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可塑性及其相关抑制因素的变化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可塑性及其相关抑制因素的变化

论文摘要

中文摘要【目的】1.建立新生儿HIBD实验动物模型;2.观察发育期脑损伤后神经可塑性的改变;3.探讨神经可塑性改变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4.观察神经可塑性相关抑制因素neurocan在发育期脑损伤后的变化;5.探讨neurocan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1.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HIBD组,采用改良Rice法建立新生儿HIBD动物模型,通过行为学和一般状态评分进行筛选,同时分别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及神经超微结构变化。2.假手术组和HIBD组又随机分为术后1d、4d、7d、14d、28d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法检测新生鼠HIBD后突触素蛋白及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反映神经可塑性的变化。3.通过Y臂迷宫实验检测新生鼠HIBD后学习分辨及记忆能力的变化。4.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法检测新生鼠HIBD 1d、4d、7d、14d、28d后neurocan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1.HE染色发现HIBD组术后4d病变较为严重,可见结扎侧大脑组织出现大片坏死,细胞溶解、消失,术后7d病灶周围开始出现胶质增生,术后14d、28d神经元大量丢失,最后由胶质瘢痕取代。2.透射电镜观察见HIBD组神经元呈部分核膜消失,线粒体肿胀,神经元突起可见灶性坏死,突触及突触囊泡数量减少、结构破坏。3.假手术组突触素表达水平随日龄增加逐渐增高(P<0.05)。而HIBD组术后4d突触素免疫活性增高,于术后7d时达到高峰,两组均高于相应假手术组(P<0.05);此后HIBD组突触素免疫活性开始下降,至术后14d、28d已经明显低于相应假手术组(P<0.05)。RT-PCR发现突触素mRNA表达有相同的结果(P<0.05)。4.HIBD术后14d、28d组大鼠在Y臂迷宫实验中学习分辨和记忆能力均差于假手术14d、28d组(P<0.05)。5.假手术组neurocan的表达于术后7d达到高峰(P<0.05),此后阳性表达逐渐减少;HIBD术后4d、7d组neuroca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均低于相应假手术组(P<0.05),而至术后14d、28d其表达增高,均高于相应假手术组(P<0.05)。【结论】1.改良Rice法是建立新生儿HIBD实验动物模型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2.脑组织在发育期损伤后两周内表现为较强的神经可塑性,随着神经元进一步变性坏死,当超过了可塑性代偿能力,脑组织损伤较难恢复。3.学习记忆能力与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密切相关,突触素的减少可能是脑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重要的神经机制之一。4.Neurocan在新生鼠HIBD两周后的表达增加对神经可塑性有一定影响,提示发育期脑损伤后神经可塑性调控的关键时期为损伤后两周内。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23)
    • [2].维生素D对羊膜腔注射脂多糖导致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的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7)
    •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新生鼠高氧急性肺损伤作用的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8)
    • [4].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04)
    • [5].新生鼠肾积水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内皮素-1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的意义[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26)
    • [6].内毒素经不同给药途径建立新生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比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21)
    • [7].出生前低氧预处理对严重低氧所致新生鼠死亡率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10)
    • [8].头部贴敷式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内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25)
    • [9].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内源性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变化及其意义[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8(05)
    • [10].新生鼠反复低血糖引起神经元变性的动态观察[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11)
    • [11].三七总皂甙对新生鼠窒息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6)
    • [12].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的表达[J]. 中国妇幼保健 2009(26)
    • [13].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组织学及远期行为学的改善[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34)
    • [14].肝素对高氧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血清及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诱捕网的影响[J]. 浙江医学 2019(23)
    • [15].谷氨酰胺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J]. 临床儿科杂志 2015(03)
    • [1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5(10)
    • [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在高氧诱导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表达及其对肺发育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04)
    • [18].不同浓度胰岛素对体外培养新生鼠心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28)
    • [19].白介素-1β在羊膜腔内注射脂多糖导致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中的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4)
    • [20].小鼠整体胚胎和新生鼠石蜡切片技术的改进[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12)
    • [2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的肺部改变[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06)
    • [22].重组人β防御素-2基因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鼠肺泡及肺血管发育的影响[J]. 浙江医学 2019(22)
    • [23].气道内干预在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的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 2017(05)
    • [24].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致新生鼠肺损伤模型的构建[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5].整合素连接激酶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J]. 临床儿科杂志 2014(08)
    • [26].慢性牙周炎孕鼠致早产及低体重新生鼠的动物模型研究[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0(04)
    • [27].丰富与贫瘠环境对新生鼠脑损伤后脑功能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22)
    • [28].少突胶质祖细胞移植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 解剖学研究 2009(05)
    • [29].不同体外诱导培养条件下新生鼠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08)
    • [30].电针“足三里”穴对孕期及哺乳期尼古丁暴露新生鼠肺发育不良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07)

    标签:;  ;  ;  ;  ;  ;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可塑性及其相关抑制因素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