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盈的实践过程中传承家乡文化

在丰盈的实践过程中传承家乡文化

——《爱我敦煌》校本课程实施途径研究过程性的报告

张彩虹甘肃省敦煌市三危学区鸣山小学736200

摘要:家乡文化的传承应以校本教材的内容为依据,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的校本课课堂教学中认识家乡,对家乡的自然风貌、丰富物产等增进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重视传统节日的教育,加强民俗文化的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增加动手实践的能力。根据课程内容,我们把《爱我敦煌》校本课的实施途径研究延伸到了学科教学中,在传承家乡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家乡文化多样教学特色活动

我校自2014年8月30日对申报的课题《爱我敦煌》校本课程实施途径进行研究。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通过查找、收集、走访等形式把敦煌的文化知识、民间风俗、传说故事等相关资料按年级分类,编著了校本教材《敦煌——我美丽的家乡》。我校依据校本教材的内容,按照课表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在每周星期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每个班都会开展相关课题制定的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在每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都会向全校师生和家长朋友们展示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下面我就把活动过程报告一下:

一、具有浓厚乡土文化的校本课课堂教学

我的家乡敦煌具有神奇的魅力,她是人类的敦煌、文化的圣殿,作为家乡的飞天儿女更应该了解敦煌,为敦煌的发展书写新的篇章。我校把每周一节《爱我敦煌》的校本课作为传承家乡文化的主阵地,要求课题组的成员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编写实施的教学方案,每一学期都会组织课题组的成员进行教学观摩活动。课题组老师为五年级学生上了《我为家乡特产写童谣》,五年级的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貌、丰富物产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设计为家乡特产写童谣,本课将采用步步推进的方法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启迪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编写家乡特产童谣,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题组老师为二年级学生上了《赞美敦煌》,二年级的学生初步认知了自己的家乡,学会了自己描述学校,学习了有关家乡的歌曲,本课赞美敦煌,就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之上运用语言、歌声、画画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题组老师为四年级学生上了《画出秋的灿烂》,老师通过自己拍摄照片制成课件,上课时给学生再现了家乡美丽的秋景,学生在此基础上补充了自己的所见,运用粘贴画的形式创作了绽放的秋菊、丰收的果园等作品。课题组老师为一年级学生上了《月牙泉边的古树》,生活在月牙泉边的孩子对月牙泉边的景物都很熟悉,但是知道月牙泉边古树的传说故事的学生就比较少,本课老师以古树的传说故事为契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动手运用撒沙画的形式表现古树的粗壮、高大。

课题组的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我校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对知识掌握得比较快,在对家乡文化的学习中加快了他们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各门学科的教学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让学生对家乡的特产、风貌写作文、编童谣,培养他们观察、表达、认知的能力;结合音乐课教学,我们学校的学生人人都会演唱家乡的歌曲,例如歌曲《敦煌美》《鸣沙山下的孩子》《大漠的孩子看下雨》等歌曲都是我们传唱的内容;结合美术课,我们学生通过沙画、叶贴画、木版画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对家乡文化的认知。我们的校本课课堂教学是集讲、说、唱、演、做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的,课堂教学寓教于乐。

在“爱我家乡,赞美敦煌”有奖征文比赛活动中,我校学生李海奇写的作文《千年莫高》荣获比赛二等奖,赵莎玲所写的《游敦煌数字中心》荣获比赛三等奖;刘博写的作文《敦煌“八大怪”》在“北斗天使杯。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酒泉市青少年征文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优秀奖等。

二、传统节日时的精彩纷呈

传统节日在我们的家乡都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的,因此,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抓住这一特点,每逢民族传统节日时都会根据节日的特点开展活动。在清明节前夕,我们布置学生观察爷爷奶奶在清明节之前会做些什么准备,并且可以向长辈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到清明节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那一天大人们都是怎样祭拜祖先的。学生回到学校及时地组织学生汇报,于是在大家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梳理出,清明节,家里的主妇会蒸出馒头,炒好献菜,买上纸钱,亲属们会买上种类繁多的食品,汇聚在一起去祭拜自己的祖先。虽然这种焚烧纸钱祭拜祖先的行为不文明,但是学生在祭拜祖先的活动中知道了人们一声声的召唤、一次一次再一次的叩拜表达了大家对亲人的缅怀与感恩之情。我们家乡有享有盛名的莫高窟,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赶赴莫高窟拜大佛。那一天莫高窟人山人海,但是大家依旧随着人流向九层楼涌去,听说去那里烧香磕头就会保平安,大家带着这种美好的祝愿朝圣众佛。谈到端午节,我们这里有神奇的月牙泉,鸣沙山与月牙泉就如孪生兄妹,沙不掩泉,令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思。每逢端午节,我们这里的老讲究就是做粽糕,烙油饼,门上插柳条,带上孩子去月牙泉游玩。人们爬过沙山,来到月牙泉畔,倚栏看着碧波荡漾的月牙泉,也许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寄托着对屈原的思念。中秋节,家乡当地都有烤锅盔的习俗,八月十五的晚上,全家人会坐在院子里等月亮升上来,家人就会把丰收的果实以及大大圆圆像月亮一样的锅盔摆在圆桌上,等着月亮映照。大家在月光下聊天,小孩子当然在月光下玩捉迷藏做游戏。在“五一”“十一”小长假的时候,我们学校课题组都会举行一些诗朗诵、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过节的时候展示自己的风采。当然,学生们最喜欢的还是过“六一”儿童节。在欢度“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课题组的教师都会侧重用说唱表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家乡文化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排练一些文艺节目。我校结合校本课程排练了《敦煌赞歌》《鸣沙山下的孩子》《敦煌舞》《九色鹿的故事》等节目,通过演唱、舞蹈、诗朗诵、情景剧表演,浓郁的家乡情渗透在歌舞中,间接地向学生、向家长、向社会传承着家乡文化,映射着大家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敦煌形象的文明代言人。抓住重大节日进行校本课程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也能在节日的过程中细细品尝人间的真情。学生在这些活动当中视野开阔了,认知丰富了,思维拓展了,把零碎的知识进行了一个组合,让学生对家乡传统节日的过法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尤其住在风景区的学生,在节假日还会带领外地的游客去鸣沙山游玩,会给他们当免费的导游,锻炼了学生的胆识,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在家乡对外宣传上增添了光彩。

