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动机、上网态度与研究生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

上网动机、上网态度与研究生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的网络依赖状况及其上网动机、上网态度的特点,探讨上网动机、上网态度对网络依赖的影响,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为改善其网络依赖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对象与方法1.质性研究1.1对象采用广告招募以及链锁式抽样法,招募到25名南方某大学研究生院的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对其施测,以46分为界线,得分小于46分者界定为正常群体即非网络依赖群体,得分为46分及以上者界定为网络依赖群体。其中,两组共9名被试进入预访谈阶段,16名被试进入正式访谈阶段。1.2工具《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自编访谈提纲1.3方法在访谈正式开始之前,研究者要向访谈对象说明自己的身份、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解释心理学研究的保密原则,保证访谈内容仅用于研究而不会外泄,并就访谈中需要录音一事征求访谈对象的同意。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与访谈对象面对面、一对一进行交流,并对整个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访谈结束后及时撰写访谈体会。通过事后对录音材料的转录、分析与整理,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针对前次访谈的不足之处进行回访,以确保访谈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1.4结果1.4.1网络依赖研究生偏好娱乐休闲和人际交流类上网行为,非网络依赖研究生则没有明显的偏好。1.4.2研究生的上网动机包括娱乐消遣动机、人际交往动机、情绪宣泄动机、知识学习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逃避现实动机。1.4.3在娱乐消遣动机上,网络依赖组主要是为了寻求刺激而上网,非网络依赖组则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而上网。1.4.4在人际交往动机上,网络依赖组主要是为了获得网友的情感支持,非网络依赖组则是用网络来维系现实的朋友关系。1.4.5在情绪宣泄动机上,网络依赖组将网络视为宣泄情绪的主要场所,非网络依赖组则认为现实的宣泄渠道更加重要。1.4.6在知识学习动机上,网络依赖组属于迫于压力的被动的上网学习,非网络依赖组则是主动去利用网络去进行学习。1.4.7在自我实现动机上,网络依赖组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自我的实现,非网络依赖组则认为现实的自我实现才有意义.1.4.8在逃避现实动机上,网络依赖组认为网络是心灵的避难所,非网络依赖组认为现实问题应该在现实中解决。1.4.9在对网络的态度上,研究生普遍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但网络依赖组研究生更加倾向于对网络形成积极、正性的认知与评价。2.量化研究2.1对象被试来源于南方某大学研究生院,以年级为单位采取分层抽样法进行抽取。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48份,有效回收率为92.57%。有效样本的平均年龄为24.48±1.69岁,其中男生326人、女生322人。2.2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法,所用问卷包括:《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大学生互联网使用动机量表》、《网络态度量表》。2.3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发放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使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spssl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α=0.05)2.4结果2.4.1网络依赖组与非网络依赖组在性别、年级和生源地3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恋爱状况和家庭情况等4个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4.2网络依赖组与非网络依赖组在上网时间(网龄、日均上网、周均上网)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依赖与上网时间存在正相关,P<0.05。2.4.3网络依赖组与非网路依赖组在网络游戏、电子邮件2种上网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依赖与网络游戏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2.4.4网络依赖组与非网络依赖组在上网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网络依赖与人际情感性动机存在正相关,P<0.05;与信息获取性动机无相关。2.4.5网络依赖组与非网络依赖组在上网态度上存在差异,P<0.05。网络依赖与上网态度的行为因素存在正相关,P<0.05。2.4.6以研究生网络依赖总分为因变量,以上网动机、上网态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行为因素、人际情感性动机、知觉控制、信息获取性动机以及情感因素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1.研究生群体存在一定的网络依赖问题,这提示我们应当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给予足够的关心。2.质性访谈发现,部分网络依赖研究生的现实人际关系较差;量化研究证明,网络依赖研究生主要出于人际情感性动机而上网,在上网行为上表现出对人际交往行为的偏好。这说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3.网络依赖研究生普遍认为网络有利有弊,但更倾向于对网络形成正性的认知与评价,在上网时较少体验到焦虑感。这说明他们对网络持更加认同的态度,对网络依赖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作用。4.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加强研究生的日常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开展相关宣教和资讯活动,对改善硕士研究生网络依赖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特色1.以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而这一群体在目前的研究中较为少见。2.本研究采用质性访谈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上网动机和上网态度对研究生网络依赖的影响。本研究的局限及今后的研究方向1.本研究仅以南方某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局限。2.在质性访谈过程中,部分访谈对象出于个人原因,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3.本研究属于横断面调查设计,注重于分析上网动机、上网态度和网络依赖之间的关系,遗憾的是,所得结果未能用于研究生网络依赖的矫治工作,如:通过行为矫治、态度干预等方法来减轻网络依赖。这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文献综述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质性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实施方法
  • 2.4 结果
  • 第三章 量化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实施方法
  • 3.4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4.1 研究生网络依赖的一般情况
  • 4.2 研究生网络依赖的上网行为
  • 4.3 研究生网络依赖的深层次原因
  • 4.4 对策与建议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结论
  • 5.2 本研究的特色
  • 5.3 本研究的局限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负动机影响因素与对策[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09)
    • [2].混合教学模式下二语动机的干预研究[J]. 海外英语 2020(07)
    • [3].二语定向动机流实证研究(2012-2018):回顾与展望[J]. 外语学刊 2020(04)
    • [4].道德节律:基于新浪微博的道德动机每分变化[J]. 科学通报 2020(19)
    • [5].媒介动机如何影响人们的媒介使用——基于“全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①)的描述与分析[J]. 新闻爱好者 2020(06)
    • [6].人际地位对领导者惩罚动机的影响:信任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11)
    • [7].群体认同视域下城市约跑族成员参与动机的成因解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26)
    • [8].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动机量表构建及基本现状调查[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4)
    • [9].动机管理,从思想入手[J]. 人力资源 2018(10)
    • [10].论善行的动机[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1].倡导和培育内在驱动的利他导向的慈善动机——兼论“慈善不问动机”的片面性[J]. 理论与改革 2015(02)
    • [12].浅析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及动机[J]. 考试周刊 2019(09)
    • [13].略谈校园欺凌行为中侵犯动机的预防与控制[J]. 考试周刊 2018(76)
    • [14].探索的动机[J]. 读写月报 2017(31)
    • [15].动机不纯[J]. 共产党员 2015(06)
    • [16].“改变”的动机[J]. 销售与市场(成长版) 2011(05)
    • [17].基于动机的学习新范式构建[J]. 职业 2020(01)
    • [18].基于质性分析的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动机演化研究[J]. 情报科学 2020(03)
    • [19].中国马拉松参与动机量表三阶模型的构建[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04)
    • [20].社会化分享情境下的用户参与动机探析[J]. 图书与情报 2020(04)
    • [21].大学生公共服务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19(01)
    • [22].当前党政干部公共服务动机状况调查[J]. 领导决策信息 2018(06)
    • [23].浅析无意识设计理念的设计动机[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12)
    • [24].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实证研究2006-2015:回望与前瞻[J]. 外语学刊 2017(03)
    • [25].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下的二语动机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4)
    • [26].变电站远动机远程重启装置[J]. 农村电气化 2017(08)
    • [27].“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框架下的动机策略研究展望和探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8].选择性接触的动机及其效果的原因解释[J]. 甘肃高师学报 2015(03)
    • [29].幼儿园内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机的策略[J]. 福建教育 2017(47)
    • [30].二语动机策略近期实证研究综述[J]. 长江丛刊 2018(24)

    标签:;  ;  ;  ;  

    上网动机、上网态度与研究生网络依赖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