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技园的三元建构探析

大学科技园的三元建构探析

论文摘要

大学科技园的兴起,是新知识经济体系下官—产—学三元合作的产物,它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但在我国,大学科技园依旧还是一项新生事物,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在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三元协同建构不充分、不完善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瓶颈。因此,探讨大学科技园三元协同建构问题,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大学科技园的含义界定入手,提出大学科技园是“三元协同建构”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结合的综合体。在阐述大学科技园的理论和发展历程基础上,描述分析了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四种典型建构模式,论证了大学科技园从“双边建构”向“三元协同建构”过度的必然性。指出三元协同建构的大学、企业、政府这三种构建力量,为了实现同一目标——大学科技园的稳定、健康发展,必须用一种相互促动的协同方式,在“观念、目标和创新”方面发挥一致性作用。最后,对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建构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在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中,单边和双边的作用再大也不能替代第三方。只有政府、大学、企业三方协同建构,才能实现我国大学科技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对文献的分析和评价
  • 1.3 论文的研究视角、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视角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3.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大学科技园的概念与理论
  • 2.1 大学科技园的含义和功能
  • 2.1.1 大学科技园的含义
  • 2.1.2 大学科技园的主要功能
  • 2.2 大学科技园的基本理论
  • 2.2.1 孵化器理论
  • 2.2.2 创新理论
  • 2.2.3 三螺旋理论
  • 2.3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
  • 2.3.1 大学科技园的兴起与演变
  • 2.3.2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产生与发展
  • 第3章 大学科技园的三元协同建构
  • 3.1 国外大学科技园建构模式
  • 3.1.1 政府主导型—筑波科技园
  • 3.1.2 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斯坦福工业园
  • 3.1.3 协同运作模式——剑桥科学园
  • 3.1.4 多元化模式——索菲亚科技园
  • 3.2 "双边协同"建构
  • 3.2.1 大学—政府协同
  • 3.2.2 政府—企业协同
  • 3.2.3 企业—大学协同
  • 3.3 三元协同建构的含义与机制
  • 3.3.1 从"双边"到"三元协同"构建的必要性
  • 3.3.2 三元协同建构的含义与内容
  • 3.3.3 三元协同建构的机制特征
  • 第4章 我国三元方在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作用
  • 4.1 政府在我国大学科技园中的作用
  • 4.1.1 政府政策支持
  • 4.1.2 政府的激励模式
  • 4.2 大学在我国大学科技园中的作用
  • 4.2.1 大学的人才输入支持
  • 4.2.2 大学的知识输入和创新支持
  • 4.2.3 大学的科研成果与项目开发支持
  • 4.3 企业在我国大学科技园中的作用
  • 4.3.1 企业的选择性作用
  • 4.3.2 产业创新的承担者
  • 4.3.3 投资与生产经营支持
  • 4.4 我国大学科技园三元建构实证分析
  • 4.4.1 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形成与发展
  • 4.4.2 "三元"在东北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作用
  • 4.4.3 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启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大学科技园的三元建构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