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及灯光诱集技术的研究

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及灯光诱集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1)在本文的第二章中,我们对北疆石河子地区棉田第2、3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以期探索出新疆北疆棉区棉铃虫种群各发育阶段存亡率及影响消亡的主要原因,棉铃虫2代的3龄,4龄是关键虫期,由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大量发生,6龄也是关键虫期,2007年的这段时期大量降雨,气温很低,空气潮湿,不利于棉铃虫幼虫的发育生长;同时寄生性天敌也大量发生。棉铃虫3代的低龄期,卵到1龄这段时间是关键虫期,由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大量发生,同时这段时期大量降雨,气温降低也不利于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在第2代棉铃虫处于低龄时期,影响其种群数量的主要是捕食率。这段时间是捕食性天敌发生量比较大的时候。而且棉铃虫低龄时期易被捕食。而到了5-6龄的时候,寄生性天敌的大量出现导致棉铃虫的寄生率逐渐开始上升,到6龄寄生率达到高峰。第3代棉铃虫处于低龄幼虫期时,影响因素中捕食率明显上升,也是捕食性天敌大量发生的时期。草岭、瓢虫、蜘蛛、食虫蝽、等捕食性天敌在棉田的种群数量始终较大,对3龄前幼虫控制作用显著。这是棉田自然天敌控害作用较强的时期。就是7月下旬这段时间。(2)棉铃虫的主要天敌瓢虫和草蛉是影响棉铃虫种群消长的主要自然因子,在新疆棉花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文的第三章中,细致研究了石河子地区主要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和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 (Stephens)与棉铃虫卵和幼虫消长关系,并就两种主要天敌对棉铃虫捕食作用进行了比较:总体上,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对棉铃虫卵的捕食量,多异瓢虫成虫捕食量明显多于普通草蛉成虫捕食量,回归方程检验差异为显著。天敌幼虫对棉铃虫卵的捕食量关系是:多异瓢虫幼虫和普通草蛉幼虫相当,检验差异为不显著。而天敌优势种对棉铃虫幼虫的捕食量,多异瓢虫成虫捕食量也大于普通草蛉成虫捕食量;回归方程检验差异是显著的。而同样对于棉铃虫的幼虫,龄数越小越容易被捕食性天敌所取食。在石河子地区,瓢虫控制棉铃虫发生的作用比草蛉控制棉铃虫发生更为明显,更为有效。大量人工饲养瓢虫对于防治棉铃虫的大发生具有重要作用。(3)在本文的第四章中,对目前市场上已存在的主要几种诱虫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原理进行了多功能诱虫器的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对多功能诱虫器的各项性能及诱虫功效进行了讨论。多功能诱虫器集多种诱虫工具的优势于一身,充分起到了节能、节水、经济、省工的作用,通过田间实验的测试,初步证明其诱虫效果比较显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北疆棉铃虫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 1.1.1 生命表的基本概念
  • 1.1.2 生命表的发展简史
  • 1.1.3 生命表的作用
  • 1.1.4 关于棉铃虫的生命表的研究
  • 1.1.5 新疆地区棉铃虫的情况
  • 1.2 石河子地区主要捕食性天敌与棉铃虫消长关系的研究
  • 1.3. 多功能自动诱虫器的研发及其诱虫效果初报
  • 1.3.1 社会及经济背景
  • 1.3.2 现阶段的技术背景
  • 1.3.3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北疆棉铃虫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 2.1 研究方法与材料
  • 2.1.1 材料与方法
  • 2.1.2 虫源及起始虫量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采用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构建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
  • 2.2.2 棉铃虫自然种群的存活率曲线和死亡率图示
  • 2.2.3 棉铃虫自然种群的关键虫期分析
  • 2.2.4 影响棉铃虫自然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分析
  • 2.3 讨论
  • 第三章 石河子地区主要捕食性天敌与棉铃虫消长关系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棉铃虫卵期
  • 3.1.2 棉铃虫1-2 龄幼虫期
  • 3.1.3 试验设计及参试种群密度比
  • 3.2 试验步骤
  • 3.2.1 从棉田中获取棉铃虫的卵或者成虫,在室内进行大量人工饲养
  • 3.2.2 天敌饲养
  • 3.2.3 把棉铃虫的卵及幼虫接入纱笼,分别挂牌标记
  • 3.2.4 往编过号的纱笼中分别接入多异瓢虫、普通草蛉成虫及幼虫
  • 3.2.5 记录
  • 3.2.6 实验包括棉铃虫世代的前三代
  • 3.2.7 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试验数据
  • 3.3.2 求出回归直线方程并进行回归分析
  • 3.4 总结
  • 第四章 多功能诱虫器的研发及其诱虫效果初报
