研究的成果提出本文选题的意义,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然后分析孕育盈余管理的土壤——盈余管理的环境和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各种动机。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再次指出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和量度方法和标准,为盈余管理的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正确认识与引导适度盈余管理,有效预防与制止过度盈余管理,就如何进行盈余管理的治理展开论述。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投资者如何分析和辨别公司财务信息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参考。对资本市场监管者如何进行盈余管理的治理提供见解和参考。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动机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1.2.1 国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
  • 1.2.2 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
  • 1.4 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 第2章 盈余管理的环境与动机
  • 2.1 盈余管理的环境
  • 2.1.1 我国的道德环境
  • 2.1.2 公司治理环境
  • 2.1.3 公司监管环境
  • 2.1.4 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
  • 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 2.2.1 高管层的个人动机
  • 2.2.2 融资的动机
  • 2.2.3 市场动机
  • 2.2.4 合理避税动机
  • 2.2.5 避免管制造成的政治成本的动机
  • 2.2.6 隐藏利润进行均衡分配的动机
  • 第3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
  • 3.1 业务发生阶段
  • 3.1.1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利润调节
  • 3.1.2 利用资产重组,实行盈余管理
  • 3.1.3 虚构收入
  • 3.1.4 地方政府大力援助
  • 3.2 会计确认阶段
  • 3.2.1 收入的确认
  • 3.2.2 费用的确认
  • 3.3 会计计量阶段
  • 3.3.1 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 3.3.2 变更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 3.3.3 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 3.3.4 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变更
  • 3.3.5 合并政策的变更
  • 3.4 会计报告阶段
  • 第4章 盈余管理的识别与量度
  • 4.1 盈余管理的识别
  • 4.1.1 财务信息分析面
  • 4.1.2 公司行业基本分析面
  • 4.1.3 现场调查分析
  • 4.2 盈余管理的量度
  • 4.2.1 盈余管理的量度模型
  • 4.2.2 模型量度的可行性论证及效果分析
  • 第5章 有效预防与制止过度盈余管理
  • 5.1 加快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
  • 5.1.1 减少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漏洞
  • 5.1.2 兼顾会计政策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 5.1.3 会计准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 5.2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改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现状
  • 5.2.1 加快国有股减持以改变股权结构的失衡,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
  • 5.2.2 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5.2.3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 5.2.4 设计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 5.3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完善监管指标体系
  • 5.3.1 完善上市资格准入制度
  • 5.3.2 完善股票发行制度与退市制度
  • 5.3.3 重新定位监管机构的角色
  • 5.3.4 加大监管力度,引入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 5.4 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职能
  • 5.4.1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
  • 5.4.2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完善监管机制
  • 5.4.3 实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二次”改制
  • 5.5 培养投资者识别能力,提高投资者素质
  • 5.5.1 建立经济有效的信息市场
  • 5.5.2 引导并规范机构投资者
  • 5.5.3 提高中小投资者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及其治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