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糙皮侧耳发酵及其发酵液的药效研究

黄芪的糙皮侧耳发酵及其发酵液的药效研究

论文摘要

黄芪(Radix Astragali)是一种常用中药,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在中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芪具有多种功效,补气开阳、益胃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是中医对它的概括描述。近年来,随着黄芪用量和用途的逐年增加,沿用多年的黄芪使用方法以及加工方法及其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论文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利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对黄芪进行发酵处理,以增加黄芪的疗效、提高黄芪的实际利用率,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利用单因素平板生长实验和摇瓶试发酵,优化黄芪发酵培养基,初步得到较佳发酵培养基成分组成为:黄芪粉术(60目)50g、麸皮(煮汁)20g、石膏(60目)1g、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通过对黄芪发酵过程(第1、3、5、7、9、13、15d)发酵液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检测,并与黄芪水煎液相应活性成分对比发现,发酵处理使黄芪多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而总黄酮、总皂苷和黄芪甲苷含量增加,但增加幅度不高。并确定了黄芪发酵的最佳时间为7天。对黄芪发酵液进行药理实验研究发现:黄芪发酵液的大、中剂量对小鼠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抗凝血、利尿作用,与戊巴比妥钠合用大剂量具有延长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缩短小鼠睡眠持续时间的作用。但与黄芪水煎液相比,只有抗凝血活性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黄芪简介
  • 1.1 药用历史
  • 1.2 黄芪的成分及功效
  • 2 发酵菌种选择
  • 2.1 大型食用真菌简介
  • 2.2 糙皮侧耳的生物学特征
  • 2.3 大型食用真菌液体发酵优势和应用
  • 3 微生物发酵中药
  • 3.1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 3.2 目前中药发酵研究存在的问题
  • 3.3 本论文立论依据
  • 第二部分 发酵菌种形态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培养基
  • 1.1.2 菌种
  • 1.2 方法
  • 1.2.1 菌落形态观察
  • 1.2.2 菌丝形态观察
  • 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2.1 菌落、菌丝形态观察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黄芪发酵培养基的筛选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 药品
  • 1.1.3 培养基
  • 1.2 方法
  • 1.2.1 黄芪为唯一营养物对糙皮侧耳试培养
  • 1.2.2 黄芪添加量对菌落大小的影响
  • 1.2.3 氮源及无机盐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 1.2.4 pH值对菌种生长的影响
  • 1.2.5 添加石膏及其添加量的确定
  • 1.2.6 液体发酵菌种制备
  • 1.2.7 液体深层试发酵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黄芪为唯一营养物的菌落大小
  • 2.2 黄芪添加量筛选结果
  • 2.3 氮源及无机盐筛选结果
  • 2.4 pH值对菌落大小的影响
  • 2.5 添加石膏及其添加量的筛选结果
  • 2.6 液体深层试发酵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黄芪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
  • 1.1.2 培养基
  • 1.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液体发酵种子制备
  • 1.2.2 发酵培养基制备与黄芪发酵
  • 1.2.3 取样与处理
  • 1.2.4 发酵过程pH值变化检测
  • 1.2.5 主要成分含量变化测定
  • 1.2.5.1 总黄酮含量变化测定
  • 1.2.5.2 总皂苷含量变化测定
  • 1.2.5.3 多糖含量变化测定
  • 1.2.5.4 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测定
  • 1.2.5.5 HPLC-ELSD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变化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发酵过程pH值变化结果
  • 2.2 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
  • 2.3 总皂苷含量变化结果
  • 2.4 多糖含量变化结果
  • 2.5 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
  • 2.6 黄芪甲苷含量变化结果
  • 2.7 第7d时各组与水煎液和发酵初始时各成分含量比较
  • 3 讨论
  • 第五部分 黄芪发酵液的初步药效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黄芪发酵液的制备
  • 1.2.2 黄芪发酵液耐缺氧活性实验
  • 1.2.2.1 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
  • 1.2.2.2 常压耐缺氧实验
  • 1.2.2.3 亚硝酸钠中毒缺氧实验
  • 1.2.3 黄芪发酵液对小鼠出血及凝血时间的影响
  • 1.2.3.1 黄芪发酵液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
  • 1.2.3.2 黄芪发酵液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1.2.4 黄芪发酵液对戊巴比妥钠睡眠作用的影响
  • 1.2.5 黄芪发酵液利尿实验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黄芪发酵液抗缺氧活性结果
  • 2.2 黄芪发酵液抗凝血活性结果
  • 2.3 黄芪发酵液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 2.4 黄芪发酵液利尿实验结果
  • 3 讨论
  •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天然水果发酵液中8种有机酸和抗坏血酸[J]. 分析试验室 2020(06)
    • [2].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快速估测方法[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7)
    • [3].枯草芽孢杆菌对香菇发酵液糖类成分降解规律研究[J]. 食品工业 2017(01)
    • [4].比色法测定泰乐菌素发酵液油含量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4)
    • [5].银耳发酵液中银耳多糖的醇析条件优化[J]. 广州化工 2017(16)
    • [6].枯草芽孢杆菌对灵芝发酵液糖类成分降解规律研究[J]. 食品工业 2017(09)
    • [7].绿汁发酵液在饲草青贮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畜牧兽医 2016(05)
    • [8].一株嗜酸乳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 生物加工过程 2019(06)
    • [9].酶标仪法测定发酵液中谷胱甘肽的含量[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05)
    • [10].乳酸菌发酵液对单胺氧化酶活性抑制率的测定[J]. 应用化工 2016(12)
    • [11].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有机酸成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及其测定[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04)
    • [12].枸杞发酵液的抗衰老活性和皮肤安全性研究[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6(06)
    • [13].绿汁发酵液在饲草青贮研究中的进展与展望[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09)
    • [14].乳酸菌发酵液防脱育发功效的临床评价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07)
    • [15].黑曲霉发酵液和过氧化钙协同强化黑麦草提取土壤中铀[J]. 有色金属工程 2020(11)
    • [16].植物发酵液的发展及其功效[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01)
    • [17].普那霉素发酵液稳定性研究[J]. 河北化工 2008(09)
    • [18].基于豆清发酵液点浆的二次浆渣共熟生产豆腐的工艺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08)
    • [19].羊肚菌发酵液在化妆品中应用的研究[J].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20(02)
    • [20].三种果蔬发酵液抗氧化和免疫调节功能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 2019(02)
    • [21].蚯蚓发酵液对“宁杞7号”生长发育的影响[J]. 福建林业科技 2017(04)
    • [22].豆清发酵液点浆工艺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17(01)
    • [23].茶叶籽水浆发酵分层过程及其间总质量动态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02)
    • [24].枯草芽孢杆菌对杏鲍菇发酵液糖类成分降解规律研究[J]. 食品科技 2017(06)
    • [25].哈茨木霉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发酵液活性的初步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 2017(03)
    • [26].用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提取发酵液中丙酸[J]. 过程工程学报 2016(03)
    • [27].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苯乳酸和苯丙氨酸含量的研究[J]. 江西科学 2016(05)
    • [28].厨余发酵液作为反硝化碳源的规律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2)
    • [29].生防放线菌发酵液诱导黄芩对其防御酶系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4(09)
    • [30].绿汁发酵液在青贮中的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 2013(03)

    标签:;  ;  ;  ;  ;  

    黄芪的糙皮侧耳发酵及其发酵液的药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