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XMXO2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XMXO2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iMn1-xMxO2(0≤x<1,M为Co、Ni、Al、Ti、Mg、Y中的一种或几种)系列嵌锂化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差热重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如原材料种类和配比、合成温度、合成气氛等对材料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对LiMnO2材料的初步合成及微量掺杂改性研究发现,通过对反应气氛、烧成温度及Li/Mn比等工艺条件的精确控制能够制备出纯相的LiMnO2材料,但即使采用微量的Co、Al掺杂后也无法抑制该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向尖晶石结构的转化,因而无法获得单一平滑的放电平台。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采用Ni、Co大量掺杂而制备出的LiMn1/3Ni1/3Co1/3O2材料具有稳定的层状结构和单一的放电平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优化合成的LiMn1/3Ni1/3Co1/3O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对锂源及过渡金属源进行了筛选,并考察了不同的Li/(Mn+Ni+Co)比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i2CO3及Mn1/3Ni1/3CO1/3(OH)2分别作为锂源及过渡金属源、Li/(Mn+Ni+Co)为1-1.05时合成的LiMn1/3Ni1/3Co1/3O2材料具有更适合加工的粒度和较为理想的电化学性能。 对LiMn1/3Ni1/3Co1/3O2的合成反应过程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Li2CO3与Mn1/3Ni1/3CO1/3(OH)2按Li/(Mn+Ni+Co)=1:1.05混合组成的反应体系进行热重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的预烧及烧结温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经过730℃预烧和900℃最终烧结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选择Al、Y、Ti、Mg作为掺杂元素,对LiMn1/3Ni1/3Co1/3O2材料进行掺杂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i的掺杂不仅改善了LiMn1/3Ni1/3Co1/3O2材料的循环性能,使其在经历2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了98%,而且大幅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效率和放电电压平台,实验中制备的Ti掺杂样品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和电压平台分别达到了85.6%和86.7%,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35mAh/g。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o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
  • 2)'>1.3.1 钴酸锂(LiCoO2
  • 2)'>1.3.2 镍酸锂(LiNiO2
  • 4及LiMnO2)'>1.3.3 锰酸锂(LiMn2O4及LiMnO2
  • 2的合成及性能'>1.4 LiMnO2的合成及性能
  • 1.5 锰酸锂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2.1 主要原材料
  • 2的制备及掺杂'>2.2 LiMnO2的制备及掺杂
  • 2.3 热分析
  • 2.4 物相鉴定与结构点阵常数测定
  • 2.5 SEM表征
  • 2.6 电化学性能测试
  • 2的合成及性能'>第三章 LiMnO2的合成及性能
  • 3.1 引言
  • 3.2 材料制备
  • 3.3 合成条件对材料结构特性的影响
  • 3.3.1 反应气氛对材料结构的影响
  • 3.3.2 不同Li/Mn摩尔比的影响
  • 3.3.3 烧成温度的影响
  • 2的电化学性能'>3.4 合成LiMnO2的电化学性能
  • 3.5 本章小结
  • 2的掺杂改性研究'>第四章 LiMnO2的掺杂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制备
  • 4.3 掺杂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
  • 4.3.1 Al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4.3.2 Co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1/3Ni1/3Co1/3O2的合成及性能'>第五章 LiMn1/3Ni1/3Co1/3O2的合成及性能
  • 5.1 引言
  • 5.2 材料的制备及特性
  • 5.2.1 材料制备
  • 1/3Ni1/3Co1/3O2的特性'>5.2.2 LiMn1/3Ni1/3Co1/3O2的特性
  • 1/3Ni1/3Co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5.3 原材料种类及配比对LiMn1/3Ni1/3Co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5.3.1 原材料种类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5.3.2 原材料配比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结论
  • 1/3Ni1/3Co1/3O2合成反应过程研究'>第六章 LiMn1/3Ni1/3Co1/3O2合成反应过程研究
  • 6.1 引言
  • 6.2 热重分析法对反应体系的初步研究
  • 1/3Ni1/3Co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6.3 温度制度对LiMn1/3Ni1/3Co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1/3Ni1/3Co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6.3.1 预烧温度对LiMn1/3Ni1/3Co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1/3Ni1/3Co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6.3.2 烧结温度对LiMn1/3Ni1/3Co1/3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1/3Ni1/3Co1/3O2的掺杂改性'>第七章 LiMn1/3Ni1/3Co1/3O2的掺杂改性
