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甲磺酸对不同种泡桐体外植株再生影响研究

甲基甲磺酸对不同种泡桐体外植株再生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试验首先以毛泡桐、白花泡桐和豫杂一号泡桐组培苗叶片为材料,在三种泡桐叶片最适增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甲基甲磺酸(MMS)进行植株再生;其次,利用三种泡桐组培苗顶芽为材料,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MMS观察植株形态变化;然后,分别测定了MMS中诱导泡桐叶片愈伤组织和MMS处理泡桐幼苗顶芽的总DNA甲基化水平。研究MMS对泡桐植株再生和幼苗形态的影响,为泡桐的诱变育种和新品种改良奠定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本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毛泡桐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愈伤组织总DNA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毛泡桐叶片芽诱导率随MMS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处理间芽诱导率差异显著。用200 mg·L-1MMS处理的叶片不能分化出芽。叶片诱导芽在1/2MS培养基中随诱导芽时MMS浓度的增高根诱导率逐渐下降,且抑制根的生长。2,白花泡桐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愈伤组织总DNA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白花泡桐叶片芽诱导率随MMS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叶片诱导出的芽在1/2MS培养基中随诱导芽时MMS浓度的增高根诱导率逐渐下降,生根数量减少,须根少。3,豫杂一号泡桐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愈伤组织总DNA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豫杂一号泡桐叶片芽诱导率随MMS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处理间芽诱导率差异显著。叶片诱导出的芽在1/2MS培养基中随诱导芽时MMS浓度的增高根诱导率逐渐下降,且抑制根的生长。4,经MMS处理三种泡桐幼苗后,泡桐幼苗形态会发生变化,叶片随着MMS浓度的增加而变细长,叶色由绿色或深绿色变至浅绿色,节间变短,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泡桐幼苗根诱导率随MMS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生根数量少,根较粗,且无须根。三种泡桐幼苗顶芽30d时的总DNA甲基化水平随MMS浓度的增高逐渐的升高。泡桐幼苗生根率与泡桐幼苗总DNA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木本植物体外植株再生的途径
  • 1.1.1 器官发生的植株再生途径
  • 1.1.2 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植株再生途径
  • 1.2 木本植物体外植株再生的机理
  • 1.2.1 细胞的减数分裂理论
  • 1.2.2 细胞的孤立理论
  • 1.2.3 细胞的泛胚论
  • 1.2.4 细胞的激素理论
  • 1.3 影响木本植物体外植株再生的因素
  • 1.3.1 植株基因型
  • 1.3.2 外植体的类型
  • 1.3.3 基本培养基
  • 1.3.4 植物激素
  • 1.3.5 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
  • 1.3.6 培养条件和接种方式
  • 1.3.7 DNA 甲基化对体外植株再生的影响
  • 1.4 展望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泡桐无菌苗的培养
  • 3.2.2 MMS 对泡桐叶片芽诱导的影响
  • 3.2.3 MMS 对泡桐叶片芽根诱导的影响
  • 3.2.4 MMS 对泡桐幼苗形态的影响
  • 3.2.5 泡桐总DNA 甲基化水平测定
  • 3.2.5.1 泡桐DNA 提取
  • 3.2.5.2 泡桐DNA 水解
  • 3.2.5.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3.2.5.4 HPLC 仪器及DNA 甲基化测试的条件
  • 3.2.5.5 流动相的配制
  • 3.2.6 数据处理
  • 3.3 主要仪器及试剂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泡桐总DNA 甲基化水平测定方法
  • 4.1.1 戊烷磺酸钠(SPS)对C 和5mC 保留时间的影响
  • 4.1.2 高氯酸用量和水解时间对C 标样的影响
  • 4.1.3 标准品和泡桐DNA 样品的色谱分离图
  • 4.2 MMS 对泡桐叶片体外植株再生的影响
  • 4.2.1 MMS 对毛泡桐叶片芽诱导的影响
  • 4.2.2 MMS 对毛泡桐叶片愈伤组织总DNA 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 4.2.3 MMS 对白花泡桐叶片芽诱导的影响
  • 4.2.4 MMS 对白花泡桐叶片愈伤组织总DNA 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 4.2.5 MMS 对豫杂一号泡桐叶片芽诱导的影响
  • 4.2.6 MMS 对豫杂一号泡桐叶片愈伤组织总DNA 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 4.3 MMS 对泡桐根诱导的影响
  • 4.3.1 MMS 对毛泡桐叶片芽根诱导的影响
  • 4.3.2 MMS 对毛泡桐幼苗的影响
  • 4.3.3 MMS 对白花泡桐叶片芽根诱导的影响
  • 4.3.4 MMS 对白花泡桐幼苗形态的影响
  • 4.3.5 MMS 对豫杂一号泡桐叶片芽根诱导的影响
  • 4.3.6 MMS 对豫杂一号泡桐幼苗形态的影响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6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治疗多药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3)
    • [2].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致手足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探析[J]. 心理月刊 2020(02)
    • [3].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J]. 药品评价 2019(24)
    • [4].日本警示甲磺酸奥希替尼的严重皮肤损害风险[J]. 中国药物评价 2020(02)
    • [5].定量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甲磺酸奥希替尼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20(08)
    • [6].放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12)
    • [7].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7种甲磺酸酯类杂质[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9(03)
    • [8].甲磺酸奥斯替尼的合成及工艺优化[J]. 中南药学 2018(02)
    • [9].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J]. 海峡药学 2018(05)
    • [10].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有奖征文论著征集通知[J]. 中国肿瘤临床 2016(20)
    • [11].GC-MS法同时检测甲磺酸拉非酰胺中2个磺酸酯基因毒杂质[J]. 山东化工 2016(06)
    • [12].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S1)
    • [13].离子色谱法测定齐多夫定中甲磺酸甲酯的质量浓度[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5(01)
    • [14].三氟甲磺酸钪催化伯酰胺生成酯[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5(01)
    • [15].循证护理对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05)
    • [16].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 环球中医药 2013(S1)
    • [17].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观察[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0(01)
    • [18].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事件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06)
    • [19].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中甲磺酸烷基酯类[J]. 广东化工 2020(08)
    • [20].胃癌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致手足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05)
    • [21].甲磺酸阿帕替尼引发手足综合征五例临床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18)
    • [22].甲磺酸α-二氢麦角隐亭及甲磺酸溴隐亭治疗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和副作用的比较[J]. 生殖医学杂志 2014(03)
    • [23].三氟甲磺酸镱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J]. 山东化工 2013(07)
    • [24].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8种滤膜上的吸附性研究[J]. 中国药房 2011(21)
    • [25].三氟甲磺酸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应用[J]. 舰船防化 2009(05)
    • [2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地拉韦啶分散片的含量[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13)
    • [27].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01)
    • [28].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13)
    • [29].甲磺酸达比加群酯新技术产业化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21)
    • [30].甲磺酸奥希替尼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中国药房 2019(03)

    标签:;  ;  ;  ;  ;  

    甲基甲磺酸对不同种泡桐体外植株再生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