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杂志》(1918-1926年)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东方杂志》(1918-1926年)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论文摘要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各种思潮涌现并相互激荡,作为西学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日益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处于此背景下的《东方杂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作出了相应的贡献。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东方杂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做的贡献,进而分析其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地位。第一部分主要从《东方杂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分析。新文化运动扫除了中国封建思想文化的毒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社会思想改造中国的意愿,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反封建性、革命性正好符合中国人民的需要。五四运动后,作为改造社会的一种全新的理论,被介绍到中国,迅速被中国人民接受并加以广泛的传播。《东方杂志》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并且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东方杂志》传播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努力。俄国十月后尤其是中国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东方杂志》上,基本上涵括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的基本概况。最后,阐述《东方杂志》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历史地位。《东方杂志》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拓了道路;促进了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深层次的理论探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东方杂志》主张和平改革,不赞成暴力革命,反对根本改造,反对阶级斗争,而是希冀通过阶级之间的调和以及温和、渐进的改良方法达到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独立。它主张中西文化的调和,新旧思想文化的折衷。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对立的,这种思想倾向不能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我认为评价《东方杂志》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的历史地位,既不能全盘否定,一棒子打死;也不能一概肯定,一味称道,而应实事求是的、根据具体事实做出历史的、科学的评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动态及分析
  • 1.2.1.1 文化政治思想角度
  • 1.2.1.2 新闻编辑出版角度
  • 1.2.1.3 其他角度
  • 1.2.2 国外研究动态及分析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东方杂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背景
  • 2.1 国内背景
  • 2.1.1 经济背景
  • 2.1.2 政治背景
  • 2.1.3 阶级背景
  • 2.1.4 文化背景
  • 2.2 国际背景
  • 2.3 主观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东方杂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
  • 3.1 介绍马克思主义文本
  • 3.1.1 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3.1.2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3.1.3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3.2 介绍劳农俄国情况
  • 3.2.1 政治方面
  • 3.2.2 经济方面
  • 3.2.3 社会方面
  • 3.3 介绍各国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 3.4 反马克思主义文章的间接传播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方杂志》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 4.1 积极影响
  • 4.1.1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拓了道路
  • 4.1.2 促进了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 4.1.3 深层次的理论探讨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4.2 消极影响
  • 4.3 对《东方杂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东方杂志》体育特刊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3)
    • [2].“赞助人”活动下的泰戈尔作品思想的在华传播——以泰戈尔与《东方杂志》的关系为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4)
    • [3].《东方杂志》对济南惨案的报道[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12)
    • [4].21世纪以来《东方杂志》研究综述[J].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03)
    • [5].《东方杂志》创刊号[J].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7(03)
    • [6].近代日本侵略扩张中的“特殊地位”论——《东方杂志》的日本观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7].抗战时期《东方杂志》的舆论聚焦及其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8].《东方杂志》中文化转型的空间建构与内涵——以戏剧为例[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3)
    • [9].文化转型的空间建构与内涵阐释——以《东方杂志》中的戏剧为例[J]. 喀什大学学报 2018(01)
    • [10].《东方杂志》的两次改版及译介话语的转变[J]. 出版发行研究 2017(01)
    • [11].十月革命后俄国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五四时期《东方杂志》载文情况的实证分析[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2].建构现代新常识:《东方杂志》长寿基因的社会文化考察[J]. 出版科学 2017(05)
    • [13].《东方杂志》的余响——前辈指引下的一种注视[J]. 出版科学 2017(05)
    • [14].民国时期《东方杂志》标题用词研究[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3)
    • [15].杜亚泉与《东方杂志》[J]. 科学 2016(02)
    • [16].1904年3月11日,我国近代著名期刊《东方杂志》在上海创刊[J]. 工会信息 2016(08)
    • [17].新文化运动期间《东方杂志》办刊危机的形成与化解[J]. 出版发行研究 2016(07)
    • [18].《东方杂志》刊载小说论略[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9].《东方杂志》视野中的“三农”文学[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1)
    • [20].《东方杂志》与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以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翼文学为例[J]. 河北学刊 2015(01)
    • [21].国族想象与图式认知——《东方杂志》封面设计风格演变与传播[J]. 新闻大学 2015(05)
    • [22].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基于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特号”的片断观察[J]. 历史教学问题 2020(04)
    • [23].关于布尔什维克的介绍(1919—1926)——以《东方杂志》为例[J]. 读书文摘 2017(08)
    • [24].九一八事变前夕《东方杂志》对日本侵华舆论观察(1929—1931年)[J]. “九一八”研究 2016(00)
    • [25].兵心横槊天下行[J]. 东方文化周刊 2017(31)
    • [26].从《东方杂志》看民国学人对西南边疆问题的认识[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6(01)
    • [27].清末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应对——以《东方杂志》为中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3(09)
    • [28].《东方杂志》:老寿星的杂货店[J]. 中华文化画报 2009(11)
    • [29].近代日本政治专制与民众的普选运动——《东方杂志》的近代日本观研究[J]. 外国问题研究 2018(02)
    • [30].《东方杂志》与白话文运动[J]. 河北学刊 2011(02)

    标签:;  ;  ;  ;  

    《东方杂志》(1918-1926年)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