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优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优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使用平衡测试仪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进行精密测试,优选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分析性别、身高、体重指数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90名北京体育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男女各95人)在优势腿单足睁、闭眼站立各15s,双足睁、闭眼站立各30s四种姿势状态下进行测试,记录每种状态下反应重心移动情况的11个指标,分别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优选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根据优选指标分析性别、身高、体重指数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实验选取不同锻炼水平的三组大学生48人(运动组、锻炼组、普通组各16人),不同专项大学生42人(网球组、武术组、普通组各14人)在四种姿势状态下进行测试,对优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优势腿单足闭眼状态优选出5个指标,另三种状态优选出6个指标;(2)女性优选指标值均小于男性,且男女指标值在多种状态,尤其在闭眼状态下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3)重心X、Y轴方向移动距离在四种状态下与身高呈显著正相关,重心移动曲线覆盖区域边长在三种状态下与身高呈显著正相关;(4)受试者体重指数大都处于正常范围,数值集中,不足以确切反应体重指数与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5)指标值在运动组、锻炼组、普通组间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意义;(6)武术组优选指标值在多种状态下小于网球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7)武术组优选指标值在多种状态下小于普通组,单足闭眼时Y轴方向移动距离武术组小于普通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8)网球组优选指标值在多种状态下大于普通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1)可优选重心在X轴方向移动距离,Y轴方向移动距离,重心移动曲线覆盖区域边长,重心主轴角度,X轴方向移动平均值和Y轴方向移动平均值六项指标作为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2)女性保持和调节静态平衡的能力优于男性,且对视觉依赖更小;(3)身高与人体保持和调节静态平衡的能力密切相关,身高越高,人体保持和调节静态平衡的能力越差;(4)运动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与运动项目的选择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可有效提高人体调节静态平衡的能力,而网球运动对静态平衡能力没有明显提高效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选题依据
  • 2 文献综述
  • 2.1 平衡的概念及其机制
  • 2.2 静态平衡能力评定方法
  • 2.2.1 常规观察法
  • 2.2.2 综合性功能评定法
  • 2.2.3 定量姿势图即平衡测试仪评定法
  • 2.3 平衡测试仪评定的应用研究
  • 2.3.1 正常人静态平衡能力的评定
  • 2.3.2 影响平衡测试仪评定的因素
  • 2.3.3 平衡评价系统的初步建立
  • 2.4 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
  • 2.4.1 年龄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4.2 性别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4.3 体重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4.4 身高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4.5 劳动负荷和噪声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4.6 吸烟与饮酒与平衡能力的影响
  • 2.4.7 体育锻炼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 2.5 不同运动项目平衡能力的研究
  • 2.5.1 武术项目中平衡能力的研究
  • 2.5.2 体操项目中平衡能力的研究
  • 2.5.3 其他项目中平衡能力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一
  • 3.1.2 研究对象二
  • 3.1.3 研究对象三
  • 3.2 测试方法
  • 3.2.1 测试仪器
  • 3.2.2 测试方法
  • 3.2.3 测试指标
  • 3.3 统计学分析
  • 3.4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优选
  • 4.2 影响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因素
  • 4.2.1 性别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4.2.2 身高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4.2.3 体重指数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4.2.4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4.2.5 运动项目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5 讨论分析
  • 5.1 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优选
  • 5.2 影响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因素
  • 5.2.1 性别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5.2.2 身高、体重指数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5.2.3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 6 结论
  • 7 致谢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10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广场舞与健步走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对比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01)
    • [2].瑜伽对女大学生柔韧性及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2)
    • [3].瑜珈运动对独立院校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 2013(05)
    • [4].静态平衡法测定安培力的原理与演示仪制作[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12)
    • [5].学龄肥胖儿童单足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5)
    • [6].体育舞蹈在提高7—9周岁女性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作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7)
    • [7].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8例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研究[J]. 医学综述 2019(14)
    • [8].普拉提练习对25~40岁女性身体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运动 2013(23)
    • [9].轮滑运动对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探究[J]. 职业时空 2009(02)
    • [10].6~8岁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研究与评价模型的建立[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05)
    • [11].不同专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研究[J]. 运动精品 2019(05)
    • [12].太极拳、健步走对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05)
    • [13].对一道物理题目中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的辨析[J]. 物理教师 2015(08)
    • [14].跆拳道训练对学龄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 体育科研 2015(05)
    • [15].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静态平衡能力观察[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03)
    • [16].学龄肥胖儿童双足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7)
    • [17].不同鞋子静态平衡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 2019(08)
    • [18].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03)
    • [19].社区老年人在不同双重任务下静态平衡能力的比较研究[J]. 护理研究 2019(01)
    • [20].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特点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 2012(05)
    • [21].最大重心-压力中心倾角法评估不同年龄人群静态平衡的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8)
    • [22].健美操训练对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培养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23].星形平衡训练对女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6)
    • [24].平衡仪静态平衡功能参数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及权重分析[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09)
    • [25].视觉和本体感觉对人体静态平衡稳定性的影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S1)
    • [26].老年男性与青年男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性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06)
    • [27].浅析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7(22)
    • [28].健美操女大学生髋关节等速肌力与静态平衡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29].瑜伽练习对中年女性体成分和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 福建体育科技 2011(03)
    • [30].常用锻炼方式对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 医用生物力学 2018(03)

    标签:;  ;  ;  

    评价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优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