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科组织文化对研究生素质养成的影响研究

大学学科组织文化对研究生素质养成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首次尝试分析了学科组织文化对研究生素质养成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试图为研究生素质培养提供新视角、新思路。主要结论如下:(1)学科组织文化对研究生素质养成具有深刻影响。其探讨的逻辑基点是“文化”与“素质”的深层相通性,以组织文化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界定出学科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并在分析研究生素质特质的基础上推演出学科组织文化对研究生素质养成影响的具体内涵。(2)构建出学科组织文化育人机制“金字塔”模型。提出“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科知识理论为中心、在学科精神理念处融合”的学科组织文化育人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是本研究的最重要理论构建。(3)通过对研究生和导师两个群体进行实证调查发现研究生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生重视学科实践能力提高,但忽视知识理论基础;其读研目的明确,就业压力较大,学术追求不高;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但思维方法知识了解较少。导师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但相对忽视课程建设等。为实践思路的探讨提供了现实依据。(4)在理论探讨与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有效学科组织文化的具体措施。提出学科组织文化促进研究生素质提高的“1331”实践思路:“金字塔”模型应遵循“低处切入,高处立意”的原则,结合三种典型文化建设有效学科组织文化,整合三层次文化促进学科组织文化变革,建立一种研究生素质养成的“矩形”模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1 拓宽研究生素质教育视野
  • 2.2 发挥学科组织文化育人功能
  • 2.3 提高研究生素质教育实效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3.1 "学科组织文化"的认同基础
  • 3.2 "学科文化育人功能"的探讨
  • 3.3 学科文化与研究生素质关系的研究
  • 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4.1 研究思路
  • 4.2 研究方法
  • 5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学科组织文化影响研究生素质养成的理论基础
  • 1 文化与素质相通性
  • 1.1 "文化概念"演进中体现文化"四大特质"
  • 1.2 文化的"核心"及文化发展的"三大关系动力"
  • 1.3 整体素质观阐释
  • 1.4 文化与素质相通性的具体内涵
  • 2 学科组织文化的概念界定
  • 2.1 教育管理学组织文化理论总结概述
  • 2.2 学科组织文化概念界定
  • 3 研究生素质特质界定
  • 4 学科组织文化对研究生素质养成的影响
  • 4.1 对研究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影响
  • 4.2 对研究生知识结构完善的影响
  • 4.3 对研究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影响
  • 第三章 学科组织文化育人机制
  • 1 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学科组织文化育人机制
  • 1.1 学科组织文化三个层次的育人机制
  • 1.2 学科组织文化三种典型类型的育人机制
  • 2 学科知识理论为中心的学科组织文化育人机制
  • 2.1 温道夫的认知理性类型
  • 2.2 托尼.比彻的学科知识分类
  • 2.3 学科组织文化的现象学描述
  • 3 精神理念处融合的学科组织文化育人机制
  • 3.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植根于人的天性
  • 3.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实践融合
  • 第四章 学科组织文化对研究生素质养成影响的实证调查
  • 1 研究生调查问卷统计及分析
  • 1.1 总体样本统计分析
  • 1.2 总体样本差异分析
  • 2 导师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 2.1 论证导师相对忽视研究生学科课程建设
  • 2.2 对比分析导师与研究生调查问卷客观题
  • 2.3 分析导师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建议
  • 3 实证调查结论
  • 第五章 建设有效学科组织文化提高研究生素质
  • 1 指导思想
  • 2 建立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 2.1 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历史发展
  • 2.2 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
  • 2.3 实现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为主的新格局
  • 2.4 研究生素质培养目标
  • 3 建设有效学科组织文化的具体措施
  • 3.1 积极促进研究生构建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 3.2 积极促进研究生参与学科实践
  • 3.3 积极促进研究生内化学科精神理念
  • 4 学科组织文化促进研究生素质提高的"1331"实践思路
  • 4.1 遵循"低处切入,高处立意"的原则
  • 4.2 结合三种典型文化建设有效学科组织文化
  • 4.3 整合三个层次文化促进学科组织文化变革
  • 4.4 建立一种研究生素质养成的"矩形"模型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问卷调查(1)
  • 附录2:问卷调查(2)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学科网络结构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6)
    • [2].治理视角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组织改革研究——以H学院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 [3].高校提升学科组织化程度的路径探索[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4].供给不足与制度冲突——我国大学中跨学科组织发展的新制度主义解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16(10)
    • [5].高校跨学科组织发展动力以及平衡机制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6(14)
    • [6].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的动力问题及平衡机制[J]. 高教探索 2015(06)
    • [7].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研究缘起、内涵及建构[J]. 高校教育管理 2015(05)
    • [8].实施“2011计划”必须重视学科组织文化的建设[J]. 教师 2012(20)
    • [9].跨学科研究的协同创新机理:基于高校跨学科组织的实证分析[J]. 教育研究 2018(06)
    • [10].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生成与运行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 2016(03)
    • [11].共同演进视阈下的大学跨学科组织治理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08)
    • [12].国内外大学生物医学跨学科组织的建设与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 2012(03)
    • [13].大学跨学科组织生态系统:内涵、关系与环境[J]. 江苏高教 2012(06)
    • [14].跨学科组织的历史与科学概念[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19)
    • [15].解读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四种理论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04)
    • [16].高校跨学科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01)
    • [17].大学跨学科组织共同演进的治理因素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10)
    • [18].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Z1)
    • [19].学科发展趋势与跨学科组织模式探究[J]. 北京教育(高教) 2017(06)
    • [20].新美国大学的自定义式跨学科组织述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05)
    • [21].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的有效路径——基于系统生态方法的分析[J]. 高教探索 2012(05)
    • [22].构建跨学科组织中的科研平台[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03)
    • [23].知识管理视域下的学科组织管理[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9(01)
    • [24].学科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23)
    • [25].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合作困境及其对策[J]. 江苏高教 2008(06)
    • [26].学科组织健康:超越学术绩效的理性诉求——兼论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机理[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06)
    • [27].多学科组织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J]. 广西医学 2011(08)
    • [28].地方高校学科组织结构模式选择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01)
    • [29].学科治理的基本依据、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3)
    • [30].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集群聘任计划运行机制及启示[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7(02)

    标签:;  ;  ;  

    大学学科组织文化对研究生素质养成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