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为例

北京市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举国体制渐渐不适应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需求,体教结合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它利用教育系统的资源,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大学生运动员,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1987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首次确立51所普通高等院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学生。二十年来,高校体教结合工作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首都,北京一直是高校体教结合工作开展的重点。近年来,国家和世界级的赛场上纷纷活跃着北京市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运动员的身影。2006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作为一支大学生球队成功杀入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并经过一年的艰苦拼杀,成功保级,展现了大学生球员的良好精神面貌和优秀素质。在北理工足球队成功冲入甲级联赛之初,赞扬声纷至沓来,各方各面均积极探索“北理工模式”,这对于力求转型的中国竞技体育来讲,无疑是一件值得颂扬的事情。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踪我们发现,北理工足球队的成功虽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其自身也有不可复制的地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球队身上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球队的发展思路、学校领导的全方位支持,以及对球员的管理方式等等都是其他高水平运动队办队学校值得学习和研究之处。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为研究对象,从球队概况、领导支持情况、教练员素质、球员情况、球队现状、成绩、困难、成功经验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个案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对球队做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球队是北京市高校体教结合工作的典型代表;球队成绩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球队面临着种种困难;球队成功给各方面带来种种反响和启示。进而给出建议:现阶段可适当拓宽运动员入学条件;给大学生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聘请知名教练;建立高校激励机制;开拓办队资金渠道;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弹性学制;最后,应该继续积极探求大中小学一条龙发展模式的建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体教结合
  • 1.2.1.1 体教结合的概念
  • 1.2.1.2 我国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政策背景和发展阶段
  • 1.2.1.3 发达体育国家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经验
  • 1.2.2 前人研究的理论与现状
  • 1.2.2.1 对举国体制的弊端的研究
  • 1.2.2.2 对体教结合优势的研究
  • 1.2.2.3 对体教结合实践中出现问题的研究
  • 1.2.2.4 对体教结合要良性发展需要解决问题的研究
  • 1.2.3 小结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个案调查法
  • 2.2.4 比较研究法
  •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3.1 北京市高校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经验
  • 3.1.1 北京市高校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基本模式
  • 3.1.2 北京市高校开展体教结合工作的基本情况
  • 3.1.3 北京市几所体教结合工作成果显著高校现状调查
  • 3.1.3.1 清华大学
  • 3.1.3.2 北京大学
  • 3.1.3.3 中国农业大学
  • 3.1.3.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2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现状分析
  • 3.2.1 球队概况
  • 3.2.1.1 球队简介
  • 3.2.1.2 球队培养目标
  • 3.2.2 领导支持情况
  • 3.2.2.1 学校领导
  • 3.2.2.2 足协领导
  • 3.2.3 教练员队伍素质
  • 3.2.4 球员情况
  • 3.2.4.1 球员素质
  • 3.2.4.2 球员组成
  • 3.2.4.3 球员日常学习生活情况
  • 3.2.4.4 球员积极性
  • 3.2.4.5 球员毕业去向
  • 3.2.5 球队现状
  • 3.2.5.1 球队硬件条件
  • 3.2.5.2 球队训练情况
  • 3.2.5.3 球队经费来源
  • 3.2.5.4 球队主场管理
  • 3.2.6 球队成绩
  • 3.2.7 球队困难
  • 3.2.7.1 球队比赛任务繁重
  • 3.2.7.2 球员学业上要求严格
  • 3.2.7.3 人员流动快
  • 3.3 球队的成功经验及影响
  • 3.3.1 球队成功的经验
  • 3.3.1.1 学校领导全方位的支持
  • 3.3.1.2 高水平教练员
  • 3.3.1.3 高质量的训练水平
  • 3.3.1.4 对学生管理严格
  • 3.3.1.5 保持一定的比赛强度
  • 3.3.1.6 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和梯队建设
  • 3.3.2 球队成功的影响
  • 3.3.2.1 推动了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开展
  • 3.3.2.2 给女足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 3.3.2.3 带动了大中小学一条龙培养模式的建设
  • 3.3.2.4 引来了国外媒体的关注
  • 3.3.3 球队成功的启示
  • 3.3.3.1 对高校的启示
  • 3.3.3.2 对中国足球的启示
  • 3.3.3.3 对竞技体育的启示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生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21)
    • [2].大学生运动员凝聚力发展水平与塑造路径研究[J]. 田径 2018(09)
    • [3].体育院系篮球专修大学生运动员体成分特征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 2017(03)
    • [4].音乐疗法对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J]. 才智 2016(06)
    • [5].大学生运动员自我概念差异研究——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北体育科技 2014(12)
    • [6].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培养探讨[J]. 成功(教育) 2010(01)
    • [7].大学生运动员参与大型赛事比赛期心理干预的研究[J]. 新校园(阅读) 2017(01)
    • [8].论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是否为学校雇员——以美国西北大学野猫队成功申请成立工会为例[J]. 创新时代 2015(04)
    • [9].径赛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应对策略的关系[J]. 浙江体育科学 2019(03)
    • [10].铁饼专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形态、体质特征分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11].浅析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常见症状及其应对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0)
    • [12].大学生运动员择业效能感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3].普通大学生和大学生运动员内隐完美主义的差异[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14].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03)
    • [15].篮球比赛中大学生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 [16].微博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响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06)
    • [17].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自信心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8].256名大学生运动员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J]. 中国校医 2011(04)
    • [19].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奖惩制度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 [20].我国优秀速滑大学生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的研究[J]. 冰雪运动 2008(06)
    • [21].湖北省大学生运动员自信心的调查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01)
    • [22].《大学生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的修订简化与信效度检验[J]. 中国体育科技 2008(06)
    • [23].不同特质攻击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听觉注意偏向特点[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5)
    • [24].浅析大学生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及心理素质训练策略[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25].运动竞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26].新常态下大学生运动员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J]. 甘肃科技 2015(22)
    • [27].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缺什么[J]. 中国学校体育 2009(09)
    • [28].大学生运动员竞技动机的调查研究[J]. 现代交际 2013(11)
    • [29].农村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康复与心理辅导——评《运动损伤与运动康复》[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10)
    • [30].大学生运动员营养保健之浅析[J]. 内江科技 2010(08)

    标签:;  ;  ;  

    北京市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