  • 4.1 多功能诱虫器的结构
  • 4.2 工作原理
  • 4.2.1 供能原理
  • 4.2.2 自动供水原理
  • 4.2.3 诱虫原理
  • 4.3 多功能诱虫器的优越性
  • 4.3.1 诱虫种类多
  • 4.3.2 更合理、更多样的诱虫手段相结合
  • 4.3.3 节能、节水、经济、省工
  • 4.3.4 安全环保
  • 4.3.5 拆装方便
  • 4.4 多功能诱虫器的诱虫效果
  • 4.4.1 材料与方法
  • 4.4.2 结果与分析
  • 4.4.3 结论与讨论
  • 4.5 多功能诱虫器的优化设计
  • 4.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捕食性天敌昆虫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应用”现场鉴评会在黔举行[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21)
    • [2].区域性农田景观对夏玉米田捕食性天敌的生态学效应[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06)
    • [3].佳木斯地区捕食性天敌昆虫调查及其生物控制作用[J]. 中国林副特产 2015(04)
    • [4].申家店林区捕食性天敌昆虫资源调查[J]. 生物灾害科学 2012(04)
    • [5].半翅目捕食性天敌昆虫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7)
    • [6].滨海稻区节肢类捕食性天敌种类及种群消长规律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9)
    • [7].双鸭山地区果园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7)
    • [8].分子标记检测棉田烟粉虱捕食性天敌种类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 2011(02)
    • [9].新疆葡萄斑叶蝉捕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7)
    • [10].北京动物园天敌昆虫调查[J]. 农业与技术 2015(24)
    • [11].雨水冲刷对麦蚜与捕食性天敌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5)
    • [12].稻田3种捕食性天敌对灰飞虱种群的调控作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0)
    • [13].人工饲料对捕食性天敌蝽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吉林农业 2017(07)
    • [14].捕食性天敌昆虫控害作用定量评价方法[J]. 应用昆虫学报 2014(01)
    • [15].烟秆还田对水稻稻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田间种群动态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 2019(01)
    • [16].球孢白僵菌对桃蚜及其两种捕食性天敌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9)
    • [17].苦豆子条带对棉田捕食性天敌发生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 2019(01)
    • [18].定量评价捕食性天敌功能——单克隆抗体技术[J]. 应用昆虫学报 2014(01)
    • [19].捕食性天敌红彩真猎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 2014(02)
    • [20].生境异质度对稻田捕食性天敌及水稻害虫的生态调节有效性[J]. 昆虫学报 2019(07)
    • [21].麦蚜寄生蜂和捕食性天敌种群对景观复杂性的响应[J].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4)
    • [22].深点食螨瓢虫的形态特征及田间发生动态[J]. 新疆农业科技 2019(05)
    • [23].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天敌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5)
    • [24].牧草害虫捕食性天敌毛婪步甲的研究(英文)[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0(01)
    • [25].新疆麦棉间作布局及麦棉比例与棉田捕食性天敌发生的关系[J]. 植物保护 2009(05)
    • [26].有机肥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Top-down效应[J]. 应用昆虫学报 2020(01)
    • [27].牧草害虫捕食性天敌毛婪步甲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4)
    • [28].柞蚕新的捕食性天敌——凹翅宽颚步甲[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6)
    • [29].蠋蝽生物学特性观察[J]. 吉林农业 2011(12)
    • [30].林木害虫的捕食者——胡蜂[J]. 现代园艺 2013(24)

    标签:;  ;  ;  ;  

    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及灯光诱集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