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4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CD14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有资料提示,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本前瞻性研究通过对严重烧伤患者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初步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严重感染并发症(包括脓毒症及MODS)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基因多态性对严重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及晚期炎性介质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通过该临床前瞻性研究,旨在为大面积烧伤后严重感染并发症的预警与防治提供新线索。方法:(1)采集77例烧伤体表总面积大于30%患者血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动态观察伤后1、3、5、7、14、21、28天患者T淋巴细胞、CD14+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并与不同基因型进行比较分析。采用MTT方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CD14及淋巴细胞上清液IL-2浓度、RT-PCR方法分析CD14 mRNA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淋巴细胞CD4+/CD8+比值、CD4+淋巴细胞凋亡率和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定量表达(使用QuantiBRITETM抗HLA-DR PE*/抗Monocyte PerCP-Cy5.5单克隆抗体)。(2)收集35例烧伤体表总面积大于30%患者血标本,对不同CD14基因多态性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T-PCR方法检测HMGB1含量及HMGB1 mRNA表达,进一步分析HMGB1含量与细胞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通过对77例严重烧伤患者CD14分子的基因型检测发现, CC型发生脓毒症的几率(42.9%)较TC(77.6%)、TT(71.4%)型低。其中3例CC纯合子脓毒症患者中,仅1例出现MODS;38例TC杂合子脓毒症患者19例出现MODS(50%);而15例TT纯合子脓毒症患者10例出现MODS(66.7%)。(2)在三种基因型患者中,伤后721天TT纯合子与TC杂合子白细胞中CD14 mRNA表达明显高于纯合子CC,三种基因型之间CD14 mRNA表达显著不同(P<0.05或P<0.01),而TT与TC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明显。同样,烧伤后TC、TT基因患者血浆中sCD14浓度较高,其伤后第5天CC基因型血浆sCD14水平显著低于TC基因型(P<0.01)。(3)烧伤后携带TC、TT型患者T淋巴细胞IL-2产生、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CC型在伤后14天逐渐上升。与CC型患者比较,携带TT、TC型患者T淋巴细胞比值普遍降低,尤其在伤后第1、3、14、21、28天差异明显(P<0.01)。TT、TC型患者CD3+CD4+T细胞凋亡率均较高,TT型患者伤后第5、7、21天凋亡率显著高于CC型患者(P<0.05),TC型患者伤后7、14天其凋亡率高于CC型患者(P<0.05)。进一步分析可见,伤后第3、14、21天CC纯合子患者HLA-DR表达量均明显高于TT纯合子(P<0.05),而与TC型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TT、TC型患者血浆中HMGB1的含量伤后14、21、28天均显著高于CC纯合子(P<0.05);而伤后14天携带TT、TC基因型HMGB1 mRNA表达与CC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则无明显差异。(5)血浆中HMGB1含量与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L-2水平、CD4+/CD8+比值、单核细胞HLA-DR表达量呈一定程度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CD4+凋亡率、sCD14含量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1)大面积烧伤后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多态性TT基因型可能是烧伤感染患者MODS易患性的主要基因标志物之一。(2)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烧伤后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改变密切相关,提示CD14-159C/T多态性可影响严重烧伤后患者免疫反应状态。(3)CD14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烧伤后HMGB1的合成、释放进而介导机体细胞免疫反应过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CD14 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脓毒症与免疫功能障碍
  • 第三部分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研究进展
  • 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CD14 基因启动子区-159 位点多态性在 重度烧伤患者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严重烧伤后 CD14 基因启动子区-159 位点多态性与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关系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严重烧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音乐疗法在严重烧伤患者整体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6(06)
    • [2].分析严重烧伤患者应用营养支持护理对其康复的影响[J]. 双足与保健 2017(08)
    • [3].延伸护理对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7)
    • [4].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07)
    • [5].构建严重烧伤患者枸橼酸体外抗凝血液净化治疗的集束化护理指标体系[J]. 现代临床护理 2020(03)
    • [6].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07)
    • [7].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的比值对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 感染、炎症、修复 2016(01)
    • [8].延伸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02)
    • [9].严重烧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有效预防与护理分析[J]. 药物与人 2014(08)
    • [10].严重烧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05)
    • [11].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 吉林医学 2013(23)
    • [12].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医急症 2011(11)
    • [13].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0(10)
    • [14].严重烧伤患者应激性心理障碍护理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02)
    • [15].严重烧伤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 2016(01)
    • [16].严重烧伤患者多管道的护理方法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02)
    • [17].凝血功能检测对不同年龄段严重烧伤患者的诊治价值[J]. 武警医学 2015(02)
    • [18].关于对严重烧伤患者的护理研究与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22)
    • [19].乌司他丁应用于严重烧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 2012(03)
    • [20].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2(12)
    • [21].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09)
    • [22].延迟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的救治分析[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0(04)
    • [23].SF-36量表在严重烧伤患者家属生命质量测定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 2010(05)
    • [24].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J]. 海峡药学 2009(06)
    • [25].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初探[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05)
    • [26].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8(02)
    • [27].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多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J]. 浙江医学 2008(01)
    • [28].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12例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08(01)
    • [29].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保护[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5)
    • [30].成批严重烧伤患者救治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 2008(19)

    标签:;  ;  ;  ;  

    CD14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