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 ——基于Meta分析和ROC曲线的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 ——基于Meta分析和ROC曲线的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大脑在外界刺激后300 ms左右出现的正相波,可以反映大脑的注意及记忆等认知功能。在精神科疾病中,对痴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异常的研究较多。以往研究发现,P300潜伏期可作为痴呆患者的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精神分裂症常伴有多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改变,然而,关于P30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效能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1)单用P300潜伏期或波幅作为指标,判别的阳性率不高,可能原因是P300的影响因素(用药、病程、性别、年龄)较多;(2)联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虽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但复杂性大大增加。以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性别、年龄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可以减少上述混杂因素的影响,提高P300诊断的效率。然而,以往未见该类研究。目的:系统评价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a, FES)患者P300波幅和潜伏期改变的文献,了解FES患者与正常人之间P300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诊断精神分裂症时P300波幅或潜伏期界值,并探讨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上不同诊断点预测精神分裂症的效能。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查询相结合的方法,寻找1990年至2010年期间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FES患者P300研究的文献,由两位评价员分别对筛选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所需数据,对FES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P300波幅和潜伏期差异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Meta回归及亚组分析的方法,对影响P300波幅及潜伏期合并效应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使用ROC曲线对FES患者与正常人P300波幅和潜伏期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按性别及年龄分层后,P300波幅或潜伏期预测精神分裂症时约登指数及ROC曲线中的距离变化情况,确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P300波幅与潜伏期的诊断界值。结果:共有1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13篇。通过Meta分析发现:(1)P300波幅:FES患者小于正常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值(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0.83[95% CI -1.02--0.65],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p=0.003, I2=55%)。Meta回归结果显示,对刺激的反应(β=0.410)、靶与非靶区别(β=-0.671)及研究地点(β=0.460)是异质性的来源。亚组分析发现:小样本(n<80)、患者未用药、计数组、非亚洲地区、靶与非靶区别相似、靶刺激比率<0.2研究的异质性较低或无,大样本(n≥80)、患者用药、按键反应、亚洲人、靶刺激比率≥0.2研究的异质性则较大;各亚组的合并效应与总效应均一致。(2)P300潜伏期:FES患者P300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SMD=0.48[95% CI 0.14-0.81],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p<0.001, I2=86%)。Meta回归结果显示,靶与非靶区别是异质性的来源。亚组分析发现:大样本(n≥80)、未用药、计数组、非亚洲地区、靶与非靶区别较大的研究结果中,FES患者P300潜伏期长于正常人群,但研究间异质性仍较大;小样本(n<80)、患者用药、按键反应、亚洲人、靶与非靶区别较小的研究结果的合并效应未显示统计学差异。ROC分析中,用P300波幅预测精神分裂症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p<0.001),P300潜伏期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预测则较差(p=0.373)。以P300波幅=5.097μV为诊断点,对精神分裂症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14%和63.74%;按性别及年龄分层后,各类人群的诊断点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P300波幅在所有5类人群中诊断结果的约登指数均有所提高(1.8%14.88%);分层后的诊断点能明显提高男性(25.01%)、25岁以下(22.22%)、40岁以上人群(28.80%)诊断指标的敏感度。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根据靶与非靶刺激的差异分组合并P300波幅能消除研究间异质性,使合并效应更加稳定,而国内相关研究的质量则有待提高;P300波幅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根据性别和年龄等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可以提高ROC曲线在高发人群中的诊断效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 的改变
  • 一、P300 简介
  • (一) P300 刺激范式
  • (二) P300 的意义
  • (三) P300 的起源
  • 二、P300 在精神科疾病中的表现
  • (一) 痴呆
  • (二) 心境障碍
  • (三) 焦虑障碍
  • (四) 精神分裂症
  • 第二部分: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 异常的Meta分析
  • 一、前言
  • (一)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情况
  • (二)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P300 异常
  • (三) 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 异常
  • 二、材料和方法
  • (一) 技术路线
  • (二)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三) 文献来源与检索方法
  • (四) 文献筛选
  • (五) 资料提取
  • (六) 数据分析
  • (七) 统计软件
  • 三、结果
  • (一) 文献筛选
  • (二)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三) 数据提取
  • (四) 数据分析
  • 四、讨论
  • (一) 纳入研究的质量
  • (二) 偏倚评估及异质性分析
  • (三) 首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 波幅及潜伏期变化的意义
  • (四) Meta回归与亚组分析
  • 第三部分:基于ROC曲线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性P300 界值的确定
  • 一、前言
  • (一) 内表型研究与精神分裂症诊断
  • (二) 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与精神分裂症内表型
  • 二、材料和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统计学处理
  • 三、结果
  • (一)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比较
  • (二) P300 波幅和潜伏期对精神分裂症的预测
  • (三) P300 波幅诊断点在不同人群中的评估结果
  • (四) 分层ROC:不同人群P300 波幅诊断点的判断
  • (五) 分层前后不同人群诊断效果的比较
  • 四、讨论
  • (一) 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遇到的问题
  • (二) 个体特征对P300 波幅预测精神分裂症的影响
  • (三) 将样本分层绘制ROC曲线在诊断性试验中的可行性
  • (四)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小结
  • 附录
  • 附录1:检索策略示例
  • 附录2:原始资料提取表
  • 附录3:中介变量定义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乙酰化转移酶P300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研究[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11)
    • [2].脑白质疏松症患者P300研究[J]. 蛇志 2017(01)
    • [3].氟西汀联合奥氮平对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及P300影响[J]. 医疗装备 2016(19)
    • [4].产后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P300电位变化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14(23)
    • [5].早期干预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08)
    • [6].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征[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11)
    • [7].P300脑电信号在图像清晰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测试 2020(03)
    • [8].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状况及其P300电位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10)
    • [9].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认知功能障碍评测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康复 2014(06)
    • [10].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认知性电位P300研究[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5(08)
    • [11].产后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对比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33)
    • [12].躯体化障碍患者述情障碍与认知电位P300[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20)
    • [13].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2(06)
    • [14].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对照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06)
    • [15].癫痫患者服用托吡酯前后P300的变化[J]. 中国医学创新 2009(20)
    • [16].原发性失眠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J]. 重庆医学 2008(16)
    • [17].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P300分析及其意义[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
    • [18].转录辅激活因子和乙酰基转移酶p300在心脏成纤维细胞衰老相关纤维化中的作用[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9(12)
    • [19].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23)
    • [20].基于P300幅值几何差和脑网络特征的测谎方法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 2015(04)
    • [21].有无自杀意念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点[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04)
    • [22].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02)
    • [23].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及其意义[J]. 西部医学 2013(06)
    • [24].躯体化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P300的相关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04)
    • [25].神经性厌食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实验研究[J]. 上海精神医学 2010(03)
    • [26].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心理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7)
    • [27].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04)
    • [28].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病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J]. 新疆医学 2009(02)
    • [29].氟西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和P300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01)
    • [30].精神分裂症P300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03)

    标签:;  ;  ;  ;  ;  

    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 ——基于Meta分析和ROC曲线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