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研究

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研究

论文摘要

公共中心是村庄最重要的功能空间之一,村庄公共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而目前规划界对村庄公共中心的研究和规划大多直接拷贝城市公共中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的研究虽日益引起学界的重视,但由于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尚处于完善之中,致使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因此,研究村庄公共中心规划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本文在总结城市规划、社会学等学科对村庄公共中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村庄公共中心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详细探讨了村庄公共中心的作用、特点和演化过程,依据形态和功能对村庄公共中心进行了分类;论文重点解构了村庄公共中心的点、线、面要素和组合方式,提出了村庄公共中心的“中心型”、“轴线型”和“均衡型”三种空间组织模式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提炼总结;文章探讨了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的功能组合(复合与分离)、功能整治(保留与转换)和功能更新(拓展与植入)等规划技术手段,并结合实例做了实证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村庄公共中心建设问题突出
  • 1.1.2 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理论缺乏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村庄公共中心的特点与演化
  • 2.1 村庄公共中心的概念
  • 2.1.1 公共中心
  • 2.1.2 村庄公共中心
  • 2.2 村庄公共中心的特点
  • 2.2.1 人本性
  • 2.2.2 乡土性
  • 2.2.3 公共开放性
  • 2.2.4 空间场所性
  • 2.2.5 多元复合性
  • 2.2.6 向心标志性
  • 2.3 村庄公共中心的作用
  • 2.3.1 社会教化
  • 2.3.2 娱乐休闲
  • 2.3.3 文化传承
  • 2.3.4 社会交往
  • 2.3.5 社区整合
  • 2.3.6 其他作用
  • 2.4 村庄公共中心的演化
  • 2.4.1 原始聚落中的公共中心
  • 2.4.2 传统村庄中的公共中心
  • 2.4.3 集体化时代的村庄公共中心
  • 2.4.4 现代村庄公共中心
  • 2.4.5 演化特点总结
  • 第三章 村庄公共中心的构成和分类
  • 3.1 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形态要素
  • 3.1.1 点要素
  • 3.1.2 线要素
  • 3.1.3 面要素
  • 3.2 村庄公共中心的物质构成要素
  • 3.2.1 公共建筑
  • 3.2.2 公共场地
  • 3.2.3 公共附件
  • 3.3 村庄公共中心的形态分类
  • 3.3.1 按位置分类
  • 3.3.2 按规模分类
  • 3.3.3 按集中程度分类
  • 3.3.4 按建筑与场地的组合形式分类
  • 3.4 村庄公共中心的功能分类
  • 3.4.1 治理性公共中心
  • 3.4.2 生产性公共中心
  • 3.4.3 生活性公共中心
  • 第四章 村庄公共中心的空间组织
  • 4.1 村庄公共中心空间组织的影响因素
  • 4.1.1 村庄区位与规模
  • 4.1.2 村庄形态特征
  • 4.1.3 村庄产业特点
  • 4.1.4 村庄治理模式与宗教信仰
  • 4.1.5 村庄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
  • 4.1.6 村庄地方特色与风俗习惯
  • 4.2 村庄公共中心空间组织的原则
  • 4.2.1 以人为本
  • 4.2.2 可持续发展
  • 4.2.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 4.2.4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 4.2.5 刚柔相济
  • 4.4 村庄公共中心空间组织的内容
  • 4.4.1 新空间与旧空间
  • 4.4.2 实空间与虚空间
  • 4.4.3 主空间与次空间
  • 4.4.4 自然空间与人文空间
  • 4.4.5 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
  • 4.4.6 内向空间与外向空间
  • 4.5 村庄公共中心空间组织的模式
  • 4.5.1 形态组织模式
  • 4.5.2 公共建筑组织模式
  • 4.5.3 公共场地组织模式
  • 4.6 典型案例
  • 4.6.1 综合组织模式案例
  • 4.6.2 中心组织模式案例
  • 4.6.3 轴线组织模式案例
  • 4.6.4 均衡组织模式案例
  • 第五章 村庄公共中心规划技术手段
  • 5.1 技术手段构成
  • 5.2 组合类手段
  • 5.2.1 功能复合
  • 5.2.2 功能分离
  • 5.3 整治类手段
  • 5.3.1 功能保留
  • 5.3.2 功能转换
  • 5.4 更新类手段
  • 5.4.1 功能拓展
  • 5.4.2 功能植入
  • 5.5 典型案例
  • 5.5.1 木林社区重点地段公共设施整治
  • 5.5.2 林屋村社会事业系统规划
  • 5.5.3 石庄村公共中心系统规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健康环境与优化策略研究——以T市为例[J]. 理论与现代化 2019(06)
    •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公共空间复兴实践 以顺德逢简村为例[J]. 中华建设 2019(12)
    • [3].旧城商业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更新策略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6)
    • [4].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让山城江岸公共空间回归生活日常[J]. 重庆建筑 2019(12)
    • [5].线性公共空间的宏大与微小设计思维辨析——以武汉市东湖绿道与美国普罗维登斯市城市步道为例[J]. 规划师 2019(22)
    • [6].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管控策略[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25)
    • [7].基于共享理念的校园公共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以西安欧亚学院为例[J]. 智能城市 2020(01)
    • [8].公共空间表演艺术在中国——以乌龙剧团为例[J]. 上海艺术评论 2019(06)
    • [9].空间正义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治理实现路径研究——以W市J社区停车系统改造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 2019(11)
    • [10].网络公共空间分化及其发展新趋向——基于缺场网络公共空间的话语实践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1].基于混沌理论的乡村公共空间重塑策略分析——以雷励贵州大项目活动营地设计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2)
    • [12].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下涧槽社区公共空间居民行为研究[J]. 居舍 2020(03)
    • [13].以武汉大学摄影空间为例谈高校公共空间改造潜力[J]. 山西建筑 2020(04)
    • [14].“空间正义”视角下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实施机制优化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9(12)
    • [15].吉林省高校公共空间营造场所精神方面存在问题初探[J]. 国际公关 2020(01)
    • [16].大学园区基于学生团体活动使用户外公共空间评价及规划优化[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02)
    • [17].贫困地区乡村网络公共空间微信建构研究——以巴东县石板水村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1)
    • [18].当代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嵌入[J]. 建筑实践 2019(11)
    • [19].基于居民美好生活的社区公共空间构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0].浅析校园公共空间设施设计的方法[J]. 大众文艺 2020(06)
    • [21].晋江市乡村点状公共空间景观营建——以上垵村点状公共空间为例[J]. 南方园艺 2020(01)
    • [22].宁波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满意度及优化研究[J]. 江苏商论 2020(03)
    • [23].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0(02)
    • [24].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意大利公共空间使用[J]. 上海城市规划 2020(02)
    • [25].社区公共空间与社区居民道德建设关系探析[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20(02)
    • [26].社区公共空间研究综述[J]. 设计 2020(06)
    • [27].“互联网+”视域下网络公共空间与农村社会治理关系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5)
    • [28].基于环境行为分析的景区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研究——以滁州市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 住宅科技 2020(05)
    • [29].浅析关中中小城市室外公共空间的问题与设计思路[J]. 城市建筑 2020(11)
    • [30].一次超越建造本体的乡村微更新探索——以重庆三河村公共空间营造为例[J]. 新建筑 2020(02)

    标签:;  ;  ;  ;  

    村庄公共中心规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