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异地歧视的经济分析

农民工异地歧视的经济分析

论文摘要

自Cary S.Becker(1957)开歧视经济学先河以来,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就日益引起国际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而中国“民工荒”的突现,则增添了研究歧视问题新的意义。近年,中国东部沿海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本质是因农村劳动力流动而产生的区域性劳动力短缺,这对劳动力供应极为丰富的中国来说,不能不说是非常奇特的。对于中国的“民工荒”,国内外学术界已经从多角度包括歧视角度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研究,但至今尚未从异地歧视的视角展开研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歧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一般歧视中分离出异地歧视,运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进行专门研究。文章着重对异地歧视的成因、异地歧视的作用机理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解异地歧视对策。文章首先阐明异地歧视的内涵及形态。所谓异地歧视的经济学含义,是本地人对外来人在经济上的歧视,即在劳动力市场上,以区域为特征,在社会生产条件相同和劳动技能或教育水平相仿的情况下,对外来劳动力实行不公平待遇的行为。大量问卷调查表明,其主要表现是在社会保障制度、企业用人、企业培训和解雇员工等方面本地员工与外来员工的差异,这是与城乡歧视有交叉又不同于城乡歧视的独立范畴。其次,通过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方法分析,提出雇用信息成本高、外来民工社会网络关系弱、业主歧视偏好、民工流动性强、社会以偏概全民工一般特征和根深蒂固的区域性排外心理是引发异地歧视的重要成因。并通过数理分析,证明异地歧视在一定时段内经济上的合理性,但是长期动态分析表明,异地歧视会使歧视双方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最后,文章指出,随着外来民工在异地居住时间的延长,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会得到改变,异地歧视存在自然消解的趋势,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实现之前就会发生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给本地经济造成损失,对社会和谐也会造成冲击,并且有违以人为本,人人平等的精神。因此,地方政府和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异地歧视问题,尽快予以解决。基于此,文章提出“规范劳动力市场,打破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农民工的保障体制,保证各种民工保护法的切实执行”、“探索农民工管理的新形式,并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基层教育来创造和谐氛围,使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提高民工自身素质,增加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民工的行业技能”、“着重实施农民工本地化战略”等消除异地歧视的若干建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三节 研究框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述评
  • 第一节 歧视问题研究的文献回顾
  •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的文献回顾
  • 第三章 异地歧视的内涵及形态
  • 第一节 异地歧视的内涵
  • 第二节 异地歧视的形态特征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异地歧视的成因及影响
  • 第一节 异地歧视的成因
  • 第二节 异地歧视的数理分析
  • 第三节 异地歧视的影响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异地歧视的消解
  • 第一节 异地歧视变化的内在规律
  • 第二节 消解异地歧视的具体对策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后记
  • "异地歧视的经济学分析"优秀论文奖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农民工异地歧视的经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