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为了开展“爱我敦煌”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本着这一精神,我校结合家乡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优势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了雕刻木版画、沙贴画、唱响家乡歌曲、跳敦煌舞等实践能力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家乡的文化。

1.木版雕刻。我的家乡敦煌是一座享有盛名的旅游城市,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也在不断地创新,木版画已在市场上畅销,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我校课题组成员决定就地取材开展木版画雕刻。课题组的教师在敦煌夜市一条街上采集收藏了许多木版画的图片,与专门做木版画的艺术家学习木版画的雕刻技艺,挑选出喜欢木版雕刻的学生开展木版雕刻的活动。学生在认真临摹图案的基础上,根据画面选择大小型号的刻刀,开始慢慢地雕刻。当然,学生在雕刻中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已经开始起航迈出了珍贵的第一步,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一点一点进步的。

2.沙画活动。我们这里有鸣山沙,这儿的沙子人们都熟视无睹。这儿的学生在沙子中成长,在沙子中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课题组的成员在研究实施校本课途径时,提出了要就地取材开展沙画研究,于是我们发动学生家长为学生制作一个简易的沙台,并采集一些细沙。我们首先让沙子在学生的手指上灵动起来,通过手指的漏、撒、抠、刮、捏等动作让学生掌握撒沙成画的基本方法。渐渐地学生开始熟练,高年级的学生还会用双手撒沙,绘制出了月牙泉底的世界、拉驼人、农家小院等作品。随着撒沙画的逐渐熟练,课题组又有了新的思路,倡议让学生制作沙贴画。课题组的教师首先纷纷尝试,在掌握了沙贴画的要领之后,给学生讲解示范,学生开始尝试制作。沙贴画主要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分组要合理,责任要到人,包括谁构图、谁撒沙、谁抠沙等。在协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根据活动的时间、画面的内容适当地让小组成员变换一下角色,让大家都感受到沙贴画的画法。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也渐渐地喜欢上了上贴画。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在交流中还想开展沙雕活动,总之我们会一步一步去研究。

3.写童谣。童谣字数规整,讲究平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让学生对家乡的特色产物熟记于心,对外做好宣传,我们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开设了写童谣的兴趣小组。教师让学生认识童谣,感受童谣的创作来自于生活实践,并在课堂实现多向互动。兴趣小组学生积极以实物观察为依据,开始写童谣。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编写童谣更能表达出家乡特产的魅力。

四、根据课程内容,我们把《爱我敦煌》校本课的实施途径研究延伸到了学科教学中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学习地名时,课题组的教师动员学生向家里的爷爷奶奶询问我们当地地名的来历。有不少学生通过访问,对家乡的地名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就把家乡地名整理出来,让大家阅读,同时学生也感觉到了生活处处有知识,喜欢收集资料了。三年级语文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完,就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特色水果,仿照课文,介绍自己家乡的李广杏、鸣山大枣、紫烟桃等。四年级下册认识家乡的桥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西大桥、东大桥、白马塔大桥等。总之,在语文学科中,根据内容的需要,我们都会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理解知识,并指导学会运用知识。

音乐课上,我们学校规定,必须学会唱敦煌歌曲。音乐教师在教会课本上的歌曲之后,都会选学家乡的歌曲。在欢度佳节时,鼓励教师给学生编排家乡的特色舞蹈,这种节目最受欢迎,得奖几率很高。在一系列的潜意识中,我们都自觉地把唱家乡歌曲、跳家乡特色舞蹈自然地融进了音乐教学之中。

美术教学中,课题组的老师不会忘记我们敦煌的莫高窟的艺术。在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七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看到敦煌的彩陶彩绘,我们美术教师就鼓励学生玩泥巴、捏泥人、绘泥人等。在一步一步的不断探索中,相信会不断提高技艺的。除了这个,美术课上的欣赏教学还给学生带来了视觉的享受,鼓励学生摄影,学会留住眼中的美景。在剪纸教学中,我们教给学生剪纸的方法之后,就会给学生展示敦煌有名的剪纸大家何克凤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高窟壁画的剪纸,学生对此无不赞叹与神往。

科学课教学中,在认识花草树木时,我们的教师不会忘记把家乡有名的植物介绍给大家。我们的学生对当地的野花都很熟悉,像打碗碗花、牛含水、黄花菜等,还知道了我们这儿防风固沙的特色林木像红柳、梧桐、白杨、沙枣树等。

体育课上课题组的教师把家乡传统的游戏引入了课堂,如滚铁环、跳房子、打猴儿、抓骨节等。这些户外活动锻炼了学生跑跳的技能,还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活动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平时学生做完作业,就可以到自家的门前院后开始游戏。

标签:;  ;  ;  

在丰盈的实践过程中传承家乡文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