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浸润下的诗意想象 ——郭雪波生态小说研究

宗教浸润下的诗意想象 ——郭雪波生态小说研究

论文摘要

地球环境的恶化,让人类重新审视生态危机的根源。关注人与自然的作家,不单停留在对生态危机的揭示表面,而以高度责任心去探询人类生存困境的出路。神秘的萨满文化,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成了救赎之路的探询点之一。郭雪波以蒙古族的原始信仰—萨满教为精神土壤,结合佛教的有关伦理,将神秘的宗教思维融入到生态小说创作中,已成为郭雪波作品贯穿始终的脉络主线。本论文以郭雪波的生态小说作为文本,将小说中体现的宗教文化与生态学的伦理观相结合,全面梳理作品中的生态意识。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从生态危机的现实处境,引出生态学在欧美的发展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关注生态的热潮中,作为中国文学的一部分,蒙古族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以郭雪波为首的生态小说家。第一章以崔道怡称郭雪波“大漠之子”为名,介绍了郭雪波的工作、学习经历以及众多作品,进而提出郭雪波的沙漠情怀。第二章分析狼、狐、鹰等动物形象,从灵性动物的视角阐述作品中的报恩复仇主题原型。并且将史怀则的“敬畏生命”伦理运用到郭雪波作品中的动物叙事予以研究。第三章探析郭雪波宗教意识的渊源,从萨满文化和佛教文化两个方面归纳论述作品中体现的宗教文化救赎之路。第四章在“诗意地栖居”语境中纳入作品中塑造的大地看护者及传统文化的挽救者形象。进而提出“生态乌托邦”是郭雪波为人与自然预设的最高境界。结语部分肯定了郭雪波在生态小说创作领域的地位,归纳论述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以及对当今生态危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在总结郭雪波的得与失基础上,认为继续研究郭雪波小说是很有必要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及现实意义
  • 二 前人研究成果
  • 三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一章 “大漠之子”郭雪波
  • 第一节 作者简介
  • 第二节 创作概述
  • 第三节 郭雪波的沙漠情怀
  • 第二章 生态视野下的动物叙事
  • 第一节 动物形象分析
  • (一) 狼形象
  • (二) 狐形象
  • (三) 鹰形象
  • 第二节 动物报恩复仇主题原型
  • (一) 报恩主题原型
  • (二) 复仇主题原型
  • 第三节 敬畏生命的伦理观
  • (一) 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 (二) 动物权利的辩护
  • 第三章 宗教文化的救赎之路
  • 第一节 宗教意识的渊源
  • 第二节 萨满文化
  • (一) 安代
  • (二) 祭天
  • (三) 招魂歌
  • (四) 咒语
  • 第三节 佛教文化
  • (一) 虔诚的佛教徒
  • (二) 悲天悯人的情怀
  • 第四章 诗意地栖居
  • 第一节 大地的看护者
  • (一) 绿色耕耘者
  • (二) 悲情看护者
  • (三) 回归自然观
  • 第二节 挽救优秀传统文化
  • 第三节 生态乌托邦
  • (一) 人与狼
  • (二) 人与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宗教浸润下的诗意想象 ——郭雪波生态小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