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研究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中共领导核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寻求科学发展道路的指导方针,也是不懈地总结发展经验和探索发展规律的历史结晶。新时期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众多的发展难题。发展的实践需要科学的发展理论为先导,而发展理论的构建和拓展,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质上是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的结业式上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①2005年12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时则进一步强调:“要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②以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发展思想作为切入点来分析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目的在于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们的发展思想之间的传承与创新,以及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部分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列宁的发展思想是其基础来源,毛泽东的发展思想是其直接来源。第二部分论述了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时代主题和发展趋势作了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论述了江泽民的发展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明确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结合国内外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文明、先进文化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新的发展观念,创新了发展理论,使中国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第四部分论述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和新阶段对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整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论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与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联系,说明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一脉相承,不断创新。第五部分论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对发展问题探索的规律及启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但它们都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优秀成果,结合中国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等重大历史课题,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拓展和创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视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发展的词源和涵义
  • 1.3.2 发展理论形成的阶段划分
  • 1.3.3 研究内容
  • 1.3.4 研究方法
  • 1.3.5 可能的创新点
  • 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
  • 2.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发展思想
  • 2.2 列宁的发展思想
  • 2.3 毛泽东的发展思想
  • 3 邓小平的发展思想
  • 3.1 邓小平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3.1.1 国际背景
  • 3.1.2 国内背景
  • 3.2 邓小平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 3.2.1 酝酿与初步形成
  • 3.2.2 丰富与完善
  • 3.2.3 走向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
  • 3.3 邓小平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 3.3.1 发展地位论
  • 3.3.2 发展阶段论
  • 3.3.3 发展道路论
  • 3.3.4 发展战略论
  • 3.4 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历史地位
  • 4 江泽民的发展思想
  • 4.1 江泽民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4.1.1 国际背景
  • 4.1.2 国内背景
  • 4.2 江泽民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
  • 4.2.1 酝酿与初步形成
  • 4.2.2 丰富与完善
  • 4.2.3 走向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
  • 4.3 江泽民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 4.3.1 第一要务论
  • 4.3.2 市场经济论
  • 4.3.3 政治文明论
  • 4.3.4 先进文化论
  • 4.3.5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
  • 4.4 江泽民发展思想的历史地位
  • 5 胡锦涛的发展思想
  • 5.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 5.1.1 国际背景
  • 5.1.2 国内背景
  • 5.2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过程
  • 5.2.1 酝酿与初步形成
  • 5.2.2 丰富与完善
  • 5.2.3 走向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
  • 5.3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5.3.1 第一要义是发展
  • 5.3.2 核心是以人为本
  • 5.3.3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 5.3.4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 5.4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 6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的探索及启示
  • 6.1 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规律
  • 6.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探索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十年来国内邓小平生平研究述评[J]. 党的文献 2014(S1)
    • [2].新世纪以来国外邓小平研究概况[J]. 党的文献 2014(S1)
    • [3].邓小平在太行山的艰苦岁月[J].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9(12)
    • [4].1978年,邓小平坐在日本新干线上感慨的说: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2)
    • [5].充分理解邓小平文艺人民性思想的四个维度——学习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精神[J]. 新乡学院学报 2020(02)
    • [6].邓小平前瞻性思维析论[J]. 西部学刊 2020(01)
    • [7].邓小平读书观研究:价值、现状与反思[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8].邓小平大智慧中的小细节[J]. 党史纵览 2020(02)
    • [9].邓小平的四次“不愿当”[J]. 世纪风采 2020(05)
    • [10].邓小平:我是一个军人,真正的专业是打仗[J]. 党史博采(上) 2020(02)
    • [11].恢复高考,邓小平与华国锋的定位和作用[J]. 教育与考试 2020(01)
    • [12].求真务实的邓小平[J]. 湘潮 2020(04)
    • [13].青年邓小平的留法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启示[J]. 教育现代化 2020(13)
    • [14].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奠基之作——学习1950年邓小平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报告[J]. 青年记者 2020(15)
    • [15].邓小平的读书观[J]. 百年潮 2020(06)
    • [16].《邓小平研究》杂志投稿须知[J]. 邓小平研究 2020(03)
    • [17].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评《邓小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J]. 邓小平研究 2020(03)
    • [18].邓小平在1975年全面整顿中的理论探索[J]. 邓小平研究 2020(03)
    • [19].《邓小平研究》杂志投稿须知[J]. 邓小平研究 2020(04)
    • [20].1978年邓小平视察新华社始末[J]. 百年潮 2020(08)
    • [21].《邓小平研究》杂志投稿须知[J]. 邓小平研究 2020(05)
    • [22].“摸着石头过河”的来历[J]. 炎黄春秋 2018(10)
    • [23].邓小平的初心与坚守[J]. 湘潮 2018(12)
    • [24].美国刮起了邓旋风——1979年邓小平访美始末[J]. 世纪风采 2019(01)
    • [25].《1992·邓小平在广东》[J]. 油画艺术 2018(04)
    • [26].邓小平:要勤俭办一切事情[J]. 党课参考 2019(03)
    • [27].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启示[J].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2)
    • [28].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J]. 福建党史月刊 2019(04)
    • [29].邓小平公仆意识与人民情怀的现实意义[J]. 传承 2018(04)
    • [30].论邓小平的人民情怀[J]. 传承 2018(04)

    标签:;  ;  ;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