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高压内部空气团来源特征的初步分析—后向轨迹法

南亚高压内部空气团来源特征的初步分析—后向轨迹法

论文摘要

南亚高压是北半球夏季在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除了北极涡以外最重要的反气旋环流系统。卫星观测显示南亚高压对UTLS区域大气化学成分分布有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机制的具体细节还不为人们所知。昆明实验(2009年8月)是第一次在南亚高压反气旋内部对水汽和臭氧的观测实验,这次观测对了解南亚高压如何在三维空间上影响大气成分的分布有重要意义。11个探空观测结果显示,水汽和臭氧在UTLS区域的垂直分布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但具体特征不尽相同。本文利用三维运动轨迹模式(TRAJ3D Model)计算探测区域空气的后向轨迹,模拟样本空气的来源和传输路径,分析造成UTLS区水汽和臭氧垂直分层的原因。对8月10日11时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和青藏高原上空的垂直对流是将地面空气输送到UTLS区域的重要途径,二者对南亚高压内部大气化学成分分布有重要影响:台风Morakot将海面水汽含量较大的清洁空气输送到反气旋内部160hPa-100hPa,导致这一高度上的空气相对湿度偏高、臭氧含量偏低;而青藏高原上空的垂直气流将陆地表面的空气输送到200hPa-160hPa,由于陆地上空的空气与海洋上空相比,水汽含量较低,臭氧含量较高,从而在200hPa-160hPa上出现相对湿度低值和臭氧高值。对8月10日11时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强大的反气旋环流虽然能够阻挡高压内部的空气与中高纬平流层气体发生混合交换,但是这种阻断作用并不完全,中纬度平流层的南侵还是会影响南亚高压内部的大气成分的分布。利用TRAJ3D模式模拟这两个案例中目标空气团的后向轨迹,根据空气团的来源与运动路径分析其大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从而对昆明探空观测结果中的典型特征进行合理的解释,使以FNL风场为输入资料的TRAJ3D模式在分析南亚高压内部的各种对流、水平运动对大气成分分布的影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从而对认识南亚高压的三维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南亚高压研究进展
  • 1.2.1 南亚高压对大气成分分布的影响
  • 1.2.3 南亚高压的三维结构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观测概况和案例选取
  • 2.1 观测地点及仪器介绍
  • 2.1.1 昆明观测
  • 2.1.2 探空气球搭载仪器
  • 2.2 探空结果分析及案例选取
  • 2.2.1 8月10日11时(UTC)案例的选取
  • 2.2.2 8月7日06时(UTC)案例的选取
  • 第三章 模式模拟及结果分析
  • 3.1 TRAJ3D模式简介与应用
  • 3.2 资料与预处理
  • 3.3 8月10日11时案例分析
  • 3.3.1 模拟目标的选定
  • 3.3.2 气团三维空间分布
  • 3.3.3 气团来源与传输路径分析
  • 3.3.4 气团来源与路径对上对流层臭氧及水汽分布的影响
  • 3.3.5 小结
  • 3.4 8月7日06时案例分析
  • 3.4.1 模拟目标的选定
  • 3.4.2 气团三维空间分布
  • 3.4.3 气团来源分析
  • 3.4.4 小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 4.2 本文特色
  • 4.3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气候系统模式对南亚高压气候特征的模拟比较研究[J]. 高原气象 2018(02)
    • [2].夏季南亚高压与邻近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水汽变化的联系[J]. 气象学报 2017(06)
    • [3].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0(01)
    • [4].南亚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J].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8(06)
    • [5].南亚高压的东西偏向对亚洲季风区对流层顶附近水汽分布的影响[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8(03)
    • [6].南亚高压与邻近地区臭氧变化的相互作用[J]. 大气科学 2018(02)
    • [7].西藏阿里地区东部强降水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8(08)
    • [8].南亚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J]. 干旱气象 2019(05)
    • [9].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经纬向位置配置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18(06)
    • [10].夏季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变化与前期海温异常的关系[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02)
    • [11].夏季南亚高压年代际变化及其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7)
    • [12].中国西北地区旱涝年南亚高压异常特征[J]. 中国沙漠 2014(02)
    • [13].春末夏初南亚高压的形成过程及其与ENSO事件的联系[J]. 大气科学 2014(04)
    • [14].近10多年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1(02)
    • [15].夏季南亚高压移上高原时间特征的初步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01)
    • [16].夏季南亚高压的一组环流指数及其初步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09(06)
    • [17].气候变暖对河南2014年干旱气候灾害的影响探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09)
    • [18].春季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与500hPa副高断裂的关系[J]. 大气科学学报 2012(05)
    • [19].南亚高压在高原建立的路径类型及其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09(06)
    • [20].南亚高压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及可能原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3(04)
    • [21].梅汛期南亚高压活动的谱特征分析——波能密度谱[J]. 气象科学 2008(05)
    • [22].多套大气再分析资料的南亚高压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关系的比较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3(05)
    • [23].南亚高压特征参数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J]. 气象 2010(04)
    • [24].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位置与中国盛夏降水异常[J]. 气象科学 2010(04)
    • [25].2017年与2014年西安极端高温天气及其环流特征对比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9(03)
    • [26].南亚高压的多模态特征及其与新疆夏季降水的联系[J]. 高原气象 2017(05)
    • [27].南亚高压研究概述及指示意义[J]. 内蒙古气象 2010(04)
    • [28].南亚高压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J]. 贵州气象 2017(01)
    • [29].2016年青海省汛期气候预测评估及先兆信号分析[J].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05)
    • [30].贵州省2011年与2013年7—8月干旱对比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4(11)

    标签:;  ;  ;  ;  

    南亚高压内部空气团来源特征的初步分析—后向轨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