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脑出血合并并发肠麻痹患者的护理

1例脑出血合并并发肠麻痹患者的护理

陈丽清陈捷清莫丽君聂淑珍张建勤(高要市人民医院52604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154-02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其中自发性脑内出血是最为常见的出血性卒中类型,占总数的70%~80%。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脑淀粉样血管的病变、血液病、动静脉畸形、吸烟等密切相关[1]。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脑血管病影响植物神经中枢,特别是由于脑循环障碍常损害植物中枢,并影响可能到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传导或所谓影响到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导致肠管扩张蠕动消失不能时间将肠内容物推向前进而引起导致消化道功能障碍,摄入不足导致低钾的发生。同时脑血管病患者由于脑组织缺氧,水肿,微循环障碍,存在胃肠道中的P物质减少,使肠蠕动变慢。而患者卧床时间长,进食量少,特别是食用含纤维多的食物少,致蠕动差,容易导致麻痹性的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胀心脏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脑出血、营养的吸收障碍及肠麻痹引起的一系列内环境的变化,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我科于2011年9月22日收治了一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肠麻痹”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手段的干预,住院22天后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介绍

患者男性,64岁,于2011年9月20日18:30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构音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即由家人送当地卫生院治疗(用药不详)症状无好转而于19:30转送我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脑出血,量约15ml。入院查:T36.7,P86次/分律齐,R18/分,BP210/100mmHg。神志清,构音不清,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存在,左侧肌体肌力IV级。于9月26日进食肠粉早餐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量约150ml,肛门无排气。体查:BP200/120mmHg,HB120/分,律齐,R26/分,腹部稍胀,腹肌平软,腹部无肠型及蠕动波,叩诊呈均匀鼓音,听诊肠鸣音减弱,能听到气过水音。心电图检查正常,血钾化验结果示3.0mmol/l,床边腹部X线检查示小肠和横结肠及乙状结肠有充气呈轻度扩张。结合病史及相关实验室、X线检查结果,确诊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肠麻痹”。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瞳孔的观察,每30-60分钟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发现脑疝的先兆,一旦发现患者意识障碍加深,双侧瞳孔不等大即为脑疝先兆,须及时报告医生。

2.2避免颅内压升高:将病人放置在安静且便于观察的监护病房,同时使用小剂量镇静剂,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限制探视人员,避免患者情绪激动;抬高床头15~30度角,改善头部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及时正确使用脱水剂及持续低流量吸氧,减轻脑水肿及降低脑细胞耗氧量,从而达到保护脑细胞的目的。

2.3肠道管理:禁食禁水,给予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能吸出胃内气体和液体,减轻肠腔膨胀有利于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胃管持续减压效果更佳,每1~2小时抽吸1次,间断胃管注入植物油,注意观察吸出液体的颜色及量,防止胃管阻塞或扭曲。灌肠虽然是缓解肠梗阻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患者是处于急性脑出血时期,血压一直偏高,BP160~180/89~100mmhg,因此不宜采用高压灌肠法注入生理盐水或肥皂液以免诱导加重脑出血。故我们采用18号的硅胶肛管在润滑油外涂下,将患者取左侧卧位轻轻插入肛管17CM后外接水封瓶进行肛管排气,在胃肠减压及肛管排气的同时,给予松节油热湿敷加按摩腹部。腹部松节油热湿敷加按摩对该病人肠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疗效。其方法是将暖水袋盛50℃水外包浴巾放在腹部10分钟后在患者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做环状按摩,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需加压)按摩10分钟后,再嘱病人做深呼吸,锻炼膈肌和腹肌,增加肠蠕动[2]。坚持每天做治疗两次。由于及时较好地做好了胃肠减压及肛管排气结合腹部按摩护理措施,2天后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缓解,第4天后症状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有效地达到了胃肠减压的治疗目的。

2.4纠正电解质平衡:每天监测电解质的情况,特别是血钾的变化。钾是生命所必需的电解质之一,它对维持细胞的新陈代谢,调节渗透压、酸碱平衡,保持细胞的应激性具有重要的作用[3],严重的低血钾会进一步加重肠麻痹。通过静脉补钾把血钾浓度提升到4~4.5mmol/L以上,起到肠道刺激和提高内在动力的双重作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2.5加强饮食护理:向病人说明发生脑出血后发生麻痹性肠梗阻的原因及其发生后的危险性,使其对长期卧床后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麻痹性肠梗阻有足够的重视。同时要求护理人员重视病人的饮食管理,给予患者易消化及含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多饮水。

2.6控制输液滴速:因禁食需要大量输液,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减退,要控制输液速度,以40~60滴/分为宜,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诱发肺水肿或心衰。在输液过程中要合理调配电解质浓度,以保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稳定。

2.7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出现尿储留,给予停留尿管接引流袋,为防止泌尿系感染,每天用0.03%碘伏作尿道口抹洗,保持会阴部清洁,并嘱患者多喝水。为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而出现压疮,我们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每天两次作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同时做好口腔清洁,每天清洗口腔二次,预防口腔感染。

2.8加强心理护理:本病例年老体弱,应激能力较差,突然起病。加之肢体偏瘫,言语障碍。心理极复杂,常表现焦虑、恐惧,依赖与期望等。因此我们的管床护士从患者入院就以同情,体贴的言行,诚恳的态度做好心理护理及疾病知识宣教工作,消除恐惧感、焦虑情绪,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请康复治疗师予以床边实施偏瘫肢体训练及语言训练,促进身体尽快康复,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3讨论

我们在护理脑血管病人时,要警惕由于饱饮饱食、长期卧床或低血钾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在补钾的过程中要坚持见尿补钾的原则,避免补钾后高血钾的发生。在本病例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且护理措施全面落实,使病情迅速控制,同时通过疾病知识宣教,患者能掌握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增强治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杨蓉、周东《临床护理指南丛书—神经内科护理丛书》科技出版社,2011(1).

[2]许改玲、金巧梅《脑出血病人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护理》.中国社区医师,2010(1).

[3]江正辉,陈敏章,蒋光明《临床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69.

标签:;  ;  ;  

1例脑出血合并并发肠麻痹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