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丹参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裕丹参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丹参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目前已大面积人工栽培,但有关丹参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还很薄弱,人工栽培的理论与技术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直接影响了丹参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本试验以方城丹参为材料,通过不同育苗时间及方法、覆盖方式、摘花蕾、肥料种类及用量、质地土壤等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系统研究,得出裕丹参最佳栽培模式与技术,以期为裕丹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育苗时间和育苗覆盖物试验结果表明,育苗时间以6月下旬较为适宜;遮阳网较麦秸覆盖更有利于丹参苗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出苗快,苗整齐度高,平均单株叶面积、最大根粗、根干重、叶片生长动态、幼苗高度等性状优良。2.不同质地土壤对裕丹参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丹参以砂土地种植最佳。表现为单株根鲜重达317.95 g,较壤土、粘土分别提高14.51 %和37.31 %;丹酚酸B含量达8.87 %,丹参酮ⅡA含量达0.30 %,分别较壤土、粘土提高了103 %、25 %和83 %、7.1 %。3.不同播期同一移栽期和同一播期不同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早育苗与早移栽有利于裕丹参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的积累,以6月下旬育苗、10月下旬移栽较适宜。4.大田不同覆盖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麦秸覆盖和地膜覆盖的丹参产量极显著高于露地栽培,且麦秸覆盖的产量高于地膜覆盖,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在有效成分含量上,在10月份均以地膜覆盖含量最高,表明塑料地膜覆盖最有利于丹参生长发育。5.花蕾摘除不同次数的试验结果表明,摘除花蕾较不摘除花蕾能显著增加丹参的根产量,且随着打花次数的增多,根产量呈增加趋势,但摘除两次花蕾和不间断摘除花蕾在根产量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有效成分含量上,各处理的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含量均分别在9月、10月份含量达到高峰,摘除花蕾的丹酚酸B含量在各生育时期均高于CK。分析结果表明,摘除两次花蕾有利于丹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6.不同生长年限试验结果表明,2年生丹参在平均根长、平均根直径和根条数上均多于1年生植株,平均单株鲜根产量和平均公顷产量亦极显著高于1年生裕丹参;2年生丹参的丹酚酸B含量高于1年生,而1年生裕丹参的丹参酮ⅡA含量高于2年生,且1年生、2年生裕丹参在有效成分含量上均达到了药典标准。7.化肥不同施入水平试验表明,施肥处理的丹参产量高于未施肥处理,且N、P、K配施的产量高于单施处理,以T4(氮:磷:钾为7.5 kg:18.5 kg:15 kg)产量最高;有效成分含量上,以T5(氮:磷:钾为5.0 kg:12.5 kg:10 kg)较高。8.芝麻饼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产量极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表现为T3>T4>T2>T1>CK,且各处理间都达极显著性差异,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以T3,即每公顷施2250 kg芝麻饼肥较宜。9.农家肥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产量都极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且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各施肥处理间也都达到极显著性差异,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以T4,即每公顷施30000 kg农家肥较宜。10.不同地理环境的丹参生长结果表明,坡地向阳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裕丹参产量和有效成分的积累;不同地理位置丹参的根产量与与周围土壤中的养分和微量元素的相关性不同。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丹参概述
  • 1.2 丹参化学成分及研究方法
  • 1.3 丹参栽培学研究现状
  • 1.4 应用前景与存在问题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 3.2 试验设计
  • 3.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育苗对裕丹参幼苗质量的影响
  • 4.1.1 不同育苗时间对裕丹参幼苗质量的影响
  • 4.1.1.1 不同育苗时间对裕丹参出苗时间和整齐度的影响
  • 4.1.1.2 不同育苗时间对裕丹参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2 不同育苗方式对裕丹参幼苗质量的影响
  • 4.1.2.1 对株高、叶面积及根性状的影响
  • 4.1.2.2 对裕丹参生长的影响
  • 4.1.2.3 对裕丹参苗叶片生长动态变化的影响
  • 4.2 不同质地土壤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1 不同质地土壤对裕丹参产量性状的影响
  • 4.2.2 不同质地土壤对裕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4.3 不同移栽时间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1 不同育苗时间同一移栽期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1.1 对裕丹参根产量性状的影响
  • 4.3.1.2 对裕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4.3.2 同一育苗时间不同移栽期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2.1 对裕丹参根产量性状的影响
  • 4.3.2.2 对裕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4.4 不同覆盖方式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4.1 不同覆盖方式对裕丹参产量形成的影响
  • 4.4.2 不同覆盖方式对裕丹参质量的影响
