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市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市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重庆处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独特区位,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跨世纪的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启动,重庆成为加快中西部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战略支撑点。2007年6月,重庆市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对重庆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推进市域内城镇建设至关重要。城镇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是现代产业和消费的集中地,是生产要素的聚集地,是现代各种要素流动的枢纽。城镇的发展对于整个区域,包括农村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统筹城乡发展不是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而是要探索如何将城镇与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有机联系起来。城镇既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空间平台。然而,重庆市的城镇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市域内城镇空间结构的发展还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才能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定区域范围内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受自然资源与条件、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镇的空间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中,一方面它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反过来影响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城镇空间结构对我们研究未来城镇空间结构演化规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规律的把握有助于分析未来社会发展条件的改变对城镇空间结构变化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了推动重庆城镇空间结构变化的新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决定重庆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方向。本文注重对影响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历史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城镇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总结出问题和成因,然后加入新的影响因素—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分析其对未来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确定变化方向,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重庆市城镇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措施。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范围、目的和意义,还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从总体上理清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出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为统筹城乡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探索,是全文的理论基础。本章分别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城镇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为研究问题的本质奠定了基础。在对这两方面理论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理论联系,总结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对城乡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第三章为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与基础条件分析。在分析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时,以历史发展进程为主线,抓住各个历史时期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将它们串联起来使得现代的空间形态更为清晰。然后分析了重庆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条件和动力机制,主要包括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分布等多个方面。第四章为现状分析部分。由于城镇的发展较大程度上会受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的影响,本章首先分析了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然后从分析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现状出发,从城镇空间总体布局、城镇密度分析、城镇空间结构要素分析、城镇间相互联系的角度理清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以便于总结现状存在的问题。经过对现状特征的分析,发现重庆城镇空间结构存在城镇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力不足、城镇间空间联系不紧密、小城镇规模偏小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通过前面的分析,针对问题提出重庆城镇空间结构未来调整的原则、总体思路和对策。本章的主要目标是站在统筹城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重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的建议。针对城镇空间分布不均衡提出要实现空间协调发展的思路;针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要注重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极核作用、强化产业支撑作用的思路;针对城镇间空间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城镇空间发展轴线的串联作用,促进三大区域联动发展;另外,还提出了优化小城镇布局方面的建议。与目前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相比,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首先是本文研究角度的创新。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重庆市域内的城镇空间结构,由于城镇空间结构是不断演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城镇空间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时代背景下,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调整方向,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不同于过去很多学者一般对城镇的建设内容进行研究的做法,这是一种创新。其次是在本文的研究中,将重庆市域生产力布局和城镇空间结构内在关系结合起来,探索城镇空间结构发展的新趋势。以往人们对涉及重庆市域生产力布局的研究都是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区域。本文研究城镇空间结构的过程中,结合重庆市目前生产力布局发展的新趋势,根据重庆的现实情况,联系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空间结构调整,采用了新的“一圈两翼”的发展布局模式进行分析,能更好的认识统筹城乡发展中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更符合新形势下重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的实际。本文着力对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调整问题进行分析,但由于本人知识结构和时间的限制以及城镇空间结构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加之统计资料的缺乏,对许多内容的研究不深或未能完成,需以后进行深入研究。如:本文缺乏分形理论等系统研究理论和方法在城镇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难免显得有些单薄;缺乏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分析数据方面的应用,难以准确预测重庆市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范围、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空间范围界定
  • 1.2.2 本文研究背景介绍
  • 1.2.3 研究目的
  • 1.2.4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发展状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发展状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2. 统筹城乡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理论探索
  • 2.1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内涵
  • 2.1.1 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背景
  • 2.1.2 统筹城乡的具体内涵
  • 2.1.3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
  • 2.2 城镇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 2.2.1 城镇、空间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 2.2.2 城镇空间结构相关理论
  • 2.3 统筹城乡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的理论联系
  • 2.3.1 城镇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关系
  • 2.3.2 统筹城乡发展对城乡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 3.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与基础条件分析
  • 3.1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
  • 3.2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及动力机制分析
  • 3.2.1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条件分析
  • 3.2.2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 4.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 4.1 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 4.1.1 全市的经济总量偏小
  • 4.1.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
  • 4.1.3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 4.1.4 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 4.2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现状分析
  • 4.2.1 城镇空间总体布局
  • 4.2.2 城镇密度分析
  • 4.2.3 城镇空间结构要素分析
  • 4.2.4 城镇间的相互联系
  • 4.3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现实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的现实问题分析
  • 4.3.2 城镇空间结构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 5. 城乡统筹发展中重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途径及措施
  • 5.1 城乡统筹发展中重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 5.2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的总体构想
  • 5.3 重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 5.3.1 促进区域间城镇协调发展的对策
  • 5.3.2 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
  • 5.3.3 加强城镇间、城乡间联系的对策
  • 5.3.4 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市城镇空间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