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接受

《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接受

论文摘要

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其作品探索人类灵魂、关怀个人生存,正如在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他本人所说“我写小说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使个人灵魂的尊严彰显,并用光芒照耀它”。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村上春树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大陆以来,读者群不断扩大,发行量急剧增长,甚至引发“村上春树现象”。《挪威的森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2009年8月为止在日本其发行量已达到1000多万册。该作品表现了都市青年的自我迷失与自我拯救,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1989年漓江出版社出版《挪威的森林》以来,该作品在中国大陆由畅销作品转变为长销作品,成为近三十年来最受欢迎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读者对该作品的解读不断变化,其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关于《挪威的森林》的接受研究对于动态把握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以及进一步接近村上春树文学的本质,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历时性研究、主题研究、跨文化研究等多个角度,把握中国大陆读者对《挪威的森林》的接受的全貌。本论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序论部分。本部分主要由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及今后的课题构成。第一章,对《挪威的森林》在中国大陆的接受展开历时性研究。在第一阶段(1989年~1996年)《挪威的森林》刚进入我国时,出版社为了吸引读者将其打造为性爱小说。当时并没有实现持久性销售。在第二阶段(1998年~2000年),《挪威的森林》作为都市文学被读者接受。其中的孤独感引起都市读者的共鸣,在都市开始出现阅读热潮。第三阶段为2001年以后,《挪威的森林》全译本的发行使得该作品的出版量达到空前的高峰。这一阶段,一方面该作品成为小资文化的符号,另一方面成为青少年读者的性爱启蒙书。第二章,在对中国大陆的译本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异化与同化翻译策略的角度分析译本的特征。同化翻译策略下创造出的译本得到大陆读者的认同,为《挪威的森林》的广泛传播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译者对原文本的解读对读者的接受会产生很大影响。译者捕捉和解读作品中的都市孤独感并把孤独感提升到享受孤独的“孤独美学”,进而为《挪威的森林》在都市青年中的流行以及在“小资”读者中的传播作好了铺垫。第三章主要通过《萤》和《挪威的森林》的比较,对作品中爱欲与死?生的主题深入分析研究,进而挖掘出读者接受与作品主旨的异同。与《萤》相比,《挪威的森林》通过大量的性爱描写,表现出爱欲与小说人物生存状态的关联。80年代末期被打造为性爱小说以及2001年全译本在青少年读者层被作为性爱教科书阅读,可以说都是对《挪威的森林》的误读。关于死?生,作者表现了心灵的死亡、人格的丧失等各种形态的死亡,但是通过描写绿子、渡边等小说人物对生的追求,最终表达了超越死亡的生命意识。死?生这一主题是读者和作者都面对的心灵问题,从而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第四章从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译者的阐释、出版社的出版策略等多个角度探讨形成《挪威的森林》的接受原因。性意识的保守与性教育的滞后是导致对小说中性爱描写误读的主要原因。90年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价值观的分化、个人的独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读者对《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感引起强烈共鸣,从而将其作为都市文学接受。同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文化背景下,《挪威的森林》中的物质符号被关注,从而作为“小资”文化符号被接受。总之,在中国大陆《挪威的森林》的接受受到社会文化、译者及学者对作品的阐释、出版社的传播策略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跨越文化传播过程中社会文化差异的影响。由此在中国产生了对《挪威的森林》的误读以及在接受该作品时的本土化现象。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要旨
  • はじめに
  • 一 論文の動機と意義
  • 二 先行研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論文における斬新さ
  • 第一章 中国での『ノルウェイの森』の伝播系譜
  • 第一節 『ノルウェイの森』の初登場
  • 第二節 『ノルウェイの森』ブームの発端
  • 第三節 『ノルウェイの森』ブームの高潮
  • 第二章 『ノルウェイの森』の訳解について
  • 第一節 訳本の独占及び訳本の特徴
  • 第二節 訳者が作品についての解釈
  • 第三章 『ノルウェイの森』の主題と読者の受容
  • 第一節 『ノルウェイの森』の原型である『螢』
  • 第二節 『ノルウェイの森』における愛欲
  • 第三節 『ノルウェイの森』における死と生
  • 第四章 『ノルウェイの森』の受容様相の原因探求
  • 第一節 性愛観及び性教育の差異による受容
  • 第二節 都市の発展による受容
  • 第三節 文化的な差異を超える『ノルウェイの森』の受容
  • 結論
  • 付録
  • 注釈
  • 参考文献
  • 謝辞
  • 在学期間の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挪威的森林》中的象征意象解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走进日本小说《挪威的森林》[J]. 决策探索(下) 2020(10)
    • [3].《挪威的森林》[J]. 人民公交 2018(03)
    • [4].论《挪威的森林》中“雨”的象征意味[J]. 名作欣赏 2017(18)
    • [5].论村上春树的个人主义与个体存在伦理——重读《挪威的森林》[J]. 东疆学刊 2017(02)
    • [6].从《挪威的森林》中看村上春树对孤独的解读[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2)
    • [7].浅谈《挪威的森林》的孤独感[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3)
    • [8].东西文化的交融——解读《挪威的森林》[J]. 名作欣赏 2017(20)
    • [9].致逝去的青春:《沉沦》与《挪威的森林》的创作源泉[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02)
    • [10].都市里的迷失与救赎——评析《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感[J]. 名作欣赏 2017(30)
    • [11].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08)
    • [12].《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的孤独感解读[J]. 语文建设 2015(02)
    • [13].成长的困境与失落——《麦田里的守望者》与《挪威的森林》之比较[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9)
    • [14].《挪威的森林》的艺术特色研究[J]. 北方文学 2020(03)
    • [15].林梅的诗(五首)[J]. 四川文学 2017(02)
    • [16].作家九宫格[J]. 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 2017(05)
    • [17].种一片自己的挪威的森林(外一篇)[J]. 青春 2017(04)
    • [18].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语言特色品读[J]. 芒种 2017(06)
    • [19]."远游房间"的一角——《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中明喻的翻译[J]. 校园英语 2017(29)
    • [20].对比分析《挪威的森林》中英译本中比喻修辞的翻译[J]. 北方文学 2017(24)
    • [21].我读《挪威的森林》[J]. 中学生百科 2016(Z2)
    • [22].《挪威的森林》人物感情特点分析[J]. 芒种 2014(24)
    • [23].《挪威的森林》中现代青年的孤独感[J]. 青年作家 2015(08)
    • [24].从《挪威的森林》看日本文化[J]. 作家 2013(22)
    • [25].我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J]. 青年文学家 2014(15)
    • [26].为什么是“挪威的森林”[J]. 金秋 2014(12)
    • [27].解析《挪威的森林》中的现实抗争与救赎[J]. 芒种 2014(16)
    • [28].孤独的旋律——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意识[J]. 青年文学家 2014(26)
    • [29].《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意识与寻觅意识探微[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2)
    • [30].《挪威的森林》:有限选择里的无限人生[J]. 名作欣赏 2013(36)

    标签:;  ;  ;  ;  ;  

    《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接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