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狭窄的侧支循环代偿影像学及血流重建技术研究

颈内动脉狭窄的侧支循环代偿影像学及血流重建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颈内动脉狭窄的侧支循环代偿影像学及血流重建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王海东

导师: 王长坤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灌注成像,血流重建,血管内治疗

文献来源: 吉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常见原因之一。临床的治疗,尤其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以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等作为预防性手术,通过对狭窄进行有效的干预,重建血流,对防止脑梗塞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外已经普遍开展了这两种手术,而在我国能开展这两种手术的单位还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经验与疗效与国外相去甚远。因此,我们以颈内动脉狭窄为切入点,希望能为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做一些事情。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缓解颈内动脉狭窄,更主要的是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众多的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狭窄后脑血管的侧支循环代偿及相关血流动力学至关重要,它不但反映出脑组织实际的缺血状况,同时对临床的治疗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临床医师不但需要了解颈内动脉形态学信息,更需要了解受累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课题第一部分是借助血管造影与CT 灌注成像技术(CTPI)分别从血管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两方面评价颈动脉狭窄疾病。通过血管造影明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以及针对脑血管侧支代偿进行研究,力图揭示各种不同类型血管狭窄可能产生的侧支循环特点,以及与临床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CTPI所提供的血液动力学参数了解颅内血流灌注状况,然后结合侧支循环、临床特点,以期发现该类患者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试图在急性脑梗塞发生前做出预测,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评价手段。研究显示:1.脑血流动力学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时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处于代偿期,但血流动力学障碍在各种程度的狭窄中;为预防血流动力学性的卒中发作,积极的外科治疗是必需的。对于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应结合侧支代偿与血流动力学两方面,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2.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Willis 环和大脑后动脉软膜吻合是主要代偿途径,侧支循环随颈内动脉狭窄的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发生脑

论文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颈动脉狭窄的侧支循环代偿及相关影像学研究

病历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内膜剥脱手术与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颈动脉狭窄的综合评价和血流重建技术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 2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代偿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发布时间: 2005-08-26

相关论文

  • [1].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D]. 朱凤磊.第二军医大学2009
  • [2].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D]. 娄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3].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诊断及卒中类型与机制的研究[D]. 刘俊艳.河北医科大学2004
  • [4].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的影像学检测[D]. 李明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 [5].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D]. 张晓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 [6].颈动脉狭窄伴发情况分析及影像学诊断[D]. 刘加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7].颈脑动脉硬化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应用研究[D]. 刘亚杰.第一军医大学2006
  • [8].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 林爱龙.第一军医大学2007
  • [9].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及侧支循环的研究[D]. 柳标.第二军医大学2007
  • [10].症状性头颈部动脉狭窄老年患者的临床干预与相关实验研究[D]. 王大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

标签:;  ;  ;  ;  ;  

颈内动脉狭窄的侧支循环代偿影像学及血流重建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