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及其水循环模式研究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及其水循环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探测技术与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流系统和地下水循环模式等进行了研究。论文详细分析了地下水系统和地下水循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自然地理及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应用地下水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总结并提出了含水层系统和地下水流系统的划分原则与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白垩系含水层系统的岩相古地理、含水层岩性与孔隙特征;系统分析了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不同级次地下水流系统空间发育特征,利用地下水流系统原理,对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内流区”和“闭流区”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在研究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循环条件、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及地下水年龄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深度地下水的循环模式。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出发,结合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特点,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一、地下水系统理论的历史沿革
  • 二、地下水系统研究现状
  • 三、地下水循环研究现状
  •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思路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条件
  •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一、研究区范围
  • 二、地形地貌
  • 三、气候与水文
  • 第二节 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 一、地层与岩石
  • 二、构造特征
  • 三、水文地质概况
  • 第三章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
  • 第一节 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
  • 一、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基本思路
  • 二、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原则
  • 第二节 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划分
  • 一、含水层系统划分
  • 二、地下水流系统划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特征
  • 第一节 白垩系含水层系统岩相古地理特征
  • 一、含水层系统沉积相类型
  • 二、沉积演化与沉积相空间分布
  • 三、沉积相对含水层系统的控制作用
  • 第二节 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的岩性结构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二、主要岩石类型测井响应
  • 三、含水层系统岩性特征
  • 第三节 白垩系含水层系统的孔隙特征
  • 一、含水介质的孔隙特征
  • 二、含水介质孔隙发育规律
  • 第四节 白垩系盆地含水层系统特征
  • 一、边界条件
  • 二、含水层系统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特征
  • 第一节 控制地下水流系统的主要因素
  • 一、地形地貌对地下水流系统的控制作用
  • 二、地形地貌对地下水垂向运动的控制作用
  • 三、含水层结构对地下水流系统的控制作用
  • 第二节 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特征
  • 一、乌兰木伦河-无定河地下水流亚系统
  • 二、摩林河-盐海子地下水流亚系统
  • 三、都思兔河-盐池地下水流亚系统
  • 四、延河-洛河地下水流亚系统
  • 五、泾河-马莲河地下水流亚系统
  • 第三节 白垩系盆地闭流区的形成机理
  • 一、内流区与闭流区的定义
  • 二、内流区与闭流区的划分
  • 三、内流区与闭流区的形成与分布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 第一节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一、地下水矿化度
  • 二、地下水水化学类型
  • 第二节 环境同位素特征
  • 一、大气降水
  • 二、地表水
  • 三、地下水
  • 四、地下水年龄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循环模式
  • 第一节 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循环条件
  • 一、地下水补给条件
  • 二、地下水径流特征
  • 三、地下水排泄
  • 第二节 典型剖面地下水循环模式
  • 一、盆地北部地下水循环特征
  • 二、盆地南部地下水循环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
  • 第一节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资源特征
  • 一、能源基地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
  • 二、地下水资源特征
  • 第二节 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春光探区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有利勘探相带[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4)
    • [2].陕北白垩系半胶结砂岩工程特性分析[J]. 铁道勘察 2014(01)
    • [3].中国南方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2)
    • [4].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J]. 地质通报 2008(08)
    • [5].江西中部白垩系盖层地区隐伏沉积型矿产资源调查及意义[J]. 世界有色金属 2018(01)
    • [6].春光探区白垩系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01)
    • [7].塔河油田白垩系原油地化特征与成因类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03)
    • [8].春风油田白垩系储层特征分析及预测[J]. 内江科技 2013(01)
    • [9].中石化华北录井助力春光油田白垩系勘探获重大突破[J]. 录井工程 2017(02)
    • [10].中国南方海、陆相白垩系研究进展[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2(01)
    • [11].川北苍溪地区白垩系红层沉积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20(03)
    • [12].黔张常铁路白垩系砂岩抗压强度取值研究[J]. 铁道勘察 2010(06)
    • [13].冻结风立井白垩系砂岩导热特性的试验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6(01)
    • [14].内蒙古东升庙白垩系红层的近红外光谱分析[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09)
    • [15].墨西哥东南盆地白垩系裂缝综合研究——以M区块W构造为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9(05)
    • [16].地层倾角测井在雁木西油田白垩系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06)
    • [17].陇东白垩系盆地地下水赋存特征及水资源属性[J]. 地下水 2010(06)
    • [18].西部白垩系富水基岩立井冻结压力实测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4(06)
    • [19].鹰梅铁路南城至广昌盆地白垩系红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措施研究[J]. 土工基础 2015(04)
    • [20].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物源精细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6)
    • [21].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露头层序地层分析[J].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8(04)
    • [22].白垩系砂岩导热系数与微观结构关联分析[J]. 煤炭工程 2015(09)
    • [23].沔阳凹陷白垩系油气来源分析[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4(02)
    • [24].春光油田白垩系储层水敏伤害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3)
    • [25].西部白垩系人工冻结砂岩强度特性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08)
    • [26].全球白垩系烃源岩分布及沉积环境[J]. 古地理学报 2014(03)
    • [27].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白垩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9(01)
    • [28].江汉白垩系断陷盆地冲积扇沉积储层预测方法优选[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05)
    • [29].彬长矿区白垩系地下水对煤矿开采的影响及防治[J]. 陕西煤炭 2013(03)
    • [30].共和盆地下白垩系烃源岩评价[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03)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及其水循环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