  • 4.5 花蕾摘除不同次数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5.1 花蕾摘除不同次数对裕丹参产量形成的影响
  • 4.5.1.1 对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
  • 4.5.1.2 对根干重积累的影响
  • 4.5.1.3 对裕丹参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4.5.1.4 对裕丹参产量性状的影响
  • 4.5.2 花蕾摘除不同次数对裕丹参品质的影响
  • 4.5.2.1 对丹酚酸B 含量的影响
  • 4.5.2.2 对丹参酮ⅡA 含量的影响
  • 4.6 不同生长年限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6.1 对裕丹参根长的影响
  • 4.6.2 对裕丹参根条数的影响
  • 4.6.3 对裕丹参根粗的影响
  • 4.6.4 对裕丹参根干重的影响
  • 4.6.5 不同生长年限裕丹参产量比较
  • 4.6.6 对裕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4.7 化肥不同施入水平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7.1 对裕丹参产量形成的影响
  • 4.7.2 对裕丹参质量的影响
  • 4.8 不同有机肥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8.1 芝麻饼肥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8.1.1 芝麻饼肥对裕丹参产量形成的影响
  • 4.8.1.2 芝麻饼肥对裕丹参质量的影响
  • 4.8.2 农家肥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8.2.1 农家肥对裕丹参产量形成的影响
  • 4.8.2.2 农家肥对裕丹参质量的影响
  • 4.9 地理环境对裕丹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 4.9.1 地理环境对裕丹参产量形成的影响
  • 4.9.2 地理环境对裕丹参品质的影响
  • 4.9.3 裕丹参产量与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关系
  • 5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丹参管理技术[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03)
    • [2].山东省新泰市丹参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03)
    • [3].丹参在心血管方面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
    • [4].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机制探讨[J]. 黑龙江科学 2017(08)
    • [5].丹参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现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16)
    • [6].注射用丹参(冻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发生反应1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94)
    • [7].对丹参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9)
    • [8].丹参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人人健康 2020(11)
    • [9].丹参在临床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6(04)
    • [10].浅析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8)
    • [11].药用植物丹参的道地产区变迁和主治功能初探[J].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2].丹参连作障碍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0)
    • [13].丹参的研究进展[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
    • [14].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丹参性状与脂溶性成分相关性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2)
    • [15].丹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17(09)
    • [16].α-硫辛酸与丹参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比较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7(13)
    • [17].不同根段繁殖处理对丹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药材 2016(07)
    • [18].丹参拱棚育苗技术[J]. 现代园艺 2014(24)
    • [19].丹参地上部分糖类成分的动态变化[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12)
    • [20].丹毒常规疗法和分别联用丹参两种注射剂型疗效比较[J]. 安徽医药 2015(03)
    • [21].丹参低产原因及增产对策[J]. 农技服务 2013(01)
    • [22].丹参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 2013(06)
    • [23].丹参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7)
    • [24].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02)
    • [25].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2)
    • [26].丹参配伍人参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2(05)
    • [27].丹参的临床新应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1(03)
    • [28].滇丹参与丹参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比研究[J]. 光散射学报 2011(04)
    • [29].有望实现丹参新品种的大规模栽种技术问世[J]. 农村百事通 2009(03)
    • [30].药用丹参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9(02)

    标签:;  ;  ;  ;  

    裕丹参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