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综合护理路径分析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综合护理路径分析

冉明雨

(宝兴县穆坪镇卫生院四川雅安6257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综合护理路径及预后效果。方法:定向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4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预后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相应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针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定向给予综合护理模式,临床疗效明显,缩短了疾病的恢复时间,积极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改善了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护理;方法路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85-02

为切实强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本研究定向选取了我院2013年4月以来所收治的5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了常规护理模式与临床综合护理模式,针对不同护理路径下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定向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4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体检、血常规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跨度为18岁~74岁,平均年龄(48.5±9.8)岁,病史1~8年,平均病史5.3年。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跨度为19岁~72岁,平均年龄(47.9±9.6)岁,病史1~9年,平均病史5.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本研究120例患者,针对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选用止咳、祛痰、平喘、控制感染药物治疗。发热者予以药物退烧,鼓励多饮水,1.5~3L/d。有细菌感染者,适当加用抗菌药物。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药物护理等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模式,具体表述如下。

(1)药物护理

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需系统分析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确定患者无明显药敏反应之后,按医嘱正确及时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对持续发热者,给予水分补给、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采取物理降温方式,以温水或酒精为患者擦拭身体,并采取冰块局部冷敷降温[1]。对咳嗽、咳痰者,给予止咳、化痰药物,慎用镇咳药,以防呼吸抑制,甚至昏迷。服用止咳糖浆患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服后不宜马上喝水,以免冲淡药物,降低疗效。对支气管痉挛、气喘者,选用茶碱类,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解痉平喘药。有细菌感染病人,适当选用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

(2)排痰护理

患者痰多粘稠、久咳不出易阻塞气道,引发患者呼吸困难。护理人员日常应着重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有效咳嗽,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不张等并发症。体弱及排痰无力者,给予更换体位,翻身拍背、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排痰。在实施排痰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实时关注患者面色、呼吸,倾听患者主观感受,对耐受度较低患者应及时停止操作,以通过良好的护理配合措施,强化患者呼吸质量。[2]?痰稠不易咳出者,鼓励患者多饮水,并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便于浓痰咳出。对于需吸痰处理的患者,应于吸痰前仔细检查吸痰器效能,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保持吸痰动作的轻柔,吸痰时间不宜超出15秒,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若需再次吸痰,应间隔3~5min,以免患者出现不耐受情况。

(3)口腔护理

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往往伴有发热、咳嗽、痰多粘稠、剧烈咳嗽时还会诱发呕吐。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可于每日清晨、餐后、睡前给予患者生理盐水漱口,叮嘱患者不可吞下,祛除患者口腔中的痰液气味,增加患者舒适感。并在患者咳嗽、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漱口同时,仔细观察患者有无口腔溃疡情况,若存在溃疡给予喷雾类药物治疗,防口腔细菌感染。

(4)心理护理与科学宣教相结合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情发展突然且易于反复,患者病发期心情变化较大,多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甚至因此而拒绝治疗从而加重病情,所以日常做好患者健康护理干预不可或缺,护理人员应通过委婉的沟通交流方式,了解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指导患者如何控制病情的发展,树立疾病预防意识。并通过科学宣教,增强患者的疾病了解程度,令其了解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并非不可控制、治愈,关键在于日常预防及积极治疗,以此通过病情宣教工作联合心理护理工作,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3]。①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多休息,防劳累。②指导患者防寒,加强保暖,防再次受凉,加重病情。③对吸烟者劝其戒烟。④指导患者行清淡易消化营养饮食,忌油腻、辛辣刺激。⑤指导患者避免吸入刺激性或过敏性物质如尘埃,烟雾等引发哮喘。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50例患者临床疗效评价采取显效、有效、无效三级标准。显效:患者经两周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及肺部湿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临床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气喘、肺部湿锣音、咳嗽等症状呈有效减轻,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患者各项体征未见明显改善。同时,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实施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评价,评价标准共分为三项依次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患者16例(64.00%),有效8例(32.00%),无效1例(4.00%),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相比对照组显效患者13例(52.00%),有效7例(28.00%),无效5例(20.00%),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可知,观察组十分满意患者16例(64.00%),满意8例(32.00%),不满意1例(4.00%);对照组十分满意患者9例(36.00%),满意8例(32.00%),不满意8例(32.00%),组间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类型,多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物理、化学、机体过敏等诸类因素而导致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病变,常见于小儿及老年群体,患者初期临床主诉表现为鼻塞、不适、发热、咽喉肿痛、干咳等症状,进展期表现为持续性发热、痰量增多、脓性粘痰、咳嗽加剧等症状,提示多重细菌感染,如不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亟待临床合理治疗关注[4]。

本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综合护理模式,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整体护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提高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梅.老年慢性气管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24):203-203.

[2]窦朝云.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8):354-355.

[3]宋敏.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方法浅论[J].光明中医,2013,28(10):2164-2165.

[4]任爱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30-31.

标签:;  ;  ;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综合护理路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