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理想人格论

王阳明的理想人格论

论文题目: 王阳明的理想人格论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伦理学

作者: 任凤琴

导师: 许建良

关键词: 理想人格,圣人,良知,道德修养,道德教化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理想人格是一个社会、民族中备受推崇的人格典范,它反映出社会的、伦理的、人生的理想和基本的价值标准。因而理想人格的养成一直是传统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论文运用逻辑考察的方法,从理想人格形成的基础、途径、圣人气象和特质等诸方面诠释了王阳明人格理想理论。王阳明把内在于个体的天赋“良知”看作成就圣人的存在依据,指出“心之良知是谓圣”、“个个人心有仲尼”。在个人自觉接受和履行方面,他强调通过“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成圣;在封建王朝、各级封建政权与教育机关的灌输方面,他强调通过“明伦成德”的道德教化成圣。二者都是社会成员造就其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王阳明所追求的完美人格,不是说普通人都能成为备受尊敬的圣人,而是人们经过奋斗最终能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因此,通过分析王阳明论述的圣人气象和特质,能促使人们真正地觉醒真实的自我,成就博大的人格气象和人格理想。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因而,研究王阳明的理想人格论,我们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到王阳明伦理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言

一、理想人格问题

二、王阳明生平

三、王阳明生活的时代背景

四、王阳明心学研究状况

五、本文思路和创新

第一章 理想人格的基础

一、圣人的存在依据

二、良知说

第二章 理想人格实现的途径

一、“致良知”的道德修养

二、“明伦成德”的道德教化

第三章 理想人格的化身―圣人

一、圣人观

二、由狂入圣

第四章 理想人格的特质

一、“个个人心有仲尼”,凸显平等

二、“致其良知”,注重实践

三、“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高扬德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王阳明《拔本塞源论》研究[D]. 陈新宇.南昌大学2018
  • [2].周敦颐“中和”思想研究[D]. 钟小辉.湘潭大学2017
  • [3].王阳明“致良知”中的本体与工夫之辨[D]. 王文.华东师范大学2017
  • [4].王阳明“规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之研究[D]. 顾旻阳.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7
  • [5].王阳明身心关系哲学思想研究[D]. 王思萌.大连理工大学2016
  • [6].王阳明气论研究[D]. 巩理珏.山西大学2016
  • [7].王阳明“寂”范畴研究[D]. 王其福.上海师范大学2014
  • [8].王阳明心性论探究[D]. 陈平.辽宁大学2014
  • [9].王阳明的心身之学的初探[D]. 宋攀.山西大学2012
  • [10].王阳明“良知”思想研究[D]. 邱双成.西北师范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论王阳明“致良知”及其价值[D]. 王颢.安徽大学2007
  • [2].王阳明的自我观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 王继成.南京师范大学2007
  • [3].论王阳明的圣人观[D]. 黄艳珍.华中师范大学2007
  • [4].王阳明心性论思想研究[D]. 郑贺.东北师范大学2007
  • [5].王阳明心学新论[D]. 胡华楠.湖南大学2006
  • [6].试论王阳明的“格物”正心说[D]. 白静.山西大学2006
  • [7].王阳明道德修养理论研究[D]. 王友良.中南大学2002
  • [8].本体与存在:王阳明哲学的一体两面[D]. 王党辉.河南大学2003
  • [9].论王阳明的人格美学思想[D]. 陈艳辉.湖南师范大学2003
  • [10].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研究[D]. 王雷松.河南大学2004

标签:;  ;  ;  ;  ;  

王阳明的理想人格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