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部队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责任归属问题研究 ——以联合国的国际责任为研究视角

维和部队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责任归属问题研究 ——以联合国的国际责任为研究视角

论文摘要

在过去的60多年里,联合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60多次维和行动,为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维和部队中违反国际人道法的事件也日益增多。维和部队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是否产生国际人道法上的责任,其违法行为是否可归责于联合国并产生联合国的国际责任,相应的责任应当遵守怎样的法律规则来进行认定,是一个关系到联合国国际责任的履行以及受侵害者能否获得适当救济的重大问题。因此,如何对维和部队因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进行妥善处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在目前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理论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作为当前这一领域内最主要的实践,维和部队的行为归属原则问题是构建其他相关责任制度的基础。本文试图结合联合国在索马里、刚果、前南斯拉夫等维和行动中的实践,参照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在《关于国际组织的责任的第二次报告》中提出的理论框架,对维和部队违反国际人道法问题上联合国责任的归属原则进行总结。本文第一部分从冷战后第二代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特点入手,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同意、中立、自卫”的基本原则以及冷战后第二代维和行动的特殊性作了简要概述,为本文研究维和部队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及其责任归属问题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国际人道法的发展状况,特别是习惯国际人道法的编纂成果,分析了国际人道法在维和行动适用性,指出联合国维和行动应当受到国际人道法的约束。针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区别于其他国际性武装冲突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特点,对可适用于维和行动的国际人道法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梳理,为下文有关责任归属原则的论述提供法律前提。第二部分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结合联合国索马里行动、刚果行动等个案,从区分原则、特定作战方法、平民与丧失战斗力人员的待遇这三个方面对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生的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逐一进行分析论述。其后探讨了联合国国际责任能力的独立性与有限性对于上述责任归属问题的影响,为下文分析有关行为归属原则作铺垫。文章第三部分参照《关于国际组织的责任的第二次报告》中有关行为归属原则的理论框架,结合联合国的实践,着重论证了维和部队违反国际人道法问题上联合国责任的具体归属原则。分别对作为联合国机关的维和部队的行为、联合国授权的行为、经联合国确认的行为、交由联合国支配的成员国维和人员的行为以及越权行为的责任归属原则进行梳理。鉴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领导机制、人员属性以及任务性质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对维和部队不同层面的不法行为的归属进行认定时应当着重强调“实际控制”原则适用的优先性。总体上,本文从国际人道法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适用性以及合国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责任的产生出发,在对联合国刚果行动、索马里行动等案例的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人道主义责任的归属规则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适用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行为归属原则。

论文目录

  • 摘要
  • 导言
  • 第一章 国际人道法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适用
  • 第一节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
  • 一、维和行动的指导性原则
  • 二、第二代维和行动对传统维和的突破
  • 第二节 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际人道法的适用
  • 一、国际人道法的一般原则与精神
  • 二、关于联合国维和部队适用国际人道法的争论
  • 三、维和行动适用国际人道法的最新发展
  • 第二章 维和部队国际人道主义责任的产生
  • 第一节 维和部队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
  • 一、违反区分原则的行为
  • 二、违反特定作战方法的行为:财产的毁坏与扣押
  • 三、在平民和丧失战斗力者的待遇方面的违法行为
  • 第二节 联合国的国际责任能力
  • 一、联合国的国际人格与其国际人道主义责任
  • 二、联合国的责任能力独立性与有限性
  • 第三章 维和部队国际人道主义责任的归属
  • 第一节 联合国维和部队行为的一般归属原则
  • 第二节 成员国交由联合国支配的维和部队的行为
  • 一、原则性规定
  • 二、"实际控制"原则
  • 三、对联合国的实践的实证分析
  • 第三节 联合国授权的行为
  • 一、联合国授权成员国执行维和行动的行为
  • 二、经联合国授权而履行其职能的个人行为
  • 第四节 越权行为的归责问题
  • 一、从联合国国际人格的有限性看越权行为的归属
  • 二、比照国家责任制度看越权行为的归属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辅警履职致害的法律责任归属[J]. 法制与社会 2020(08)
    • [2].公司成立前合同之效力及其责任归属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1)
    • [3].对行政主体基本问题发展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8(21)
    • [4].马克思“人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思想与人的责任归属[J]. 许昌学院学报 2010(04)
    • [5].确定行为个数与法律责任归属是本案的关键[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0(04)
    • [6].空调安装工坠楼受伤之责任归属[J]. 检察风云 2017(05)
    • [7].闭门造车莫若专业服务[J]. 现代职业安全 2019(06)
    • [8].欧美食品安全中的责任归属[J]. 质量与认证 2014(02)
    • [9].论劳动派遣中职员侵权责任归属[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0].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责任归属与过失竞合——以上海静安“11·15”特大火灾案为展开[J]. 刑事法判解 2015(01)
    • [11].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责任归属和财政制度创新[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6)
    • [12].德鲁克:企业的八个目标[J]. 化工管理 2012(01)
    • [13].高校体育意外伤害事件的法律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03)
    • [14].化解职场矛盾的5大技巧[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04)
    • [15].醉酒驾驶的保险责任归属[J]. 驾驶园 2015(02)
    • [16].言论[J]. 科学大观园 2017(23)
    • [17].智能算法时代默示合谋的认定及责任归属[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2)
    • [18].“夺命快递”的民事法律关系及责任归属[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08)
    • [19].人工智能时代权利与责任归属的域外经验与启示[J]. 国外社会科学 2020(05)
    • [20].实际受国家指示、指挥和控制行为的国际责任归属[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21].到底是声明还是道歉——日语公开道歉的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9(03)
    • [22].征信系统报数机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探析[J]. 征信 2015(11)
    • [23].农户化肥减量施用意向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分解——基于VBN-TPB的实证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4].个人网络募捐中的违法欺诈及其归责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16)
    • [25].谁的责任:中国媒体气候变化的责任归属话语研究——基于《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0—2018)的气候报道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6].基于网络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的法律责任归属研究[J]. 未来与发展 2017(01)
    • [27].城市搭建违法建筑的处理责任归属——以陆某、李某要求上海市某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履责两案为例[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08)
    • [28].宏观·国际[J]. 商用汽车 2015(11)
    • [29].切莫“隔岸”做看客[J].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2018(Z1)
    • [30].对“文责自负”的认识[J]. 才智 2011(07)

    标签:;  ;  ;  ;  

    维和部队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责任归属问题研究 ——以联合国的国际责任为研究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