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论文摘要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女足凭借举国体制下的专业化模式,以其无可比拟的先发优势,在世界女足发展初期,一度引领世界女足的发展方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中国女足没能持续上世纪的辉煌,世界女足势力划分从“三足鼎立”演变为“欧美争霸”的格局。随着我国女足在世界女足第一集团中的淡出,其实力已经难以与欧美强队抗衡。“重振女足精神,再创女足辉煌”的号角揭开了女足“二次创业”的序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国内、外女足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本着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着眼于中国女足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状况、运行机制、及未来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指出女足的发展要立足于女足现有的生存方式,以专业化、职业化梯队培养模式为主体,以“体教结合”为发展方向,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后备人才培养实践,构建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一、随着女子足球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世界女足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与格局。中国女足的现状与实力,表明中国女足曾经的领先优势已不复存在,整体水平和个人能力与世界强队已存在明显差距。新时期女足发展遇到的诸多问题表明女足后备人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女足要“再创辉煌”,必须重新回到青少年的培养上来。紧扣时代脉搏,走中国特色的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之路。二、女足后备人才培养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必须满足足球运动项目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必须遵循足球运动规律和培养规律等前提。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一项长期性、曲折性、阶段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三、对中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女足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具有不同的特征。并探讨新时期女足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重构思路、路径选择及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四、须尽快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利用举国体制的优势创造更有利于女足拓展和发展的空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女足发展实践,推进中国女足的可持续发展。五、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政策性的措施对“体教结合”将起到重要的先导性作用。体育回归教育是今后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问题提出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理论支撑
  • 2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步骤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证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3 研究步骤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世界女足发展历史与现状
  • 3.1.1 世界女足发展概况
  • 3.1.2 当今世界女足发展格局与趋势
  • 3.1.3 世界女足的发展道路
  • 3.2 我国女足发展历史与现状
  • 3.2.1 中国女足发展史
  • 3.2.2 我国女足发展现状
  • 3.3 关于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分析
  • 3.3.1 不同时期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分析
  • 3.3.2 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 3.3.3 我国女足青少年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分析
  • 3.3.4 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
  • 3.3.5 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社会学分析
  • 3.4 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研究
  • 3.4.1 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前提
  • 3.4.2 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
  • 3.4.3 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 3.4.4 完善和创新女足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 3.4.5 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重构
  • 3.5 新型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 3.5.1 新型女足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3.5.2 我国女足"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支撑
  • 3.5.3 我国女足"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机遇与政策支持
  • 3.5.4 女足"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3.5.5 新时期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4 结论与建议
  • 5 致谢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足球》报中国女足报道框架研究(1982~2016)[J]. 新闻战线 2017(24)
    • [2].新中国女足的历史竞技贡献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10)
    • [3].时事速递[J]. 故事家 2020(17)
    • [4].浦玮:足球带给我的更多是快乐[J]. 新民周刊 2016(50)
    • [5].球迷爸爸[J]. 小猕猴学习画刊 2017(05)
    • [6].让我们向着“足球梦”进发[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7(06)
    • [7].中国女足:铿锵玫瑰,世界杯再绽放[J]. 作文与考试 2015(26)
    • [8].来自故人的问候[J]. 体育博览 2008(04)
    • [9].中国女足路在何方[J]. 体育博览 2008(04)
    • [10].我国高校校园女足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5)
    • [11].人物[J]. 小康 2015(13)
    • [12].校园足球不能落下女足——2015光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观察[J]. 校园足球 2015(07)
    • [13].中国女足角球进攻战术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12(15)
    • [14].中国女足到底怎么了?[J]. 足球俱乐部 2008(09)
    • [15].中国女足输在了“叉腰肌”[J]. 中国新闻周刊 2008(32)
    • [16].中国女足赛前训练指标分析与机能评定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3)
    • [17].从女足比赛看中国女足与世界强队的差距[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7)
    • [18].中国女足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03)
    • [19].玫瑰之殇[J]. 检察风云 2008(08)
    • [20].中国女足国家队发展的回顾与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04)
    • [21].几易教练 风雨数载——中国女足何去何从[J]. 观察与思考 2008(08)
    • [22].是签不是命[J]. 上海国资 2008(05)
    • [23].“血恨”?[J]. 咬文嚼字 2008(10)
    • [24].我和奥运有个约会[J]. 当代体育 2009(07)
    • [25].中国女足重点地区青少年女足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 科学之友 2010(08)
    • [26].对第5届世界杯中国女足最后一传失误的分析[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8(05)
    • [27].“铿锵玫瑰”熟悉的气息又回来了[J]. 新民周刊 2019(23)
    • [28].准“奥运之夜”[J]. 旅游纵览 2008(08)
    • [29].女足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21)
    • [30].从伦敦奥运会落选看中国女足发展[J]. 考试周刊 2012(18)

    标签:;  ;  ;  ;  ;  

    我国女足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