  • 7.1 引言
  • 7.2 材料制备
  • 7.3 材料的结构特性及颗粒形貌分析
  • 7.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1.95)Mg_(0.05)O_(3.9)F_(0.1)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12)
    • [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x)Cr_xO_(4-3x)F_(3x)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英文)[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2)
    • [3].固相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1-x)Fe_xPO_4/C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J].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5(03)
    • [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0.75)Fe_(0.25)PO_4/C及其储能特性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0)
    •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0.5)Ni_(0.5-x)Co_x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 化工新型材料 2017(02)
    • [6].共沉淀法制备LiMn_(2-x)Co_xO_4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英文)[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02)
    • [7].简化的溶胶凝胶法合成LiMn_(2-x)La_xO_4及电性能研究[J]. 中国稀土学报 2009(01)
    • [8].合成温度对LiMn_(1.95)Mg_(0.05)O_4结构与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快报 2008(04)
    • [9].关于重要极限limn→∞(1+n~(-1))~n=e的2个证明[J]. 高师理科学刊 2017(04)
    • [10].高温固相法制备LiMn_(0.98)Mg_(0.02)PO_4/C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4(02)
    • [11].LiMn_(0.7)Fe_(0.3-x)Mg_xPO_4/C的水热法制备与电学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6(01)
    • [12].尖晶石型LiMn_(1.9)Al_(0.1)O_(3.95)F_(0.05)材料的制备及其增强的倍率性能[J]. 电化学 2015(04)
    • [13].己内酰胺原位开环聚合改性LiMn_(0.8)Fe_(0.2)PO_4正极材料[J]. 稀有金属 2020(10)
    • [14].不同导电剂对LiMn_(0.7)Fe_(0.3)PO_4正极性能的影响[J]. 河南科技 2017(03)
    • [1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0.95)Zn_(0.05)PO_4/C的固相合成及电化学性能[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0(03)
    • [16].CeO_2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1/3)Co_(1/3)Ni_(1/3)O_2的包覆改性[J].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9(04)
    • [17].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0.6)Fe_(0.4)PO_4/C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 无机材料学报 2017(05)
    • [18].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2x)Sm_xSr_xO_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J]. 化学研究 2010(01)
    • [19].复合掺杂改性LiMn_(2-x)Cr_xO_(4-3x)F_(3x)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0(06)
    • [20].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制备LiMn_(1-x)Mg_xPO_4/C正极材料[J]. 化工学报 2019(07)
    • [21].LiMn_(1-x)Fe_xPO_4正极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2)
    • [22].氧化石墨烯对LiMn_(0.7)Fe_(0.3)PO_4的复合改性[J]. 复合材料学报 2016(08)
    • [23].低温固相反应/水热法合成LiMn_(0.4)Fe_(0.6)PO_4/C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9)
    • [24].LiMn_(0.6)Fe_(0.4)PO_4/C纳米片正极材料的水热合成及电化学性能[J]. 有色金属工程 2018(03)
    • [25].溶剂热法合成LiMn_(1-x)Fe_xPO_4纳米片及其电化学性能[J]. 人工晶体学报 2016(07)
    • [26].LiMn_(0.8)Fe_(0.2)PO_4/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3(11)
    • [27].Mg掺杂LiMn_(0.8)Fe_(0.2)PO_4正极材料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山东化工 2017(13)
    • [28].LiMn(BH_4)_3/2LiCl复合物的反应球磨制备及其脱氢性能[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06)
    • [29].《高等数学》课程中limn→∞n∑i=1a_i型极限求解方法探讨[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30].锂离子电池LiMn_(1-x)Fe_xPO_4(0

    标签:;  ;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1-XMXO2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