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空调系统送风均匀性的优化研究

列车空调系统送风均匀性的优化研究

论文摘要

铁路运输是我国主要的中、长途运输方式,在目前不断提高运行速度的情况下,列车内环境的舒适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空调送风系统是当前高速列车重要的子系统,车室内人体热舒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道送风的均匀性。本文以某高速列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和方法,应用Fluent软件模拟列车送风系统的送风均匀性以及包间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情况,并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对送风系统进行改进,最后对改进后的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列车通风设计及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本文完成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对此卧铺车的送风系统进行设计计算,为后续的仿真及试验工作提供依据。其次根据列车CAD图纸建立送风系统及列车包厢的三维模型,对此卧铺车的送风系统进行CFD模拟,通过调整各风口对应的孔口面积对各包间风口的送风量进行调节,使包间之间的送风不平衡率达在5%左右;在此基础上进行气流组织的仿真计算,提出了合理布置包间内物体的方法,使包间内气流分布更为均匀,计算结果表明包间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较为均匀,可以满足客室内舒适性要求。然后,以1:1的比例搭建原型试验台,分别对各送风口风量及包间气流组织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比发现各风口风量及包间的CFD模拟值与试验测试值趋势一致而且较为接近,满足工程要求,可见此种通过仿真计算发现问题,进而改变模型进行调整,然后指导试验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最后,按照铁标中关于温度场和速度场的要求,并且采用不均匀系数和空气分布特性(ADPI)两个评价指标对结果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满足工程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2.1 铁路客车空调通风系统的发展
  • 1.2.2 铁路客车气流组织的发展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试验列车通风系统设计计算
  • 2.1 试验列车通风系统
  • 2.2 负荷计算
  • 2.3 通风系统计算
  • 2.3.1 计算方法
  • 2.3.2 计算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列车风道送风规律及改进设计
  • 3.1 概述
  • 3.1.1 静压送风道结构及原理
  • 3.2 CFD 在风道仿真中的应用
  • 3.2.1 CFD 的求解过程
  • 3.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 送风道CFD 计算及数据分析
  • 3.3.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3.3.2 风道网格的划分
  • 3.3.3 边界条件设置
  • 3.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3.5 模型优化后送风系统的仿真
  • 3.3.6 模型优化后主风道内隔板上开口尺寸
  • 3.3.7 送风系统的全压损失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包厢内气流组织仿真研究
  • 4.1 概述
  • 4.2 包间计算模型建立
  • 4.2.1 包间物理模型
  • 4.2.2 包间数学模型
  • 4.3 包厢模型网格划分
  • 4.4 边界条件设置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4.5.1 速度场分布及气流组织分析
  • 4.5.2 温度场分布及分析
  • 4.5.3 改进气流组织的措施
  • 4.5.4 改进后的气流组织情况
  • 4.5.5 关于铁标的规定
  • 4.6 气流组织评价
  • 4.6.1 不均匀系数
  • 4.6.2 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ir Diffusion Performance Index)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空调送风系统及包间内气流组织的试验研究
  • 5.1 概述
  • 5.1.1 试验台的搭建
  • 5.1.2 试验内容及仪器介绍
  • 5.2 送风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 5.2.1 送风系统风量测试及调节
  • 5.2.2 送风系统压力测试
  • 5.2.3 送风系统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5.2.4 不同工况下的送风均匀性
  • 5.3 包厢气流组织试验测试
  • 5.3.1 包厢内气流组织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2 包厢内气流组织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5.3.3 气流组织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观测场内自然降雨的空间均匀性研究[J]. 气象科技 2020(01)
    • [2].混合偏差下因析设计的均匀性模式[J]. 应用数学学报 2020(03)
    • [3].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非均匀性研究[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08)
    • [4].电镀均匀性原因分析与改善[J]. 印制电路信息 2017(06)
    • [5].增益发生器中多孔管分流均匀性的数值计算[J]. 现代机械 2017(05)
    • [6].地质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方法评价[J]. 科技经济市场 2016(02)
    • [7].均匀性模式及其在试验设计中的应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8].电镀铜的均匀性改善研究[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33)
    • [9].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实时检测方法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0].薄片掺搭均匀性控制方法的研究应用[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0(09)
    • [11].基于多指标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方法研究[J]. 绿色科技 2019(20)
    • [12].基于衬底温度和贝叶斯估计的红外非均匀性校正(英文)[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12)
    • [13].内插扰流片进气管对混合均匀性影响研究[J]. 内燃机 2017(03)
    • [14].柴油机各缸工作均匀性的控制[J].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08(05)
    • [15].射频解冻过程中食品加热均匀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20)
    • [16].浅谈水运工程地基均匀性评价[J]. 浙江建筑 2016(02)
    • [17].方差分析在标准物质均匀性初检中的应用[J]. 中国计量 2016(05)
    • [18].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在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方面的实践与应用[J]. 中国计量 2014(02)
    • [19].乏风氧化装置进气导流的流动均匀性研究[J]. 煤炭工程 2012(01)
    • [20].基于配准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条纹非均匀性校正[J].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1(06)
    • [21].采用无核密度仪定量检测与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非均匀性[J]. 公路 2010(04)
    • [22].倍扩设计的构造及其均匀性[J]. 应用数学学报 2019(06)
    • [23].高速材料板厚均匀性研究[J]. 印制电路信息 2015(12)
    • [24].无损检测在沥青路面施工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 2016(16)
    • [25].大尺寸背板蚀刻均匀性研究[J]. 印制电路信息 2013(S1)
    • [26].补蚀系统改善蚀刻均匀性的研究[J]. 印制电路信息 2014(04)
    • [27].基于单调场景运动的复杂非均匀性校正[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4(09)
    • [28].地质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方法评介与探讨[J]. 岩矿测试 2010(06)
    • [29].对气体机稳压腔进气混合均匀性的数值模拟[J]. 内燃机与配件 2017(05)
    • [30].基于SOPC的红外图像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设计[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06)

    标签:;  ;  ;  ;  ;  

    列车空调系统送风均匀性的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