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基于2001~2006年的实践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基于2001~2006年的实践

论文摘要

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是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一种延伸,是基于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下进行的。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研究旨在观察特定货币政策工具下,相同政策实施力度,不同政策实施方向的宏观经济效应是否具有一致性,当满足上述条件的政策效果不一致时,我们就说货币政策是非对称的,反之,则称为对称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问题既涉及到货币政策方向的选择,同时也涉及到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下政策实施的程度,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力图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践,通过实证的方法证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具有一定的非对称性。目前国内外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研究大多从货币供给量及利率等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出发,而本文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起点出发,寻找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性效果的缘由,即探询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究竟于何处何时产生。考虑到本课题的研究起点为货币政策工具,终点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本文引进了专门处理结构性问题的平滑开关回归模型,来恰当地描述政策的转变给政策目标带来的影响。平滑开关回归模型并不常见,因此本文还对开关函数应用于经济学当中的原理做出了生动的诠释,并且注入了自己的理解。为了使实证的结果更具充分性、饱满性,本文实证部分还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来比较货币政策传导中各个阶段的正负冲击效果。最后,还对这两种方法作出了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非对称性,这可以追溯到货币政策传导的各个阶段。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可知,这种非对称性既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有关,也与货币政策工具自身的特点有关,背后则是更为深刻的体制问题。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文本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介绍
  • 1.4 本文的创新
  • 第2章 我国2001~2006 年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其效应的统计描述
  •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实证分析
  • 3.1 建模前的准备工作
  • 3.1.1 变量的确定
  • 3.1.2 数据的选取
  • 3.1.3 数据的预处理
  • 3.1.4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及因果检验
  • 3.2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基于平滑开关回归模型
  • 3.2.1 平滑开关回归模型应用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的原理
  • 3.2.2 模型中目标变量滞后阶数的确定
  • 3.2.3 货币政策工具对最终目标的影响——以货币政策工具为开关变量的回归分析
  • 3.2.4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对最终目标的影响——以真实货币余额和实际利率为开关变量的回归分析
  • 3.3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分析——基于VAR 模型
  • 3.3.1 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最终经济效应分析
  • 3.3.2 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及利率效应的分析
  • 3.4 两种方法的比较
  • 第4章 总结及政策建议
  • 4.1 对利率目标的分析思考
  • 4.2 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评价
  • 4.2.1 存款准备金率
  • 4.2.2 公开市场业务
  • 4.2.3 再贴现利率
  • 4.3 货币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4.3.1 货币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 4.3.2 政策建议
  • 4.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 ——基于2001~2006年的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