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鲍和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杂色鲍和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方法分别构建了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的(CT)n微卫星富集文库和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AC)n微卫星富集文库,并从中获得大量的微卫星序列,开发出新的标记。杂色鲍的(CT)n微卫星富集文库包含1212个克隆,从中取114克隆测序,获得48条微卫星序列,阳性克隆率为40.5%。从这些微卫星序列中开发出11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利用24个野生杂色鲍个体检测了这11个标记的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从3个到10个不等,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48~0.818,观测杂合度0.083~0.913,期望杂合度0.159~0.856。9个位点符合遗传平衡,而位点SA-JMU4和SA-JMU12明显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1)。大黄鱼的(AC)n微卫星富集文库包含1440个克隆,从中取257个克隆测序,其中182个克隆含重复数≧10的微卫星序列,阳性克隆率为70.8%。从中设计了26对引物,检测了其中10个位点的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为3~12个,多态信息含量为0.283~0.866,观测杂合度为0.233到0.900,期望杂合度为0.326~0.893。未发现其中存在可能连锁的位点,但除了LYC0044、LYC0046、LYC0053和LYC0060四个位点外,其余位点皆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论文从技术角度对水产动物微卫星富集文库构建、提高微卫星标记得率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也讨论了杂色鲍与大黄鱼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态性问题。本研究新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大部分PIC值都高于0.5,适用于各种遗传学分析,它们的出现将会帮助推动杂色鲍和大黄鱼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微卫星标记概述
  • 1.1.1 微卫星的分布和进化方式
  • 1.1.1.1 微卫星的分布
  • 1.1.1.2 微卫星的进化方式
  • 1.1.2 微卫星标记在水产动物中的应用
  • 1.1.2.1 群体遗传学
  • 1.1.2.2 亲缘关系鉴定
  • 1.1.2.3 遗传图谱和 QTL 分析
  • 1.1.2.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1.2 微卫星标记的筛选方法
  • 1.2.1 搜索电子数据库
  • 1.2.2 从近缘种获得通用引物
  • 1.2.3 构建文库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杂色鲍的相关研究背景
  • 1.3.2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研究的现状
  • 1.3.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杂色鲍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2.1 实验仪器
  • 2.1.2.2 主要试剂
  • 2.1.2.3 接头和引物序列
  • 2.1.3 实验方法
  • 2.1.3.1 基因组 DNA 提取
  • 2.1.3.2 基因组酶切及接头连接
  • 2.1.3.3 PCR 扩增
  • 2.1.3.4 探针杂交与磁珠筛选
  • 2.1.3.5 目的 DNA 片段的扩增及载体连接
  • 2.1.3.6 高效感受态细胞的准备
  • 2.1.3.7 电转化与克隆筛选
  • 2.1.3.8 测序和引物设计
  • 2.1.3.9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2.1.3.10 数据分析
  • 2.2 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3 实验方法
  • 2.2.3.1 基因组DNA 提取
  • 2.2.3.2 基因组酶切及接头连接
  • 2.2.3.3 PCR 扩增
  • 2.2.3.4 探针杂交与磁珠筛选
  • 2.2.3.5 目的 DNA 片段的扩增及载体连接
  • 2.2.3.6 准备高效感受态细胞
  • 2.2.3.7 电转化与克隆筛选
  • 2.2.3.8 测序和引物设计
  • 2.2.3.9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3.2 基因组DNA 的酶切和接头连接的结果
  • 3.3 磁珠筛选和载体连接的结果
  • 3.4 阳性克隆检测结果和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检测
  • 第四章 讨论
  • 4.1 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效率
  • 4.1.1 内切酶的选择
  • 4.1.2 探针的选择和杂交筛选时条件的控制
  • 4.1.3 文库的冗余
  • 4.2 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检验
  • 4.3 杂色鲍和大黄鱼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磁珠富集法开发的15个三角鲂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特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1)
    • [2].绵羊第6号染色体微卫星标记研究进展[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S1)
    • [3].致病疫霉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开发[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09)
    • [4].内蒙古地区西门塔尔牛亲子鉴定微卫星标记筛选[J]. 中国畜牧杂志 2011(13)
    • [5].微卫星标记在羊上的应用与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10(04)
    • [6].文昌鸡产蛋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研究[J]. 中国家禽 2008(16)
    • [7].利用微卫星标记指导红鳍东方鲀亲本选配[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02)
    • [8].藏羚羊5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9].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养殖技术顾问 2013(05)
    • [10].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食蟹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J]. 中国兽医学报 2011(03)
    • [11].基于微卫星标记探讨同域分布竹蝗间的基因渐渗[J].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3)
    • [12].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圆口铜鱼亲子鉴定技术[J]. 水生生物学报 2019(06)
    • [13].微卫星标记分析3个耐寒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 生物学杂志 2017(03)
    • [14].施氏鲟性别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J]. 水产学杂志 2014(02)
    • [15].虾夷马粪海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04)
    • [16].四大家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在物种鉴定中的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2)
    • [17].鲢AFLP和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构建[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9)
    • [18].微卫星标记在绵山羊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动物保健 2009(02)
    • [19].利用微卫星标记检测金定鸭小群保种效果[J]. 畜牧兽医学报 2008(09)
    • [20].南方拟微卫星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水产科学 2020(02)
    • [21].枣瘿蚊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 2020(05)
    • [22].微卫星标记方法在大型猫科动物保护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J]. 野生动物学报 2019(03)
    • [23].翘嘴鳜微卫星标记亲权鉴定技术的建立与应用[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06)
    • [24].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绿背山雀遗传结构分析(英文)[J]. Chinese Birds 2013(02)
    • [25].大黄鱼快长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与验证[J]. 水生生物学报 2013(06)
    • [26].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性别差异微卫星标记的筛选[J]. 海洋与湖沼 2014(01)
    • [27].豚鼠基因组2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筛选[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4(03)
    • [28].4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与鸭肉用性能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12(19)
    • [29].半滑舌鳎微卫星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J].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6)
    • [30].454测序技术开发微卫星标记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8)

    标签:;  ;  ;  

    杂色鲍和大黄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