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乌龙茶生产机械化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闽台乌龙茶生产机械化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

闽台两岸一水之隔,在地理条件与气候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的相似点,茶叶是两岸重要的经济作物,国内乌龙茶产区也主要集中在两岸。本文通过对两岸茶产业机械化发展历史沿革以及闽台茶叶机械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深入认识、比较海峡两岸乌龙茶品种、生产加工装备的异同点以及各自优势特点,学习借鉴台湾乌龙茶产业高效、低碳、精细、集约等方面先进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台湾先进的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结合海西自身特点,发展高效、高质、低耗、安全、创新、具有海西特色的乌龙茶产业,对于提高我国乌龙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论文以图文并茂资料,阐述了茶叶生产从手工到基本实现机械化的历史进程;分析了闽台乌龙茶起源、历史渊源以及乌龙茶生产机具的变革过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闽台乌龙茶茶园管理技术装备、乌龙茶加工包装技术装备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台湾乌龙茶生产机械化的优势特点;以台式乌龙茶应用两种烘干设备进行烘干为例,开展乌龙茶生理生化、感官品质、加工成本、生产效益等方面对比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加工机械对乌龙茶的影响;探讨了闽台乌龙茶生产加工机械化的发展趋势,提出进一步开展闽台茶产业合作、交流、创新、共赢的思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本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1.4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闽台茶产业发展历史
  • 2.1 福建乌龙茶发展历史
  • 2.1.1 福建乌龙茶起源
  • 2.1.2 福建花茶与台湾包种茶的渊源
  • 2.1.3 福建茶树品种的选育
  • 2.2 台湾茶叶发展历史
  • 2.2.1 台湾乌龙茶
  • 2.2.2 台湾包种茶
  • 2.2.3 台湾绿茶和红茶
  • 2.2.4 台湾茶树品种的选育
  • 2.2.5 闽台乌龙茶主要品种与性状
  • 2.3 早期闽台乌龙茶生产器具
  • 2.3.1 竹匾
  • 2.3.2 杀青锅
  • 2.3.3 揉捻机
  • 2.3.4 焙笼
  • 2.4 小结
  • 附图 1
  • 第三章 闽台茶园管理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 3.1 闽台茶园立地生态条件
  • 3.1.1 茶树生长环境条件要求
  • 3.1.2 闽台茶园立地生态条件
  • 3.1.3 闽台标准化茶园现状
  • 3.2 国内外茶园管理机械化概况
  • 3.2.1 茶园节水灌溉
  • 3.2.2 茶园施药
  • 3.2.3 茶园中耕管理
  • 3.2.4 茶树修剪
  • 3.3 闽台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历史与现状
  • 3.3.1 茶园垦植与机械化
  • 3.3.2 茶园耕耘与机械化
  • 3.3.3 茶园施药与机械化
  • 3.3.4 茶树修剪与及机械化
  • 3.4 台湾茶园管理机械化的特点
  • 3.5 闽台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趋势
  • 3.6 小结
  • 附图2
  • 第四章 闽台乌龙茶加工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 4.1 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与设备
  • 4.1.1 鲜叶采摘
  • 4.1.2 萎凋
  • 4.1.3 凉青
  • 4.1.4 做青
  • 4.1.5 杀青
  • 4.1.6 去红边
  • 4.1.7 包揉
  • 4.1.8 烘干
  • 4.2 台湾乌龙茶加工技术与设备
  • 4.2.1 鲜叶采摘
  • 4.2.2 萎凋
  • 4.2.3 浪青(搅拌)
  • 4.2.4 炒青
  • 4.2.5 渥堆
  • 4.2.6 揉捻
  • 4.2.7 Q茶
  • 4.2.8 干燥及焙火
  • 4.3 闽台乌龙茶真空包装设备
  • 4.3.1 普通型真空包装设备
  • 4.3.2 全自动真空小包装机
  • 4.4 台湾的茶机制造业
  • 4.5 闽台乌龙茶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趋势
  • 4.6 小结
  • 附图3
  • 第五章 闽台烘干机性能对比试验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5.1.3 试验设计
  • 5.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 5.1.5 毛茶感官审评
  • 5.1.6 数据处理
  •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2.1 闽台烘干设备的在制叶含水率比较
  • 5.2.2 闽台烘干设备的乌龙茶生化变化比较
  • 5.2.3 闽台烘干设备的毛茶品质比较
  • 5.2.4 经济效益分析
  • 5.3 小结
  • 第六章 闽台茶产业与茶机业的合作发展
  • 6.1 台湾茶产业的发展与经验
  • 6.1.1 台湾茶产业的发展
  • 6.1.2 台湾产业转型对茶叶机械化的影响
  • 6.1.3 台湾茶产业的发展经验
  • 6.2 台湾茶机产业发展对福建的启示
  • 6.2.1 模式不同,发展不同
  • 6.2.2 抓住机遇,趁势升级
  • 6.2.3 茶机引领,适应市场
  • 6.2.4 产学研结合,成果转化
  • 6.2.5 茶机产业升级是系统工程
  • 6.2.6 走集约化道路,促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 6.2.7 茶文化宣传的重要性
  • 6.3 加快闽台茶机产业合作发展的思路
  • 6.4 结语
  • 附图4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台湾乌龙茶[J]. 校园歌声 2008(04)
    • [2].台湾乌龙茶篇[J]. 福建茶叶 2008(S1)
    • [3].台湾南投的“茶”[J]. 北京档案 2012(06)
    • [4].台湾乌龙茶品种及其品质特征[J]. 茶道 2019(09)
    • [5].茶香寄乡愁——台湾青年张洪玮创业自叙[J]. 两岸关系 2017(02)
    • [6].春季收罗“山、品、艺”[J]. 旅游世界 2014(05)
    • [7].三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对比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03)
    • [8].宝岛茶香别样浓[J]. 茶.健康天地 2011(08)
    • [9].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品鉴[J]. 茶世界 2014(08)
    • [10].武夷连着两岸情[J].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3(12)
    • [11].银生故地景东茶[J]. 普洱 2014(03)
    • [12].绿色规范,成就“标准”闽侯[J]. 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2(01)
    • [13].不同产区乌龙茶感官品质与茶汤化学成分分析[J]. 福建茶叶 2016(11)
    • [14].台湾茶香[J]. 天下美食 2012(12)
    • [15].小雅茶艺[J]. 走向世界 2011(28)
    • [16].黄骏红:一个“不会讲故事”的成功茶商[J]. 旅游世界 2020(09)
    • [17].台湾顶级茶入藏中国茶叶博物馆[J]. 茶博览 2011(01)
    • [18].艺术茶城[J]. 青岛画报 2014(11)
    • [19].微热山丘 一块凤梨酥的O2O之路[J]. 东方企业家 2015(06)
    • [20].元素含量分析应用于十种中国名茶的产地鉴别[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01)

    标签:;  ;  ;  ;  ;  

    闽台乌龙茶生产机械化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