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退溪圣学十图研究

李退溪圣学十图研究

论文摘要

退溪以其《圣学十图》为基石建立了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深入地探析了人格方面的美学思想,具有丰富的人格教育思想。从宏观而言,《圣学十图》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天人合一的体系。分而言之,第一图《太极图》和第二图《西铭图》联结到一起,构成了他的宇宙论学说:第五图《白鹿洞规图》,第八图《心学图》专注于心性论的理气关系与四端七情,扩展到作为社会共同体成员该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从《太极图》可以看出,退溪的思想体系中有专注于“理气”“太极”“阴阳”理论的天道范畴。理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主宰,亦可以用太极来表述,此即“太极即理”。在退溪思想中认为太极与阴阳是既对立又互补的关系,承认太极依赖于阴阳动静的原理。这符合退溪所说的万物是合理气而成的主张,与理气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整体。退溪说太极能动静,因此,理具有可以控制气的力量,更加强调修养的必要性,这样就不会将儒家的根基性理论“性善说”动摇。从《西铭图》可以看出,圣学十图第二图《西铭图》表达万物是既独立又是与别的存在和谐的,理一分殊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普遍寓于特殊,离开特殊的普遍也不会存在。在太极图退溪提及过的阴阳二分法的模型相通。通过格物与致知的解释而证明认知问题,具有价值性和实践性的认知的问题上不能避开价值问题。《西铭图》不止为了解释理一与分殊的道理,而是这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这道理而把人类与万物理解为共同体。《西铭图》贯通于家庭父子之间的理“孝”,从这“孝”发展为人类对天的尊重与顺从,这样才能引导出世界万物为何和谐的理由。从《白鹿洞规图》可以看出,退溪把个人的意义放在建立社会的最基本的共同体后,才提及个人修养问题的。“孝”把亲之道为基础的家庭伦理而扩展到乡党与社会范围。与他人交流之前,首先自我要站稳,与他人的关系在其后。“忠恕”关系中,忠是优先的,自我的建立才能够稳定的与他人交流,从这一点可以看到退溪思想注重个人修养。从《心学图》可以看出,对退溪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怎么把它们说成性善从而确立性善说。“心”作为中介者的作用更加重要,发掘人心具有的潜力,强调修养的原因都在同一线上。人心负责把上天与人类联系起来,人就通过人心接受外界,与外界沟通。重视情感的原因在于我们与外面的世界建立友好关系。退溪说“敬”通过日常生活中,可以达到宇宙的理,即诚。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心恢复纯善的本性,与自然合一,跟随天理。从四张图综合可以推断,在退溪的有机体自然观里,个体与全体在和谐状态之中,儒家对个人的意义实现是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之上的。对退溪而言,社会全体的普遍性比个体的特殊性更重要,这样才能够达到和谐社会理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社会背景与人生经历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太极图
  • 第一节 太极图的仁精神
  • 第二节 退溪所说的太极与阴阳的关系
  • 第三节 朱熹与退溪对太极动静有着不同的看法
  • 第四节 理与气的关系
  • 第五节 一体的万物
  • 第六节 作为人的意义
  • 第二章 西铭图
  • 第一节 世界万物是一家人
  • 第二节 理一分殊
  • 第三节 认知问题
  • 第四节 格物致知
  • 第五节 实现仁的恕
  • 第三章 白鹿洞
  • 第一节 "个人"意义在共同体之部分的基础上
  • 第二节 对共同体而言"礼"的作用与含义
  • 第三节 遵行礼该具备的心态-忠恕
  • 第四节 敬与礼的关系
  • 第五节 五伦的实践场-家庭与乡党
  • 第六节 与他人的关系中有学习
  • 第四章 心学图
  • 第一节 七情与四端不同的概念
  • 第二节 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不是两物
  • 第三节 四段与七情-与王阳明
  • 第四节 对恶的理解-意志
  • 第五节 修养的必要性
  • 第六节 敬与诚
  • 第七节 中介者人心
  • 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李退溪的诗意生存与韩国《易》文化[J]. 中国文化论衡 2016(01)
    • [2].1985年以来中国对李退溪及退溪学研究综述[J]. 东北亚研究论丛(长师大) 2012(00)
    • [3].论20世纪中国对李退溪思想研究的概况及特点[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4].韩国圣人李退溪[J]. 东方养生 2010(05)
    • [5].李退溪对孔颜之乐的阐释与发挥[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6].李退溪文艺美学思想探寻[J]. 美育学刊 2013(05)
    • [7].李退溪敬之哲学与东西方文化[J]. 孔子研究 2009(04)
    • [8].士的“诗意栖居”——李退溪诗中的士精神[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2)
    • [9].李退溪书院思想与人格美育[J]. 学术探索 2014(10)
    • [10].李退溪对朱熹的性情论的阐发[J]. 武夷学院学报 2015(04)
    • [11].从“理动”到“理发”——李退溪的道德哲学方法论[J]. 道德与文明 2012(02)
    • [12].李退溪“四端七情”诠释与朱子的歧异[J]. 海岱学刊 2016(01)
    • [13].李退溪文道观与时调《陶山十二曲》[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14].孝心与孝行——从心灵哲学看李退溪的王阳明批判[J]. 道德与文明 2019(04)
    • [15].纸币上该印谁的头像?[J]. 杂文选刊(上旬版) 2009(01)
    • [16].薛文清与李退溪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6)
    • [17].论奇大升理气混沦的儒学思想[J].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1)
    • [18].比较哲学视域中康德与退溪的道德形而上学证明[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9].“道学士人”的一种典型:退溪的修身与处世之道[J]. 理论界 2013(07)
    • [20].李退溪《圣学十图》的诗性智慧与形象思维[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21].你可以不去首尔,但一定要来安东[J]. 现代青年(细节版) 2014(08)
    • [22].《白鹿洞书院揭示》和李退溪[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3].韩国朱子学新论——以李退溪与李栗谷的理发气发说为中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4].李退溪 “韩国朱子”的历史世界[J]. 东方养生 2012(02)
    • [25].东亚价值还存在吗?[J]. 东方养生 2012(02)
    • [26].理学递相推进:退溪李滉《近思录问目》的问学主题述论[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标签:;  ;  ;  ;  

    李退溪圣学十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